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资源焕生机 乡村振兴“双子星”——晋中市榆次区两个后沟村凤凰涅槃之路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今日头条
激活资源焕生机 乡村振兴“双子星”——晋中市榆次区两个后沟村凤凰涅槃之路
2020-08-04 09:47:52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底安民)如今,在晋中市榆次区有两个同名的小山村,名字相同,际遇相似,近年来都取得了瞩目成就,像一对乡村振兴的“双子星”,深入推进改革、实现凤凰涅槃,在三晋大地上发出喜人的独特光辉。

它们是榆次区东赵乡后沟古村和乌金山镇后沟村。一块块闪亮的金字牌匾亮丽夺目、熠熠生辉:东赵乡后沟村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最美村镇” “山西省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乌金山镇后沟村更是在去年荣获“山西省首批100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

循着“双子星”闪亮的轨迹,我们惊叹于涅槃凤凰的重生和美丽,更真切地感受到在新时代,农民梦寐以求的向往正在变为现实。

两个后沟的历史与前貌

从村名上看,榆次这两个后沟村显然称不上位置优越,一个“后”字、一个“沟”字生动地告诉人们,村子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落后。虽然,大自然也赋予了它们得天独厚的资源,但它们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经坎坷,一度濒临绝境……

东赵乡后沟古村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落,位于龙门河上游河谷幽僻深处,有农户75户,全村265人,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先前,这里的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风古朴,鸡犬相闻,基本上过着较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2002年底,时任中国民协主席的冯骥才先生一行来榆次考察,一到后沟村就被这个黄土坡上的小村落深深吸引。专家们一致认为,这里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群村落,浓缩保存了千百年来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在2003年元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协宣布:榆次后沟村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示范基地。此后,香港凤凰卫视、山东卫视等新闻媒体又进行了采拍宣传,榆次区委、区政府及时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性开发,并于2005年对外开放,被历史尘封的后沟村逐渐为世人所知。然而,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一些问题和矛盾日渐凸显加剧,景区设施得不到投资维修,经营连年亏损,每况愈下。

20多公里处的乌金山镇后沟村,位于乌金山麓的东侧,全村不到百户人家,200多口人,全都住的是土窑洞,依山坡而居,被称为现代版的“山顶洞人”,全村可耕地400多亩,分成300个地块,唯一的农作物是旱玉米。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起,有几座乡镇煤矿陆续在这里建成开采,村中将近一半劳力可以到矿上打工挣钱,但村容村貌没有得到太大改变。进入本世纪后,随着煤矿关闭,许多村民不得不常年外出谋生,村里人心涣散。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面对困境,人们知道,只有那些具有非凡毅力、勇气和远见卓识的人们,才能攻坚克难,把握机遇,从困境中奋起,创造奇迹。

盘活资源

村民从窑洞住进了“别墅房”

转机首先出现在乌金山镇后沟村。2014年10月,在外打拼了十几年的陈占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当时的状况,在苦水里泡大的他,深知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冷暖所求,煤岩层里磨砺出来的他,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力量。他懂得,成功的事业,要靠血汗、苦干打拼出来。

——寻找金钥匙,打开土地流转致富门。2015年春天,陈占杰带领村民打响了整理清理乌金山旅游公路的第一仗。清凉美丽的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已于2009年对外开放,与森林公园仅一山之隔的通往后沟村的旅游公路两侧却是垃圾成山、污水成河。经过几个月的治理,公路两侧干净整洁,绿荫成行,面貌焕然一新。看到通过填埋整理出几十亩河滩平地时,陈占杰把目光投向了全村坡坡梁梁,他意识到,打开致富全村的金钥匙找到了。他认为,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用不好就会受穷,用好了就是财富资源,农民就能过上好日子。

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村里共整理出440余亩土地,耕地面积猛然增加了一倍。全村村民承包地450亩,分为300余块,分散不连片,难以成为高效农田。陈占杰和村干部决定,成立农业合作社,将原先零散的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这样,村集体便拥有了890亩可耕土地。村民以各自的承包土地入股,由村农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得到租金,新增土地的收益又成为人口收益的股金,到合作社打工还可挣得薪金。村里还打井、架线,送水送电,铺设管道,把现代化农业配套设施一步配备到位,还引进了以蓝莓、樱桃采摘为主的天地祥和农业合作社,引进了以百果园、百香果园、栎树园、猕猴桃园为特色种植的晋中康源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晋中宏艺园林绿化工程公司,为后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吸引周边游客纷至沓来。

