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晋中市全面铺开“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之际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今日头条
写在晋中市全面铺开“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之际
2020-05-14 08:41:11    来源:晋中日报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5月,初夏时节,到晋中大地感受这里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

在太谷区范村镇西曲河村,昔日的荒山荒沟被我市本土企业田森集团投资1137万元,集中流转土地500余亩,建起全国首创的旱垣温室大棚园区;平遥县东泉镇木瓜村,通过打包整合农户闲置房屋和宅基地,引进经营主体,大力恢复古堡风貌,发展乡村旅游,目前经过修缮后的“五堡一街”已粗具规模。

……

如今在晋中,以往没人“搭理”的“四荒地”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天地。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好、推进好、实现好乡村振兴战略,突破口在哪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发出了以推进农村集体非承包耕地、林地、“四荒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资产“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动员令。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引导,更是一次催人奋进的改革动员。

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晋中,正朝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同全省、全国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昂首阔步!

激活乡村沉睡资产、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最近一段时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王双寿比以往更忙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牵头此次全市“五地一产”的摸底工作,市委明确要求,按照“市指导、县统筹、乡负责、村实施”的原则,上压下挤,上下联动, 5月底前全部完成“五地一产” 清底核查工作。

“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对‘五地一产’的基本情况统计口径不一,规资部门一个数,农业部门一个数,乡镇和村又是一个数。”王双寿坦言,“清底核查是土地打包入市的基础。我们就是要以此为契机,准准确确摸底数、实实在在亮家底。把诸如集体非承包耕地普遍存在的地大证小、超期承包、百年合同甚至优亲厚友的问题,‘四荒地’低价拍卖、购而不治甚至改变用途等历史遗留问题找出来,该规范的规范、该整治的整治、该退出的退出、该整合的整合。”

市委书记赵建平在多种场合指出,“五地一产”就是农村最大的资源资产,只有把这块资源盘活,才能吸引工商资本、科技、人才等“上山下乡”,才能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只有壮大集体经济,才能夯实基层政权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思想上“融冰”,行动上才能“破冰”。全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坚决向保守思想、固有利益、束缚机制开刀,充分挖掘土地新潜能、释放土地新活力。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武建林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据初步统计,全市农村集体非承包耕地105.8万亩、非承包林地402万亩、“四荒地”340万亩、宅基地67.74万宗32.7万亩、经营性建设用地27.76万亩、经营性资产27.6亿元。这是蕴藏在农村的一笔巨大财富。仅农村集体非承包耕地,按平均每亩600元流转费计算,全市收益可达6亿余元。而从前段摸底情况分析,现在亩均收益不足150元。这样计算,每年有5亿元因流转承包不规范而流失。

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后,赵建平就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议,研究推动此项工作。4月7日至15日,赵建平轻车简从,深入寿阳、榆次、太谷、祁县、平遥、灵石等地,走进企业车间、深入田间地头,入农家、问干部、访群众,他在思考,如何探索形成符合晋中实际的改革举措。在不断的调研思索中,思路逐渐清晰,方向逐渐明了。

5月9日,全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现场推进会一锤定音:“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就是立足晋中实际,把闲置的、低效的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挖出来、拎上来、统起来,通过系统布局和整体改革,推动集体产权制度优化创新,推动集体资源资产优化组合,推动城乡要素优化配置,推动集体经济收益优化合理,推动乡村振兴效能优化发挥。

——根本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就是要抓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一“纲”,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办事能力,解决党组织“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问题,增强村干部说话的底气、办事的财气、“三治”的硬气,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核心是要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推动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五地一产”入市冲破了农村这个非市场的最后一块壁垒,必须深化市场化改革,采取市场化的配置机制,支持集体资源资产进入市场交易,让资源资产在流动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目的是要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离不开集体经济“统”的作用,要以农村基层组织为依托,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推动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效衔接,统筹做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以集成思路、集成目标、集成政策、集成办法、集成经验来谋划、引领、推进、示范,以最大的综合效应集聚效应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做好“三农”工作,更有全新的探索和实践。向土地要效益,变废地为良田,持续推进“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以通道为轴线、以产业为依托、以村庄为单元,建设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条”,激发广大乡镇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以革命性、集成式的思路,全面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时时处处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的深厚情怀、对农业的迫切关注、对农民的亲切关怀。

