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星期
| 今日头条 | 时政要闻 | 市县动态 | 法制民生 | 晋中风采 | 曝光台 | 财经
视频新闻 | 人文教育 | 健康消费 | 房产车市|商务联盟 | 图说晋中 | | 旅游
  您所在的位置: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法制民生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变革的社区警务 不变的为民情怀——记省“十佳亲民人民警察”、榆次公安分局郭家堡派出所聂村社区民警张茂春
http://jz.sxgov.cn/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2019-06-13 08:55:19

查阅整理档案资料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范征)几平米的小小社区警务室,延伸出了密切警民关系的“大空间”。23年来,省“十佳亲民人民警察”、榆次区公安分局郭家堡派出所聂村警务室社区民警张茂春就在这一隅之中奔波忙碌,在与辖区群众密切联系的沃土中深深扎根;23年来,他在公安工作的最基层默默工作,用双脚丈量社区每个角落,用真情守护着社区平安。如今,57岁的张茂春头发花白,步履却依旧匆忙而坚定。

    “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迁,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从警生涯,让我亲身体验到辖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聂村从一个‘城边村’,到融入城市发展变迁,高楼林立、商业发达,这是我从前从来没有想到的,也给社区警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张茂春说。

    从“联系卡”到“微信群” 架起警民新桥梁

    二十年社区基层一线的从警经历,张茂春在“进百家门、入千家户、知万家情”的过程中,锻炼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硬功夫。“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让群众记得住、想得起、找得到,所以就要创新工作模式,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是张茂春经常说的一句话。

    早在2001年,他就在社区警务中创新开展“警民联系卡”和“警务区责任挂牌制”等工作模式,印制了2000余张联系卡发放到辖区群众手中,并在警务管辖区内各小区和单位公布自己照片、电话号码和民警提示,迅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事找老张,成为了辖区群众在遇到困难纠纷时的“第一选择”,一批批矛盾纠纷得到了就地化解,一个个治安隐患被迅速排除,小事不出村(社区)、矛盾不上交,这是“枫桥经验”在榆次社区基层的一次生动实践,这一做法也在榆次进行了推广并沿用至今。

    2013年4月19日,警务室内,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平静。张茂春在接通电话后得知,在某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同包工头发生纠纷,局势非常紧张。于是他迅速赶往现场。

    赶到现场之后,张春茂看到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工作经验丰富的他马上意识到,如果此时双方矛盾一旦有所激化,一场群体性的斗殴便会发生,局面将难以控制……于是在建筑方的配合之下,民警将对峙双方劝回警务室内,协调矛盾双方,巧妙化解矛盾……经过6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工作,双方的矛盾终于得到化解,一场即将发生的群体斗殴事件也被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如今,张茂春的衣袋里,仍旧时常装着一摞警民联系卡,无论走访排查、调解纠纷还是出警处置,他都习惯随时为群众发放,成为他一张鲜活的“名片”。近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也开通了新的联系渠道——微信群,根据社区警务管辖区内企业、人员等不同,张茂春建立了多个微信群,并及时发布防范预警信息,倾听社情民意和百姓呼声,提供便民咨询服务,让警民联系驶向了高速便捷的信息化“快车道”。

    从“城边村”到“商业区” 开创工作新局面

    2013年,张茂春主动请缨,来到了榆次“城改”的前沿阵地——郭家堡乡聂村警务室担任社区民警。当时,这座位于晋中市北部新城的“城边村”正处于撤村转居的前夕,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工作的频繁,人员思想状态不稳定,又在省高校新区周边,各种摊点多,租房率高,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状况非常复杂,可谓是一个“烫手山芋”。如今,短短几年时间,聂村的面貌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商圈林立,商贸活动活跃,各个住宅小区建设如火如荼,大学城的落地带来了年轻活力的面孔……聂村在蝶变新生、展现发展活力的同时,也给社区警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辖区走访倾听社情民意

    针对这一现状,张茂春将维护警务管辖区域治安的工作重点,聚焦在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商业场所等方面,逐一分类建档、摸清底数。建档的工作是复杂而辛苦的,摸底、采集、录入、制作……在“海量”和实时变化的数据、情况面前,张茂春每天的工作如同“愚公移山”一般,他却毫无怨言,硬是建立起了一本本维护辖区治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放心档”和“明白账”。

    同时,张茂春带领警务室人员,坚持每月对工地的流动人口进行一次检查登记,保证及时掌握社区流动人口的情况,通过出租房屋的登记随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动态,严格居住证的办理程序,并对特种行业和公共娱乐场所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对有问题的单位及时下发治安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单位及时移交处理。在这一系列举措之下,辖区的治安面貌有了明显好转,群众的安全感大幅提升。

在电脑上学习相关警务知识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警务工作,张茂春主动学习起相关软件的操作,并设计了各种调查问卷、档案表格等内容,便于群众填写和建立档案,并在今年上半年之前对社区的新情况再一次全面摸底,全部建立和录入电子台账。同时,为了方便流动人口办理登记手续,他免费为前来办理登记的群众拍摄一寸照片。“对于我来说,拍照是举手之劳,对于办事群众来说,就能省下十来块钱的快照费用,这可能是农民工兄弟的一顿饭钱……”张茂春说。

    如今的张茂春,工作闲暇之余,就会戴上耳机,跟着网络课程练习英语口语,目前一些日常的英语交流已经熟练。他说:“随着高校园区的入驻,我们的警务管辖区内有不少的外籍人员,为了能和他们更好地沟通,我也积极学起了英语,方便服务外籍人员。”

    从“笔记本”到“幻灯片” 开拓“护苗”新模式

    几年前的一天夜里,刚刚入睡的张茂春被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惊醒。原来,是辖区某单位宿舍内居住的一户家庭,因孩子从小寄养在亲戚家中,与父母在感情上产生隔阂而离家出走。父母十分着急,他们通过警民联系卡找到张茂春寻求帮助。经过努力,张茂春把男孩找回了家。但该男孩性格内向,心结很重,依然有离家出走的倾向。为此,张茂春连续四个晚上上门与其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男孩打开了心结,与父母沟通了感情,彻底消除了离家出走的念头。

    十几年来,张茂春始终关注青少年成长,坚持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工作,被称为“护春苗”工程。在社区警务工作中,他十分重视这项工作。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他深深感到引导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于是,他主动挑起了这副重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3335”工作法,具体为“三深入”、“三积累”、“三讲”、“五心”。深入社区、学校、家庭,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案例资料、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先进的工作经验,进入学校、家长学校、家庭讲法律,坚持五心(爱心、信心、关心、细心、耐心)跟踪教育,工作成绩斐然,归纳出了青少年中存在的“十种不良行为”和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十种问题家庭”,挽救许多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很多青少年在张茂春的教育下,不仅改掉了恶习,走上了正路,而且有的成了工作骨干。他们与张茂春有的成了知心朋友,有的情同父子……

    繁忙的工作之余,张茂春一直坚持进学校、进企业,将法制知识送到青少年中。为了讲好每一堂课,他做了数本厚厚的笔记。到现在,在张茂春的坚持学习之下,他已经能够熟练地制作演示文稿(PPT),利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内容,将法制教育变得有温度、有深度,在春风化雨中浸润青少年的心灵……

    张茂春经历的变迁,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榆次公安分局社区警务、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变革中坚守,也在变革中创新,榆次公安分局将继续勇立于创新的潮头,不断拉近公安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榆次版本。

编辑:晋中频道      责任编辑:晋中频道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新闻热线:3266606 邮箱:sxjzgov@163.com; 反映问题QQ群:3620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