昔日几近荒芜的山村呈现一片生机,年旅游接待量达8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660万元以上,乡村旅游带动本村直接就业104人,全村80%以上劳动力参与到乡村旅游中。

——山沟出奇迹,农民住上别墅度假村。全村260口人分散居住在6个自然村的七道山梁上,村民祖祖辈辈住在土窑洞,出门不是上大坡就是走深沟。2016年8月起,陈占杰带领大家将旧村97套危旧窑洞全部拆除,投资4000万元,进行了新农村建设。一年半后,120套蓝顶白墙、造型别致、风格迥异的二层小楼拔地而起,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上下水、天然气、强弱电、网线配套、污水排放一应俱全,全村无一根电线杆,太阳能路灯等现代化生活设施应有尽有。从土窑洞出来的乡亲们做梦也想不到能住进这样的高级住宅。一些来乌金山景区的游客,还以为这里是乌金山公园的疗养度假村。这里可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度假村,既有高档的现代化一流生活设施,让农民舒适地生活,还建有适合农民劳作的晾晒场,统一存放农具的库房以及党建中心、服务中心、健身娱乐中心。

——党建一面旗,引领群众共奔小康路。如今,走进后沟新村村委大院,一块旗帜造型的大标牌,赫然醒目,上面写着“一名书记就是一个榜样,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这正是后沟村抓党建的真实写照,也是实现后沟村巨变、创造奇迹的力量和根源所在。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名党员有自己对应的联系户、产业组和公益岗,党员是带头人,营造出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争先比贡献、处处见党员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组织生活加油充电作用,通过“红色加油站”良好运行,开展民主评议监督,激励先进、引导后进,不断为全村党员鼓劲加油。充分发挥制度规范保障作用,村党支部从基础制度入手,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扎实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干部谈心和党员五星评比等各项活动,使党建工作深深融入方方面面,汇聚了蓬勃发展的强大合力。

——立意谋长远,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后沟新村正按照打造文旅康养小镇的规划目标,2020年希尔斯双语私立学校项目和康养小镇项目全部投入使用;全力发展生态农业,依托乌金山景区、李宁滑雪场等文旅资源优势,推动研学植物园和百草园两家生态农企的种植和投产,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村民人均收入年内实现翻番,三年后再翻番。在层峦叠翠、鸟语花香的美景中,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东、田园变景区的奇迹,在后沟变成现实。

科学腾换

古村焕发新生机

东赵乡后沟古村也发生了巨变。怀着一种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企业家李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东赵乡后沟古村。2016年11月,山西振鹏置业有限公司控股晋中榆次后沟古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接管了经营不善的后沟古村景区,后沟古村自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李杰进行了大量缜密细致的调查论证和思考,他走遍了后沟村的犄角旮旯、沟沟洼洼,把后沟村民当亲人,和村民一起探讨后沟的现状和未来,并多次向专家学者咨询请教,终于得出一个全新独有、完整可行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方案并付诸实施。

——产权置换,有效解决了古村落原生态保护和村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矛盾。

后沟古村本质价值就在于它的原生态农耕文化要素,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不能长久甘居于这种小农生活,他们的后代要娶妻生子,他们要翻建新屋,他们要购置小轿车,他们渴望现代生活,而这都会使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失去其弥足珍贵的特有价值。保护这块特别的“农耕文化活化石”,既不能为了旅游赶走村民,也不能让村民为了追求现代生活随意加盖,破坏古村原貌,更不能让村民因贫困而逃离,使古村落自生自灭。

谋定而后动。李杰在古村外1公里处,投资6800万元,建起了后沟新村,占地56.7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114套整齐划一的二层小别墅及单元楼,置换了旧村里70余套院落产权。新村内,路、水、电、暖气等所有现代化高质量的一流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后沟村民笑逐颜开。村民张金叶说:“做梦也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既是祖辈留下的恩惠,更是新时代带来的福气。”

与此同时,李杰又投资500万元对古村进行了全面修缮,修旧如旧,鼓励后沟的民间艺人和经典院落的老人继续居住在古村落,使得古村落的原生态建筑形态、生活生产方式和民俗民情得到了完整保留保护,同时也满足了村民谋求发展,向往现代生活的愿望。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设施完备,造型新颖的一流新村新居,与保护完整的古村落遥相呼应,成为乡村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发展产业,有效解决了村民的增收需求和景区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

