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创新实施《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条》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时政新闻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51-4045451
晋中市创新实施《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条》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编辑:张书锦    2019-12-02 08:30:25    来源:晋中日报

乡村治理蹚出“晋中路径”

治国安邦,重点在基层、难点在乡村。乡村不安,则社会不安;干部不稳,则基层不稳。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这是国之大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坚持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又要立足当下、只争朝夕,努力再创加速发展的新奇迹。

今年6月,晋中市着力在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上立新意、出实招,紧抓乡村干部队伍建设这一核心,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出台了《晋中市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条》(以下简称《二十五条》),摸清找准了乡村治理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对症开出了突出党建引领、提高干部待遇、畅通晋升通道、理顺权责清单、建立容错机制等“良方”。

25条措施,既有“含金量”,又有操作性,试行半年,效果明显。实践证明,晋中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与宅基地管理利用》简报还全文刊发《晋中市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条》,供全国各地学习借鉴。

筑牢党建“压舱石”

凝聚发展“动力源”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作为乡村治理的“痛点”和“难点”,部分基层党组织薄弱一直是晋中市重点突破的问题。

《二十五条》提出,大力推行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及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全面实行村委会向村党支部报告重大事项制度,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各类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些措施正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乡村干部难选难留难当等瓶颈问题的有效办法。

除了基层组织弱化,乡村治理上还有两件麻烦事,一件是老百姓对村级事务不明白不理解,另外一件就是干部怕担责任,干事缩手缩脚。

自村务监督月例会推行后,介休市连福镇杨屯村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想做的结合起来,让村民和村干部面对面讨论问题、商量办法。“村里正在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我们都清清楚楚。”杨屯村村民很满意。

这个让百姓知情能满意、干部做事有底气的村务监督月例会,就是落实《二十五条》、优化乡村管理职能的一个实招。

目前,各县(区、市)都围绕党对基层领导弱化、基层发展凝聚力不强的问题,针对性拿出了具体措施。

《二十五条》出台以来,全市已有6名科级以上干部回村担任支部书记。昔阳县还创新提出“带资回村”,为回村任职的书记一次性给予5至15万元的工作启动经费。榆社县将现有的5支便民服务工程队转变为集体所有制性质的队伍,做到自己的活儿自己干,在村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提升了村民参与家园建设的主动性,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掀开晋升“天花板”

真心实意给待遇

既要干工作,又不敢张口提晋升。长久以来,乡镇干部“晋升难”成了大家吃下去的“黄连”,有苦难言。《二十五条》多措并举、统筹安排,着力破解基层干部面临的“天花板”现象,从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支持乡村干部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二十五条》实施以来,晋中市已提拔重用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实绩突出的干部23名。通过给权力、给待遇、给保障、给出路、给激励,进一步点燃了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邓继杰就是《二十五条》的受益者。他是一名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基层干部,刚刚提拔为平遥县副县长。

《二十五条》明确了干部选拔重用向乡镇一线倾斜,每年提拔重用具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经历的干部不少于10%,增设两个事业副科建制岗位从乡镇事业人员中选用,具备一定工龄的乡镇干部可调任县城……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拓展了乡镇干部的晋升空间,打通了乡镇干部的交流渠道,拓宽了事业人员的调任途径。这样一来,让“埋头在乡村”的干部不会“埋没在乡村”,机关有追求的干部也更愿意去基层。

从乡镇民生事务保障经费的设立到农村主干工资待遇的提高,从科级干部回村任职享受一定待遇到优秀农村干部可担任乡镇党委兼职委员,从生活条件的改善到干部身心的健康,但凡是乡村干部关心关注、急需解决的,《二十五条》都做出了规定,真正把组织关爱变成了制度安排,这给乡村干部安心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目前,每个县(区、市)每年为乡镇设立民生事务保障经费达到1000多万;农村主干的工资,东山县平均在2万元以上,平川县平均在3万元以上。

管理职能再优化

乡村治理更规范

过去,左权县的村级社会化管理人员最多达20个岗位,管理分散,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效能不高,甚至出现拿钱不干活、干活瞎糊弄现象。《二十五条》出台后,左权县将村级社会化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565人精简为1057人,人均工资由过去的每年1000多元提高到了现在的8000多元,并采取公开聘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重新对相关人员进行择优录用。

“整合村级社会化管理人员,实现一人多职多能多挣钱”,只是左权县创新乡村管理模式、落实《二十五条》的一个缩影。

借《二十五条》的契机,各县(区、市)都在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如今,县县都有新气象、村村都有新面貌,有了这一味“良药秘方”,沉寂已久的乡村活络了筋骨,焕发了生机。

优化管理职能,农村如此,乡镇更如此。过去,乡镇人少事多、人散事杂,站所多达十几个,但每个站所几乎都是一个人,力量薄弱,事务繁多,很容易出现一人请假、工作停办的问题。对此,《二十五条》明确,将乡镇“七站八所”整合到便民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筹调配,提升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百姓办事。

管理职能的优化,让乡村两级的运行更加规范,职责履行更加到位,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意义重大。

严督实导重考核

减负松绑强动力

《二十五条》的出台,不仅为乡村干部提高了待遇,而且为他们明确了硬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实现了责权一致。这次提出的乡镇考核内容更加突出重点,主要分交办任务、自选任务、日常任务三方面,解决了过去对乡镇考核上下一般粗、面面俱到的问题。在结果运用上更加明确,对考核优秀的给予重奖,真正形成重基层、看实绩的鲜明导向。

这次制定的管理措施不仅在面上有要求,而且在点上更严格,比如对乡村干部走读、请销假、吃空饷等问题的处理很具体、很细致,极大地提高了乡村干部的规矩意识。

过去乡村两级事务繁多,检查考核泛滥、追责问责泛化。昔阳县曾做过统计,县里100多个单位的对接任务要分解到乡镇七八个副职头上,平均每个副职要对接15至18个县级部门,不仅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繁多,而且不少工作都是硬性任务,一旦有纰漏,就会被问责,导致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十五条》明确为基层松绑减负,乡镇按照清单实施年度工作,严禁部门任务随意转嫁乡镇;未经批准,相关部门不得开展阶段性、临时性工作和评比达标、示范创建活动,以及各类督查,不得对乡镇设置“一票否决”事项和层层加压下传;乡镇党政正职原则上每月回县城开会不超过3次。一条条措施让广大乡镇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一心一意地服务乡村、服务基层。同时,建立了乡村干部容错免责机制,对职权范围、履职情况做了明确规定。这是为乡村干部撑腰鼓劲,让真正的干事创业者在放手闯、大胆干的同时吃了一颗“定心丸”。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二十五条》的出台,用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为基层干部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通过《二十五条》的有力推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基层干部以积极作为、干事创业、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中去,真正“沉下身、定下心、干出彩”!(张志丽)

  相关链接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http://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