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谷”的乡村振兴之路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三农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51-4045451
“金太谷”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晋中编辑    2019-11-15 08:50:47    来源:晋中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廊带建设实施以来,太谷县紧紧围绕市委“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目标定位,以山西农谷为统领,以创建国家级农高区为目标,以精品示范廊带建设为抓手,组织开展“一线、三乡、五片”廊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以范村镇闫村为核心的万亩设施蔬菜核心片区、以小白乡沙子地为核心的万亩红枣园区和以小白乡白燕村为核心的万亩苗木园区,以怡园酒庄为代表的葡萄产业园区和以番茄小镇为代表的番茄产业园区,一村一业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近日,市委政研室赴太谷县就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开展调研,总结其经验,以期为下一步在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调研报告如下。

启示一:

实施乡村振兴

必须坚持党建引领这个总纲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闫村温室起步较早,是太谷县发展设施蔬菜较早的村庄之一。早在1998年,村“两委”干部就带领村民外出学习山东日光温室经验,结合丘陵地形和本村实际,创造性地发展形成了旱垣温室,开创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新领域。通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种植,示范带动了全村百姓的种植信心和发展干劲,逐步形成了范村镇第一个省级拱棚园区,共有旱垣温室385个,种植面积600亩;拱棚450个,种植面积1000亩,连续三年单棚效益亩均达3万元,效益最好的亩均达5万元。2019年,由村主任担任法人的太谷县广进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又带动群众新修建200亩设施蔬菜园区,建成18栋连栋塑料拱棚。目前,全村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户数已占全村户数的70%以上。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沙子地村党支部书记李栓明,早在2002年注册了兴谷枣业有限公司,为了村民的唯一农产品壶瓶枣收入得到保障,对周边区域9个村的两万多亩壶瓶枣资源进行了合理整合,成立了太谷县鑫鑫红枣专业合作社,定时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对合作社社员进行培训和田间指导,形成了特有的“公司+合作社+基地 ”经营模式,建立了从“田间——车间”的无公害壶瓶枣生产加工线。2004年自主设计发明了“牵引式防裂枣雨篷”,防裂栆效果达90%以上,使每亩可增收6000多元。防裂枣雨棚不仅解决了红枣遇雨裂果难题,而且延长了红枣的生长期,大大地提高了红枣的品质,“无裂果、无虫害、无公害、无污染”的精品壶瓶枣价格比原壶瓶枣提升了数倍,枣农每亩壶瓶枣精品率达40%,每亩增收3000-5000多元。他还专注于红枣类产品的深度研发,研发了冻干红枣夹核桃、冻干红枣奶片等一系列产品,给红枣带来了更高的附加值。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办好农村的事情,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太谷大地上,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实施中当先锋、作表率,充分发挥“领头雁”“主心骨”作用,带领大家走出一条兴乡富民的新路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党建的力量。

启示二:

实施乡村振兴

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推进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太谷县为沙子地、东崖等村红枣产业园区、小白乡苗木园区道路铺设柏油路、新建观景台,优化郝村、东贾、东卜三个村的园区生产条件,推动闫村设施园区建设和以打造太谷县美丽乡村典范、田园生态养生示范园区为目标的东卜村田园康谷养生小镇项目加快建设,极大地带动发展特色观光、采摘产业。白燕村依托箕子封地、白燕遗址等,新建遗址博物馆、箕子文化博物馆、千年枣树、宝峰寺等历史遗迹,打造文化旅游体验地;挖掘整理“龟龄集”“定坤丹”等名贵中药配方典故和张氏中医药文化,修复古院落,发展精品民宿和康养产业;以城乡“同网化”为标准,发展集自然野趣、田园风光、历史观光、现代体验、农家生活为一体的新型景区,重抓生态旅游产业。沙子地村则紧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深入挖掘红枣文化,以特色农产品种植为基础,优化农产品加工技术,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及休闲体验,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红枣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形成农旅产业融合新格局。