而“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就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晋中实际,把农村闲置集体资源资产唤醒打包,推出的一项系统性、革命性、集成性改革。其根本意义在于聚焦打总体战,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以集成思路、集成目标、集成政策、集成办法、集成经验来谋划、引领、推进、示范,把沉睡着、分散着甚至失控着的千千万万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资源,汇聚集中起来,以最大的综合效应、集聚效应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最强、农村最美、农民最富、治理最优。

武建林说:“像晋中这样的把沉睡的、闲置的、低效的‘五地一产’集体资源资产挖出来、拎上来、统起来,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改革思路入市推进,在全省乃至全国还是第一次。”

5月9日,全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现场推进会上,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晰了改革的部署要求,即以集成的思路统筹谋划、以集成的目标强化引领、以集成的政策强力支撑、以集成的办法科学推进、以集成的经验示范带动、以集成的效能检验成效。

为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我市第一时间成立市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赵建平、市长常书铭任双组长,设一个办公室、六个指导组,足见晋中推动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这项改革,越深入推进,越觉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打好‘组合拳’。我们必须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姿态推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统筹抓好‘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和基层组织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举措、集聚力量,致力使其成为开创农业农村工作的‘金钥匙’、推动全县转型发展的新杠杆。”昔阳县委书记许利伟说。

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纷纷表示,“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承载着基层干部多年想干但没干成的一种情怀,是推动农村市场化、农业现代化的一场革命,是面向农村土地管理乱象的一次宣战,是提升乡村治理的一个契机。

以点带面、典型带动,实现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

沿着绿意扶疏的乡间公路前行,群山通幽处,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排列的一幢幢二层小楼……有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现代化的“世外桃源”,在3年前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

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将原先零散的400余亩农户承包地流转回村集体,并通过挖梁填沟进行土地整理,使全村耕地面积翻了一倍,再由村集体统一发包给大型农企进行开发,投资建设康养文旅小镇。如今,村集体的非承包耕地、林地、“四荒地”、经营性建设用地等都成了“用武之地”。2019年,该村通过盘活“五地一产”,村集体共增收59.7万元。昔日乌金山脚下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全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看来美丽乡村建设并非遥不可及,在我们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5月8日下午,全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现场推进会典型观摩时,不少干部激动地说。

按照市委安排,目前,我市从每个县(区、市)确定一个试点乡镇,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大胆探索,支持先行先试,造就一批改革的排头兵、领头雁,进而带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

介休市在推进中,设立了1亿元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民营企业应急还贷资金和1500万元特色农业扶持资金,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在市场主体培育、土地要素供给、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目前,已培育龙头企业24户,农村累计引进工商资本35亿元。

“‘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机遇,下一步,将对易地搬迁的旧村建设用地指标整体打包入市,实现土地指标交易收益最大化,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榆社县委书记张英杰说。

祁县县长冯耀黎兴奋地告诉记者:“对于祁县来讲,‘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工作,‘改革破题’是关键、‘招商引资’是抓手、‘项目落地’是根本。目前,我们结合‘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已包装打包项目20个,达成投资意向7个。王维水墨诗国小镇、万亩节水灌溉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

随着“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将打造一批绿色生态村庄,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实现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不久的将来,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将逐步变成现实。

好消息不断传来:5月9日,在“五地一产”入市项目签约推介发布会上,我市共签约项目11个,总面积6.05万亩,集体经营性资产366.2万元,总投资90.9亿元。这些项目土地利用率高、资源集成度高,前景喜人、预期良好,将对全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招商引资项目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5%的村开始获取改革红利,150余万亩“五地”开发利用。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市委、市政府不懈的追求。如今的晋中,正在改革发展的激流中奋楫前行,全速驶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记者 董永德

[编辑:段瑞]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http://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