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廉政文化建设”巡礼系列报道之左权县: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 新中国的曙光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对话>
晋中市“廉政文化建设”巡礼系列报道之左权县: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 新中国的曙光
2020-01-23 07:19:41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简称临参会)旧址位于左权县桐峪镇桐滩村,距县城35公里处,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中国的曙光在这里点亮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前进行民主政权建设的一次伟大尝试。体现了党的领导,发展了进步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赢得了宝贵民心,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1年面对极端严重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人以抗击日寇为己任,提出了抗日十大政策。时任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的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委托,在冀太联办第二次行政会议上,提出了召开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7月—8月在太行腹地、清漳河畔的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胜利召开了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主盛会——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会议中间,鲁西33个县要求加入本区,会议便更名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会议严格按照“三三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三三制”民主政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及议会,确立了施政纲领,统一了政策法令,健全了县以上抗日政权,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极大的鼓舞了边区军民战胜严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使边区在困难中不断发展壮大。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人民从新民主主义国情出发,创建新型国家的第一次完整实践,在它的模范带头作用下,陕甘宁、晋绥、晋察冀等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纷纷建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先河,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人大、政协组织形式的雏形,点亮了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

 

晋冀鲁豫边区第一个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解放日报》当时发表社论,称“这不仅是敌后民主政治的新成就,而且对全国民主政治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它将不仅使边区在“民主政治上有进一步的建树”,成为“抗日民主的堡垒”和日益走向模范的抗日根据地,而且还将成为“华北乃至全中国民主运动的推动机”。

第一个“三三制”民主政权在这里诞生

1941年7月7日至8月15日,历时40天,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辽县(今左权县)桐峪村隆重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区各界参议员133名。参议员的选举工作采取竞选方式,各党派、各界、各团体均提出候选人参加竞选。候选人的比例,严格按照“三三制”。在与会的参议员中有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的国民党老前辈,有学者名流、无党派人士、工人、农民、商人、妇女、青年、宗教界、少数民族等各界人士。共产党参议员由46人组成,占总数不到三分之一。大会名誉主席由林森、蒋介石、毛泽东、宋庆龄、周恩来、洛甫、冯玉祥、卫立煌、阎锡山、朱德、彭德怀组成。大会主席团由宋维周、石璜、邢肇棠等23人组成。冀太联办主任杨秀峰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8月15日,大会选出了临参会驻会委员14名和正副议长,八路军参议员申伯纯为议长,国民党参议员宋维周、邢肇棠为副议长。选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组成人员15名,候补委员4名,杨秀峰为主席,薄一波、戎伍胜为副主席,浦化人为高等法院院长。同日,宣誓就职。

 

这次大会,不仅以民主精神团结了全区各党派、各阶层及各民族人民,而且选举了边区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了边区施政纲领及许多重要法令,确定了“坚持抗日,坚持进步,坚持团结,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壮大了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成功的典范,为民主法治建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晋冀鲁豫边区临参会旧址属庙宇建筑,坐北朝南,为二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南至北建有山门(兼做戏台)、正殿、后院、东西厢房、碑廊。正殿为元代建筑,是临参会的主会场。东西厢房为清代砖木建筑,为大会秘书处、主席团、提案审查委员会和资格审查委员会。后院为高等法院和边区政府、议会办公地,共陈列文物105件。近年来,左权县围绕建设“特色旅游胜地”的目标,把临参会作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加以打造,先后建起了民主浮雕墙、邓小平铜像,实施了院落硬化及广场、停车场建设等一系列基础工程。并正在推进“新中国的曙光——晋冀鲁豫边区民主政权建设陈列展”,下大力气把这里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党员领导干部及广大群众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要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今天我们深度挖掘这一历史红色资源,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举措。我们要珍惜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在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左权纪委监委供稿)

[编辑:张书锦]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