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晋中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法制民生
关于晋中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0-05-21 08:22:38    来源:晋中日报

—— 2020年4月22日在晋中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晓平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动能进一步积蓄

工业产业体系日趋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6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分别快于规上工业增速11.4、8.2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下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科技研发、科技孵化基地建设等专项预算共计3460万元。对76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规上企业给予奖补860万元。加大科技创新贷款担保力度,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370万元。全年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28项。

能源革命试点进展顺利。积极引导大型煤矿向智能化开采发展,介休鑫峪沟煤业被确定为省级“保水开采”试点示范项目,昔阳中煤黄岩汇煤矿为市级煤矸石不出井“绿色开采”试点。推进灵石启光、介休崇光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实现双机投产和民生供热,寿阳明泰积极推进复产。扶持新能源产业稳定发展,新获得22个光伏项目建设指标,装机容量达54.25万千瓦。寿阳光伏领跑者基地1—4号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运行。不断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进程,10个煤层气区块完成投资1.2亿元。

服务业持续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全市游客接待量增长18.4%,旅游总收入增长17.2%。打响A级景区保卫战,景区形象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房地产、金融服务等产业健康发展,中鼎、普洛斯、苏宁等物流项目运行良好。

(二)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转型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项目建设引领转型发展。积极谋划项目储备,全市基础设施、产业转型、社会民生等领域储备项目新增投资3120亿元。进一步规范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全市筛选出34个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由17位市级领导挂牌推进。开展工业项目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加快了一大批项目建设进度。全市竣工(投产)项目505个,总投资598.9亿元,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55.63亿元。

社会投资活力增强。有序推广PPP模式,全市在市政道路、市政管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领域共确立50个项目,总投资328.65亿元。民间投资完成453.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0%。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非禁即入”原则,保障各类投资主体依法平等投资。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市级应急周转资金增加到3亿元,已累计为316户企业办理应急资金731笔,累计申请使用应急资金163.7亿元,帮助企业续贷银行资金244.9亿元。稳步推进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 17户企业获得规范化管理奖励100万元。推进股份制改造挂牌,5家企业获省级中小微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奖励资金共计250万元。

(三)深入推进重点改革,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退出煤炭过剩产能,积极组织对昔阳北坪、和顺吕鑫等煤矿减量重组整合方案进行修订完善。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全市商品住房和非住宅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减税降费效果明显,全市税务系统依法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共减免税费收入53.1亿元。

开发区改革成效显现。以示范区晋中开发区为龙头,进一步发挥“1+10”联合体作用。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医药健康、食品、物流五大产业集群,全年完成产值276.5亿元。晋中开发区完成投资146.6亿元;签约项目36项,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提出了取消施工图设计审查环节、开发区“零审批”等四项改革措施,开展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证照分离”改革有序开展,对纳入改革范围的涉企106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分类管理。积极打造阳光政务,推进“一网N平台”建设。“共享晋中10360”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全覆盖。在全国首试“顺易信”交易服务,创新成果被全国借鉴推广。

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完成教育、社会保障和保障性住房三个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财政事权关系,健全地方税体系和财政补贴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绩效目标申报电子化、绩效评价方式规范化和绩效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国企国资改革稳步推进。有序推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破产、僵尸国有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市国有资源托管有限公司组建运营。中央、省属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进展顺利。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京津冀地区等合作交流。为100户企业申请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省级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支持企业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方面获得提升。

(四)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步伐进一步加快

高标准建设山西农谷。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创中心等7个国字号试点项目落户农谷。组建“四院八中心”,累计在全省推广科技成果1200余项。实施总投资189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围绕全省农产品“十大产业集群”,引进华大基因、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行业领军企业。成功举办第六届农博会和农村改革乡村振兴(太谷)论坛。

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面积218.86万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全市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全部完成。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92.34%。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0个市级示范社达到省级示范标准。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29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额达到1亿元,土地流转率38%。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开展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及卫生乡村创建五大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开。圆满完成“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

