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晋中>图说晋中
晋中市“廉政文化建设”巡礼系列报道之介休市(一):介休文公祠记录一代名相 文彦博
2019-12-12 17:22:42
编辑:梁美平
图片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享年92岁,字宽夫,号伊叟 。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与春秋时介子推、汉郭林宗并称“介休三贤”。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历知益州、许州、青州、秦州、永兴军、河阳,两次拜相,一拜枢密使,历判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出将入相五十余年,宦迹遍天下。他亲历了宋夏战争、庆历新政、王则之乱、熙宁变法、元佑更化、绍圣绍述等北宋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八十一岁高龄,以司马光力荐,复以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北宋一朝,堪称极富极贵。

文彦博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他小时候是一个“神童”,为官时是一位贤相。他能文能武,出将入相达50年之久,封潞国公,堪称朝堂上的“常青树”。其藏器隐睿的为官之道让君主重视,其广举贤良的做法也为人称颂。据说,文家庄是文彦博的出生地,有一次与仁宗下棋,不知何故流下泪来,仁宗奇怪就问他为何流泪,文彦博感慨说,自己离开家乡多年,听闻家人谈到故里有祆教人和其他族人被骚扰,心中担忧,故此流下泪来,仁宗于是下令在原东门城外又修了一道城墙,这样,就把文家庄也围在城中。

介休文公祠是“三贤”之一文彦博的家族祠堂,是介休市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坐落大门、享堂“竚( zhù )瞻堂”、寝堂“敬仲堂”,占地1874平方米,建筑面积948平方米。精心选取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迹,以彩绘壁画、陈设展柜、3D投影、电子书、微景观等多种直观方式,将其为官做人处事、求学修身立德的一生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文彦博的形象在大家面前“鲜活”起来、“生动”起来,让大家通过触摸文彦博一生的脉络,汲取其身上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文公祠大门悬挂“文公祠”匾额及“尚武健体风云三尺剑,崇文修身花鸟一床书”楹联一副;大门内左右两侧分别悬挂文彦博简介和大事年谱纪要;院内左右两侧碑廊镶嵌有20余通碑刻及数副牌匾,内容为司马光撰写的《文潞公家庙碑》和历代名人的题诗挽词。享堂“竚瞻堂”位于院落中心,堂内以屏风及展板等重点展现文彦博的成长过程、为官经历、个人作品、历史评价等;享堂内两侧偏房以微景观方式、前院院墙内侧以砖雕形式,生动展示文彦博生平重要事迹。

公元1006年,文彦博出生于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这个家族本姓敬,据说祖先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齐国的陈完公子:陈完死后谥“敬仲”,其后世遂以谥为姓。从文彦博的曾祖父文崇远与石敬瑭是故交,后来石敬瑭夺得政权,当上了后晋高祖,文崇远为避讳,就取敬姓中的“反文”,改姓为文;后汉时,高祖刘知远恢复了其旧姓敬;到北宋太宗时,为避宋翼祖赵敬的讳,又改为文。这样改来改去的,十分麻烦,后来干脆就姓文,不提姓敬的事了。

文彦博祖上相当风光,数辈都受封荫,到他父亲文洎(音jì)时,“以儒学进,历十三官,所至以强直勤敏、振利攘害,名闻达不可掩”。文洎娶了妻子耿氏,可耿氏生下一子文彦博后,就早早去世,文洎只好续娶。不过,这并不影响文彦博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他对儿子的期许,从取的名字中就能看出来:“彦”是聪明好学,“博”是博学多闻,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学问和心胸都广博的人。文彦博也没有让父亲失望,他自幼聪敏好学,一如他的名字。

一次无意中的灌水浮球,更让他成了神童的代名词。文彦博自幼聪明过人,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树洞,树洞很深,怎么也够不到。大家束手无策,文彦博却很冷静,把水灌入树洞中,结果随着水位的增高,球也跟着浮了上来。

在文公祠还有红豆和黑豆有两只罐子,文彦博小时候还有“数豆子”的习惯。他平时做了好事,就在一个罐子里放一粒红豆;做了坏事,就在另一个罐子里放一粒黑豆。他还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以对自己严格要求。这样的“童子功”,使他一生受益匪浅。

 


 

少年时,文彦博拜在颍昌(府名,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大儒史炤门下学习。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就高中进士,那一年,他才22岁。

文彦博走上仕途后,凭借聪明的头脑、过人的机智,在处理一些突发性难题时经常灵光闪现,屡屡化解危机。

至和三年(1056年),仁宗突然病倒,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仁宗无子,事先也没有立储君,一旦暴薨,势必引起政局混乱。当时文彦博是宰相,向随侍太监史志聪询问病情,史志聪借口“禁密不敢漏言”,拒绝透露半点消息。

文彦博大怒,厉声斥责他说:“我等身为宰相,肩负国之安危,怎能不预知皇帝的情况,何谓泄露机密?从现在起,你要随时报告皇帝的病情,不然就按军法处置你!”随后,他与同为执政大臣的富弼、刘沆吃住在皇宫里,以随时处理突发情况。史志聪又站出来反对说:“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先例。”文彦博说:“这个时候,还能考虑有没有先例吗?”