完善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全链条。太谷县紧抓山西省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机遇,以山西农谷为依托,积极开展杂粮、长山药、红枣、核桃、山楂等药食同源产品、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2019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2亿元,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5.15亿元。该县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5家,主要产品有纯净醋、太谷饼、红枣、小杂粮、酱菜、果脯蜜饯、白酒、葡萄酒、保健酒、香油及肉制品等30多个品种。该县积极引导主导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逐步形成“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中药提取——生物制药”产业链条,建立“果品——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包装”产业链条,建设以城郊冬春设施蔬菜、夏秋露地蔬菜为重点的初加工及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隆起带。

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大前提。太谷县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紧抓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专项”行动。目前,全县垃圾分类村已达到10个村,各乡镇配套建设垃圾处理站;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500余座,9个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16个村铺设污水管网,7个村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完成2个省级卫生示范乡镇,3个省级卫生示范村,30个省级卫生村创建工作。投资1.38亿元,打造白燕村、沙子地和闫村三个示范村,投资298.24万元,结合各村农户意愿及管网建设,因地制宜,试点推广三格化粪池、双瓮式、水冲式等模式的卫生厕所改造,户用(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85%。投资186.29万元,建垃圾转运站1座并配套建设垃圾车、垃圾箱等相关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高。在闫村大力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通过村规民约上墙,开展“立家规、晒家风、挂家训”和“每周一学一阅读、一月一展示”道德讲堂等活动,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家和邻睦,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建设法治宣传一条街,开办法治乡村大讲堂,发挥“一村一民警、一村一调解员”作用,在村、组、户之间建立起法治乡村网格,让法律成为村庄自律的自觉行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民主自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设立村民议事厅,自我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村内无一起群体上访事件、刑事案件发生,先后被评为“省平安示范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新引擎。太谷县依托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着力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品牌农业,以产品为内核、以园区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田园综合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晋中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启示三:

实施乡村振兴

必须用好“一懂两爱”的农技人

农业增效的田野,凝结着“土专家”的真情。29年在泥土中摸爬滚打、与农民休戚与共的全国农业系统劳动模范、山西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专家、太谷县植保站站长杨俊芸,这位沾满泥土的女科技人员,是当地农民分忧解愁、增收致富的好帮手;坚持40多年为民做科普服务的太谷县首批中级职称土专家王玉梅,被乡亲们亲切称为“庄稼地里的活雷锋”,与农田相守、给土地“号脉”、给庄稼“看病”,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科普事业,枯死的棉花、出现病虫害的玉米,一次次在她手里起死回生,为了推广种田新技术,率先试验示范,把自家田变成试验场,把失败的风险留给了自己,把成功的果实留给了乡亲们。“受苦人”的笑脸背后,凝结了多少农技人员的真情和汗水!