(五)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提速

着力推进晋中太原一体化发展。制定《晋中市推进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2019—2020年行动计划》,明确35项重点任务、26个支撑性重大项目,用实招硬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质。全面实施“四个百里”工程建设,为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和引擎。环城东路北延、魏榆路北延、农谷大道等项目的通车,实现了快速化环城道路的进一步完善;蕴华街西延、顺城街西延、锦纶路南延等项目完工,实现主干路通行条件的明显优化;太原晋中一体化道路建设取得突破,实施杨盘街西延、综合通道北延项目,形成“一纵十横”互通路网格局。实验小学、文苑街小学、体育馆副馆、大唐双语等项目竣工投用;三馆地下空间利用、残疾人康复中心、汇阜消防站等项目基本完成;万亩职教港、广安中学、经纬中学等项目推进顺利。

城市提档升级全面铺开。强力推进“百亿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73亿元,创历年新高。全面完成“两下两进两拆两补三严禁”重点任务和“立面规整、广告提质”等攻坚任务,展示了城市提档升级的新风貌。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市城区绿地率达到33.52%,人均公园绿地16.35平方米。“三勤合一”联勤联动执法新模式全市推行,介休、昔阳、太谷、灵石等数字化管理平台建成运行。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市城区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好转率全省第一。推动工业企业达标整治,完成焦化企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17户,整治“散乱污”企业645户,治理工业窑炉171台,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86台。全面开展工地扬尘、裸露地面、物料堆场等10个扬尘专项整治行动。以汾河流域治理为重点,全力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铺排重点治理工程94项,目前已完工76项。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778个入河排污口排查,封堵取缔非法排污口251个。全面加强汾河流域地表水的监测,增设54个监测断面,108个沿汾村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市城区启动城镇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计划。全市11个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全部达到考核要求。

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开展国土绿化行动,2019年累计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5.33万亩。

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专项监察,推进年综合能耗10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进行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及强度指标进一步好转,能耗快速增长的势头初步得到控制。

(七)促进民生福祉改善,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市共有67个贫困村退出,16727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贫困发生率降到0.055%,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超额完成年度减贫目标。市级财政扶贫资金实际投入3.15亿元。“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加快补齐,农村危房、义务教育、医疗救助、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省首创“一帮三出”模式,统筹9595万元资金助推榆社脱贫摘帽。榆社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行列。

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健康晋中建设,累计完成“村来村去”村医培养1353人,开展“医卫双优下基层”活动32期。持续深化全民文化行动。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和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成功举办二青会晋中赛区比赛、第五届市运会和首届中国晋中国际马拉松赛。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稳就业政策有效落地,全年筹集就业资金1.94亿元,发放公益性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等1.69亿元,受益人群达5.89万人。实施春风行动、援企稳岗等10项工程。落实养老和失业保险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6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2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5755名“中人”按标准兑现了养老保险待遇。生育、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医疗保险参保人员310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金融预警预判、应急管控,出台《晋中市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修订《晋中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探索建立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进行监测评估。开展“深化煤矿安全攻坚年”活动,检查企业6.39万家(次),排查治理隐患7.75万条。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提升全市应急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用好“三块金字招牌”,激发“三大动力源”,搭建“三大创新平台”,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好“四个百里”工程,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金光大道,确保晋中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不断谱写晋中新篇章。

(二)主要指标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1%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6.5%左右、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约束性指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汾河王庄桥南国考断面6月底前退出劣V类、之后稳定达标。剩余1200余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1495套。

三、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加速推进转型项目建设。把转型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方面谋划筛选一批增动能补短板的重大项目。对项目储备库定期调度、滚动管理,及时完善前期手续,全力提高储备项目转化率。以要素保障为抓手,夯实项目支撑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月调度、领导挂牌推进项目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三大专项活动,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专业招商机构合作,精心组织主题招商。围绕现代农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全方位展开主题招商,引领更多的投资项目落地生根。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五条”,大力实施“百强千企万户”工程。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包联帮扶民营经济企业长效机制,确保联系服务不断档。抓好人才引进、产教融合工作,鼓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引进一批高素质优秀人才。力争培育1个省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和2个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