一天深夜,有人突然叩打宫门,宣称要报告谋反的事情。文彦博唯恐有变,让他等天亮再说。第二天,文彦博详细查问,原来是一名禁卫举报上司都虞侯图谋造反。

此事非同小可,刘沆想逮捕都虞侯治罪,文彦博叫来都指挥使许怀德询问,许怀德担保都虞侯不会谋反。文彦博经过仔细调查,最后判定因禁卫与都虞侯结怨,所以诬告。他请刘沆写了份判词,随后将禁卫斩首以安定众心。

在仁宗生病的日子里,京城的官吏百姓都惶恐不安,正是靠文彦博等人的主持,大家的情绪才逐渐安定下来。不过谁也未曾料到,仁宗病愈后,刘沆却密报:“陛下身体不好时,文彦博曾擅自诛斩报告谋反的人。”

仁宗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文彦博,文彦博没有辩白,只是拿出了那份刘沆的判词,“帝意乃解”。不光善于化解国家的危难,同时也善于保护自己,文彦博超人的胆识,缜密的思维,让人望尘莫及。

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殿中侍御史唐介弹劾时为宰相的文彦博,说他“阴结贵妃,专权任私”,证据是他任成都知府期间,曾赠送蜀锦贿赂张贵妃。

原来有一年临近上元节,张贵妃让时在成都的文彦博进献蜀锦,文彦博于是命人织成灯笼锦送进宫中。唐介抓住这件事,攻击他“结交宫掖”,是因为走了“夫人路线”,才当上了宰相。仁宗很生气,各打50大板,将文彦博宰相职务免去,贬至许州(今河南许昌),把唐介也轰出朝廷,贬至春州(今广东春阳)。

过了4年,仁宗思贤心切,下诏让文彦博官复原职。不料,文彦博接到任命后却不愿意回去,还上书仁宗说:“您不把唐介也召回去,我也不愿独自启程。”

面对仁宗的不解,文彦博解释说:“唐介这个人自担任御史以来,其议论多数时候还是中肯的,虽然偶尔也有风闻参劾的失误,但总的来看,做御史还算称职,建议皇上起复任用。”唐介因此被召回朝廷,回到了监察御史的岗位。

这就是所谓的以德报怨吧,文彦博的大度让仁宗皇帝非常感慨。唐介更是为之感动,后来他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给文彦博当副手,两人“相知为深”,关系如知己般融洽。

仁宗病好后,文彦博和富弼建议早立储君,仁宗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从宗室中选定了英宗赵曙。后来英宗知道了这段旧事,当面对文彦博表示感谢:“朕之立,卿之力也。”文彦博却严肃地回答说:“陛下立为太子,承继帝统,是仁宗皇帝和皇太后的意愿,臣下没有什么功劳。而且陛下登基时我不在京城,是韩琦等人依照先帝遗愿拥立您的,我也没有参与。”

后来,英宗的长子赵顼,也就是神宗,也提起这段往事,对文彦博充满了感激之情。文彦博依旧回答说:“英宗皇帝天命所在,臣下有什么功劳可言?”神宗说:“虽然是天命,但也靠人谋,你品性深厚,不宣扬自己的善德罢了。”

在同僚中,文彦博与以刚正著称的包拯友谊最为深厚,这一方面因为他们是同榜故交,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两人都有正直无私的性格。至和二年(1055年),包拯因保举不当,被降级罚俸,贬到池州(今安徽池州贵池区),心情十分郁闷。包拯便给文彦博写了一首诗,引用西晋爱国将领刘琨“枕戈待旦”之语,表达了想热心报国的心志。

文彦博也给包拯回复了一首诗,其中写道:“名高阙里二三子,学继台城百六公。别后愈知昆气大,可能持久在江东?”暗示他,像你这样胸怀大志的人,是不会长期滞留在江东的。

果然,在文彦博的举荐下,包拯不久就回到了开封府的大堂。在传统戏曲里,有的说包拯有个大靠山是皇太后,也有的虚构出一个宰相王延龄,其实现实中最真实的靠山正是文彦博。

包拯疾恶如仇,文彦博也毫不逊色。康定元年(1040年),时任监察御史的文彦博曾审理了一件大案。

那一年,西夏进攻延州(今陕西延安),北宋名将刘平率军与敌在三川口激战,监军黄德和临阵脱逃,致使宋军溃败,刘平身负重伤,力尽被擒。事后,黄德和为了逃脱罪责,以重金收买刘平的部属,诬陷刘平投降敌人,刘平一族200多口遭到逮捕。

文彦博奉诏查勘此案,经过一番仔细调查,很快查清了事实真相,得出了“德和退怯当诛,刘平力战而没,宜加恤其子孙”的结论。黄德和在朝中党羽众多,眼见事情将要败露,他连忙四处活动,居然说动朝廷指派其他御史来代替文彦博。

文彦博拒不交出案件的审理权,他对接任者说:“朝廷是担心我无法做成判决,才派你来代替。现在我已经做成判决,如果有任何差误,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同你没有任何关系。”最终,黄德和被腰斩,刘平则被平冤昭雪。

文彦博无疾而终,享年92岁。在充满着险恶与沉浮的官场,这是一个让人惊异的年龄。

 


文彦博堪称朝堂上的“常青树”,宋神宗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问文彦博:“你有养生之道吗?”他的回答是:“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恰好即止。”“任意自适,恰好即止”,八个字道出了他长寿的秘诀,其实也是为官的秘诀。

介休文公祠建设工作是2019年介休市纪检监察重点工作。由介休市纪委监委牵头,介休市文旅局具体负责,史志办配合,旅游服务中心、原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及文氏后人参与,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责任压到实处。坚持从历史中发掘、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上入手,搜集整理文彦博及其家族人物典故、事迹以及文氏家训、历代积极评价,充分挖掘文彦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价值以及其家族良好的家风家训,讲好文彦博故事,弘扬文彦博公忠直亮的精神品质,以其良好家风带动全市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向上向善向好,在全市上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李宏收集整理)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手机黄河新闻网
www.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