农业创新的背后,体现着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担当。大棚种植户信赖的九零后技术员,“晋中市新型青年职业农民先锋”贺亚峰,通过“一带百户”项目和“棚友之家”微信群,为农户提供全程化的跟踪与技术服务,使种植户更科学有效地种植、管理大棚;工作20多年没有离开过“农”的王文刚,为了解决太谷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瓶颈问题,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带出了太谷县科技惠农蔬菜服务队、太谷县蔬菜产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团队、大量的乡村技术骨干等一批批强大的技术团队,他们在太谷县蔬菜技术服务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139个乡村技术骨干被聘用到全省40多个县市,服务全省蔬菜尤其是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农民增收的前线,上演着没有硝烟的战斗。面对突如其来的虫灾袭击,许多农民嚎啕大哭,挖蛹、诱蛾、灭卵、杀虫,杨俊芸和植保站的同事们日夜奋战在防虫减灾第一线,展开了“虫口夺棉”的人虫大战,奋战50天,终于战胜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虫灾,挽回棉花损失30万公斤。面对特大干旱,杨俊芸敏锐地预感到,喜旱性害虫粘虫、棉铃虫有可能大发生,她带领植保站工作人员日以继夜监测虫情,提前组织“玉米重大病虫紧急防控培训”,并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群等广泛宣传“警惕粘虫发生危害”。当全县26万亩玉米17.54万亩受到粘虫威胁时,杨俊芸组织统防统治组织与各村进行对接,联合飞象农机有限公司、山西农谷无人机创新团队紧急调动29名机防手、30架植保无人机开展了“虫口夺粮”大战。经过10天的连续作战,有效控制了危害,防治效果92.1%,防治挽回损失648万元。面对日益严重的桃树病虫害和越用越多的农药,杨俊芸研究应用“专业化统防统治”、“各项物理防控技术集成”和“高效植保器械”联合绿色防控技术,亩用药成本降低30%,节水70%-90%,作业效率提高60%-80%,减少打药次数3次,平均亩增收520元,200亩示范园区增收15.1万元,带动北 氵光乡5300亩桃园增收275.6万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实现病虫害监测预警迈向现代化,她在全省首家引进害虫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了测报数据报送网络化、测报信息分析自动化、数据库建设标准化、监测预警智能化、预报发布方式多元化,建立“情报——电视——广播——手机——网络”五位一体的现代病虫预报发布体系。她还建了200人的植保技术交流微信群,在线服务农民。初步统计,太谷县每年通过病虫害防治挽回经济损失近3831万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大批泥土中爬出的科技带头人,扎根农村、振兴乡村,成为了划时代的职业农民主力军,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农村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扎根农村奉献一腔热情,用“爱农之情”的坚守与付出,吸收科技创新的“活水”,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启示四:

实施乡村振兴

必须扭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

科技应用提供增收新空间。太谷县围绕有机旱作农业及功能农业(食品)进行了主要作物功能肥料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应用、旱作农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旱作农田有机培肥土壤质量提升与养分循环等27项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产业示范,获省质监局颁布的《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黄土旱垣区玉露香梨旱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富硒苹果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85个,在全省引进晋保丰三号西瓜、农核一号核桃、晋欧一号欧李等新品种119个,示范推广玉露香梨、长生系列谷子、瑞普909玉米等品种281个,集中展示推广艺机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果树高光效树型等456项先进适用简约化新技术,实施了林下经济种植模式等35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推广26.9万亩,示范推广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8亿元。

科技转化培育发展新动能。太谷县以产品开发为目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合作开展葡萄、红枣等系列产品开发,巨鑫伟业与吉林蛟河草莓研究所合作开发2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新品种,年可提供3000余万株草莓原种种苗;省农科院果树所与海升集团将建设800亩果树苗木繁育基地,太行明珠小米荣获“山西小米”品牌标识,喜蓉食业杂粮太谷饼成为航空食品。县蔬菜中心坚持每年引进试验新品种60个以上、新技术5项以上,每年示范推广新品种20个以上,新技术3项以上,每年储备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2项以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做到了试验一批,推广一批,储备一批,对该县设施蔬菜的高产高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创新筑起“绿色防控”网。太谷县加强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植保机械装备水平,全县拥有植保无人机25架、履带式植保机器人23台、自走式高、低杆植保喷雾机20台、热力烟雾/水雾机30台、风送式高效远程大型施药专用设备和喷杆式喷雾机各2台,并与农大联合培养熟练机防手49人,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15000亩,在全省遥遥领先,形成了一套以病虫源头控制为核心,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有机结合的农作物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绿色防控示范园区面积达21.1万亩,统防统治面积达26.84万亩,全县农药用量由2017年的55.6吨下降到2019年的46.19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顺利验收,保障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实践证明,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处在于要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化农业农村。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项目研发技术和科技回馈项目的良好循环来推动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效率,真正让科技为乡村振兴去服务,使得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并驾齐驱,相辅相成。

晋中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切实找准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展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我们斗志昂扬、拭目以待!(市委政研室 杜军华 薛砚之)

  相关链接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http://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