提升开发区综合发展效能。充分发挥晋中开发区引领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通过以商招商、以股招商、以资招商等方法,再引进和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二)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构建优势工业新体系

加快支柱产业转型步伐。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实施煤矿智能化改造。按照龙头引领、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的思路,在推进动能转换、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质量效益上下功夫。重点打造和培育八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重点抓好百亿投资十大转型项目建设。

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三大创新平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八大高新技术领域,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全市再新增30家。推进市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咨询、交易、定价评估等服务。依托全市高等院校科技资源优势,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驻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需求对接,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中试基地,激发企业成果转化的内在需求。

加快实体经济层级提升。深入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优势企业转型项目上线运行,打造我市工业云平台。实施“工业上云”工程,推进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升级改造。以服务企业(项目)为聚焦点,统筹发挥促转型增动能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应急资金、担保资金功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用好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突出“农”“高”“科”,集成一批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创建一批优质特色品牌,努力建设全国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夯实产业基础。实施好金谷现代农业园、怡园酒庄、番茄小镇等28个重点支撑项目。围绕“3+1”产业体系,搭建4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打造四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深度推进“谷城院”融合。加快山西农大8个学院与省农科院9个研究所整合。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推进条件成熟的学院在科创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落地办学。

争做全国农业发展排头兵。以推进百里乡村振兴廊带扩规提质为引领,打造东山平川乡村振兴示范带。实施东山片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示范圈,坚持以有机旱作农业为特色,以火麻、高粱、核桃、养殖产业为支撑,在榆社、左权、和顺、昔阳四县,重点打造5片区21个示范村、34个重点治理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晋中特色有机旱作农业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全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80亿元。

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开展“五地一产”改革,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壮大集体经济。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养殖产业研发,为乡村振兴添活力。持续开展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三大重点任务,努力实现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全面铺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管长效机制。同时,加快推进乡镇农村事务管理站建设,提升乡镇服务管理能力。

(四)加快产业融合步伐,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力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能级,坚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方向发展。创新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大力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养老服务以及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全面创新发展房地产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等服务业。

推进文旅康深度融合。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和推进左权百里画廊建设,加快“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昔阳、左权、榆社段主体贯通。深入挖掘区域内独特秀美的太行风貌、红色文化、左权民歌文化等资源优势和特色内涵。打造潇河湿地公园、大寨博物馆等文旅产业重点项目。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建设市级智慧旅游平台,同步深化移动互联网功能服务。提升平遥古城核心旅游景区品质。推动王家大院创建5A景区,乔家大院尽快恢复5A景区质量等级。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康养旅游,完成汾河两岸生态绿廊建设,打造4个生态文化园、3个生态驿站,建成连通太行、黄河旅游板块的祁县至介休60公里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

大力推动普惠金融。重点围绕“四个百里”、脱贫攻坚、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等金融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效率。持续推进应收账款供应链融资和移动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做大做强市县产业基金,切实发挥基金业“增动能促转型”撬动作用。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以绿色、低碳、多元、高效、智能为方向,加快建设“一区四基地”。全面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全力做好“煤”“气”“电”“新能源”四篇文章。

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进一步加快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项目的计划管理、事中事后监管、信用管理,出台配套管理办法。扎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探索推行行政审批一网办、一窗办、一表办、一次办,推进数字政务建设。编制市级政务信息数据“一目录五清单”,推动公共数据管理地方立法。推进“晋中市民卡”在全市深度应用。深化“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统筹推动全市重点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加快全市国资国企“一体两翼三平台”新框架构建,创新破产和僵尸国有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全面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突出国有企业家属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重点,确保年内全面完工。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复制推广自贸区和深圳前海自贸片区经验,实行外商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建好祁县“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扩大中鼎物流园合作试点。加快外贸主体培育力度,全年新增10户以上进出口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品牌注册,市场准入认证,提升出口质量。