安其居,乐其业。解决好村民的居住问题后,景区又着手进行了土地流转,共流转土地400余亩。通过集中管理,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广泛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主动参与到“蔬菜、瓜果、中药材”田园综合体建设生产中,让村民既能收租金,又能挣薪金,还可回到古村兼做旅游生意赚钱,村民多种收入稳步增长,土地综合效益得到提高,也解决了景区开发土地利用不足的矛盾。

有了土地流转后的优势,加上当地村民适时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后沟景区把小白梨、黑叶枣等林果经济作为主导产业,先后发展经济林300亩,成为“小白梨”地标产品的核心产区。甜美可口的后沟小白梨享誉省内外,畅销省城和京津地区。

景区还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和特色民宿产业,培育壮大醋坊、酒坊、油坊等后沟特色产品产业,现已有20%的村劳力被景区安排在管理服务岗位上,进一步拓展了增收渠道。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8186元。

——提档升级,乘势而上,浴火重生的凤凰惊艳亮相。

产权置换后的后沟古村,摆脱了局限和束缚,他们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将更多的农耕文化遗存注入到其中。他们派专人做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对后沟的风俗进行了全面梳理补充完善和整理,基本形成了后沟古村完整的一套文化体系,并对原有景点简介和导游词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使内容更加充实、系统和完善。同时,又按照4A级景区标准,制作了包含中英日韩4种文字的导向牌和景点简介牌,完善了景区的服务设施,提升了景区的形象。在对后沟文物进行收集时,找到了后沟张姓祖先张崇晖的墓志铭实物,使后沟古村可考历史从600年延伸到1200年,搭建了古村千年历史文化框架。此外,还发现一块石牌,同时刻有明末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永昌”年号和明末崇贞皇帝年号,以及将军院墙壁上刻有神秘图案的砖雕,这些未解之谜的发现,更增添了古村的魅力,使后沟古村文化有了更深厚的内涵。

景区按照民宿、民艺、民乐、民俗、农博、影视、研学的整体规划,对古村进行功能性完善和布展。一孔孔具有民俗风情的窑洞吸引游客流连忘返,一次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让人受益匪浅,传承传授研学基地、名画家书法家摄影家创作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的相继落成,河灯文化节、锣鼓大赛的举办,农耕民俗的观兴体验,都让人们领略到古村落文化的精彩和震撼。

从2018年开始,李杰又投资1亿元实施了景区提档升级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景区宾馆、龙门河景观综合治理,龙门河跨河大桥、沿河电瓶车专用旅游道路,中国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纪念馆,古村修缮等大项目的全面铺开,拓展了景区的核心区域,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使后沟古村景区成为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的引领区和先行者。游客突破30万人,门票收入年增长30%以上。后沟古村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向世人尽显自己的美丽和神奇。

持续用力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礼赞新时代,共同奔小康。榆次区两个后沟村的巨变,始终得到榆次区委、区政府的关怀重视和鼎力支持。无论是两个村负责人选的确定,还是两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时刻,区领导都悉心排忧解难。两村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激活资源、实施“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等,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范例。

要解决好农村产权流转。实现乡村振兴要发展产业经济,发展产业经济离不开土地依托。应当用好国家政策,在有条件的村庄及早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为乡村振兴铺平道路。

要发掘利用好一切可用资源。依托产业发展产业,只有产业经济才能创造财富,致富农民。要靠有心人去寻找和发现这种独有资源,才能找到致富村民、振兴乡村的金钥匙。

要有超前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只有洞察事物发展规律,高起点定位,宽视野思维,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立足长远,超前谋划,科学论证,做到科学发展、领先发展,才能使乡村振兴保持永续动力。

要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怀。真正从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关心民生疾苦,志为村民造福。各级党员干部、土生土长的村支书陈占杰、进军乡间的企业家李杰,深入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夕阳西下,东赵乡后沟古村的龙门河水,从桥下潺潺流过,观音寺中传来悠扬古朴的梵音,干完农活的村民陆陆续续走在斑驳的石板路上,有说有笑走向各家方向。随后,一弯明月升上天空,与繁星交相辉映……这个时候,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恍若经历一个千年历史时空的穿越,更懂得珍惜幸福的现在,并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在晋中大地绽放着新的绚丽光芒!

[编辑:梁美萍]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http://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