(六)持续提升城市能级,推进区域协调新发展

争当一体化发展排头兵。紧紧围绕我市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重点推进35项重点任务落实和26个支撑性项目建设。实施百里龙城区域开发,按照“一轴一环三带多组团”整体布局,全面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建设百里潇河生态产业区,启动文旅康养城项目,完成北合流桥至108段至郝村段综合治理。推进一体化交通发展,力促晋中龙城大街与太原连通对接。加快推进区域内水气热等市政设施布局成网,启动瑞光二期供热机组和引黄水厂等项目建设。在中部盆地城市群内率先建成5G基站1200座。加快公共服务共享,推进山大二院南院、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晋中院区、山大附中晋中分校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

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继续实施百亿百项城建重点工程,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试点建设智能立体车库,新建5座人行天桥、9处便民市场,对39条道路进行维修改造,着力构建通达通畅的市内交通网。启动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工程,不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推动提档升级“两下两进两拆两补”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引深“三勤合一”“街长制”,提升数字城管和作业服务市场化水平。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推动大县城建设,引导县域人口重点向县城集中,大幅度提升城镇化水平。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开展第二批10个精品示范村和30个重点治理村建设,强化10大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继续抓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基本完成,完成厕所改造2.3万座以上。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户籍、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制度及公共服务体系,加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化。

(七)坚持打好三大战役,开创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相结合,持续深化后扶政策,重点关注解决脱贫不稳和边缘贫困人口的返贫致贫问题,实现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化驻村帮扶“六大行动”。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全面排查“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各类问题整改清零。处理好扶贫和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关系。

突出污染防治攻坚。继续深入开展清洁取暖改造,市、县建成区及周边城乡结合部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地区力争达到60%以上。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介休、灵石、平遥、祁县、太谷完成工业企业综合整治。全面加强监测预警,夯实应急减排及错峰生产清单,强化应急减排措施的执行,有效应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持续推进以汾河流域治理为主的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并重的“碧水保卫战”。继续加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工作。持续开展“绿盾”植树造林专项行动。积极组织各县(区、市)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工作。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严防金融风险,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三大任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高陡边坡隐患排查、护林防火专项督查“三大专项行动”,深化危险化学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守安全发展的红线。全面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做好安全度汛各项工作。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统筹做好政治安全、反恐防暴、信访维稳各项工作,全力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强化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智慧小区”和619智能卡口建设。

(八)提高民生服务能力,增进社会民生新福祉

全力确保就业稳定。落实疫情防控援企稳岗的系列政策,加大扶持创业力度,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再提高40元。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各项制度,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做好移交安置和就业创业扶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做好产教融合城市建设试点相关工作,推进万亩职教港建设,引进一批省内外优质职教学校落地。引深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搞好非寄宿制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加快《晋中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地方立法工作,持续加大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力度。继续实施“百亿教育投资计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深入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输入、防反弹工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市传染病医院改扩建、疾控中心改造和晋中四院建设。推进“136兴医工程”,引进优质人才,做好领军临床专科选定和建设工作。全面开展综合医院预约挂号服务,推行区域就诊“一卡通”。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3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以上。设立“中医博士工作站”,提升我市中医药服务水平。

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进度,探索实行公建民营模式。积极申报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持续推进民办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县级中心敬老院或区域敬老院维修改造。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孟母文化健康养生城、榆社云竹湖、榆次小西沟和晋龙泽等康养小镇项目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开展“晋中文旅云”服务。扩大“全民文化活动季”“凤鸣讲坛”“晋中书画讲堂”等文化活动规模,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和文创产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编辑:梁美萍]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http://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