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闪耀晋中——晋中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综述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今日头条>
乡村振兴闪耀晋中——晋中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综述
2020-10-20 10:02:16    来源:晋中日报

10月的晋中大地,山川层林尽染,城市花团锦簇,百业兴旺发达,田野硕果累累;

10月的晋中农业,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引领,高举晋中国家农高区、晋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山西农谷省级战略三块“金字招牌”,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三大战略,持续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10月的晋中农村,在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片一带一圈”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和“四个百里”工程建设中,10个精品示范村拔地而起,30个重点治理村形成规模,10个万亩现代农业片区、5种新型经营主体、总长百公里的“醉美晋中、多彩农园”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涵盖了农业产业高效的寿阳、榆次、太谷3个县(区)。已全面构建起农耕醉人、农庄醉人、生态醉人、乡愁醉人、乡风醉人的“五醉图景”。向世人展示出美丽村庄、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生态、美丽田园、美丽经济的“六美元素”;

10月的晋中农民,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把增收致富作为走向小康的根本着力点,凭借敢为人先的精神,勤劳致富的双手,精心描绘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示范村展示区、现代农业产业引领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区、乡村旅游生态标杆区”的美丽新画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谋篇布局、细化措施,精准发力、破题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框架不断完善、内容内涵不断丰富。

精心谋篇布局

绘制乡村振兴路线图

2018年,晋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的战略目标。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下设10个专项组,分别由市委常委和分管副市长兼任专项组组长。制定出台了《晋中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并从顶层设计入手,聘请国内知名“三农”专家、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顾益康教授团队牵头编制完成了“1+2”总体规划(市级规划和太谷、昔阳示范县规划)和“5+1”专项规划(“5”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专项规划;“1”即体制机制创新规划),并印发实施,各县(区、市)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也全部完成。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县、乡、村、户“五级示范”标准,确定太谷和昔阳2个县(区)、25个乡镇、258个村、1.13万户农民开展示范创建,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19年,我市致力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提出了以通道为轴线、以产业为依托、以村庄为单元,打造乡村振兴“一片一带一圈”,实现“五级示范”的总体思路。围绕这一思路,四级干部同心发力,划片作战,并再次邀请顾益康教授团队完成了《“醉美晋中”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总体策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择“三农”基础条件较好的寿阳、榆次、太谷3县(区),集中打造涵盖20个示范村、30个重点治理村、10个万亩现代农业片区、总长135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在晋中乃至全省产生了良好效应。

今年以来,按照《晋中市2020年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方案》总体部署,我市着眼于巩固提升、扩规提质,以寿阳、榆次、太谷乡村振兴示范廊带为核心,以打造“一县一片区”为重点,着力建设平川乡村振兴示范带、东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示范圈,打造50个精品示范村、115个重点治理村,努力建设乡村“五大振兴”示范区、升级版和试验田,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

晋中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首场硬仗来打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一是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2018年以来,我市出台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结合爱国卫生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农村户厕改造、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卫生乡村建设“五大专项行动”。创建118个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改造4.37万座农村卫生厕所、1813座公厕,目前全市农村卫生户厕34.56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1%。195个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91个村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658个村的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植树1101万株,造林40.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27%。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二是全面治理农业环境。大力推进畜禽粪污处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6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3.9%。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05.8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85.67%。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市代表山西圆满完成国家抽检任务,合格率达到98.5%。

三是积极推进水利生态治理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工作制,设置河长1865名,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齐抓共管的河长制运行体系。开展汾河、漳河、滹沱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12段黑臭水体整治。持续加强农田灌溉工程,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2.53万亩。

深化农村改革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力

晋中市始终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的强大抓手,培育、激发、强化乡村振兴内生力。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9年,我市成功获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市。全市3648村组开展清产核资,100%的村组已完成清产核资并录入系统,共核实资产180.6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2127.3万亩;全市3575个村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占比98%;3367个村组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占比92.3%。

二是扎实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目前,全市2652个行政村、53.7万农户完成了完善合同签订、建立登记簿任务;2648个行政村、53.5万农户完成经营权证书颁发任务,实测承包地面积424.1万亩,确认家庭承包耕地面积416.2万亩。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覆盖率达100%。

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到2019年底,全市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县增加为除昔阳、榆社、太谷外的8个县(区、市),试点面积增加到41万亩。今年10月11日,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四是扩大就业创业范围。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对象从农村贫困劳动力延伸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失业人员以及岗前培训对象,累计培训5.3万人。精心打造劳务品牌,进一步叫响左权护工、榆社古建队、平遥家政等晋中各具特色的劳务品牌输出。

五是全面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从今年3月13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启动以来,全市共入市集体非承包耕地34.3万亩、林地128.7万亩、“四荒地”114.6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0.3万亩、宅基地5.9万亩、集体经营性资产22亿元,引进社会资本近100亿元,引入企业167个,带动集体增收7.8亿元、农民增收5.8亿元。

强化产业发展

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晋中市始终把握强化产业发展这个重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转型综改为主线,加快构建全市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一是发挥山西农谷示范引领作用。紧紧抓住建成国家级农高区契机,围绕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在平台打造、项目建设、辐射带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促进谷城院一体化发展,抓好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等“四院八中心”建设。2018年以来,我市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会。

二是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我市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发展模式,已建成1个国家级——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灵石核桃、榆次蔬菜、祁县酥梨、平遥中药材产业园,12个市级、10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园县级全覆盖。

三是成功申报“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以寿阳县省级示范县,榆社、左权、灵石、太谷、祁县、平遥、昔阳7个省级示范片和25个市级示范片为依托,全市共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15.6万亩。全国有机旱作农业交流会在我市成功召开。

四是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涌现出了亚洲最大的胶囊企业——榆社广生,华北最大的饼干生产企业——榆次海玉,华北最大的饲料加工厂——榆次金粮饲料,全省最大的肉牛屠宰企业——平遥牛肉等一批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引擎。

五是强化品牌建设。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成功举办了两届晋中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展出优势产品、先进技术1.2万个(项),招商引资签约总投资额超16亿元,吸引观展群众10万余人。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全市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73个、面积306.3万亩。评选出30个市级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了晋中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

繁荣农村文化

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晋中市始终坚持乡风文明这个保障,以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为根本,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一是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先后建成全国文明乡镇3个、文明村9个,省级文明乡镇10个、文明村6个。全市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占比60%,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50%以上,在全市开展1万个“美丽人家”创建活动。

二是深入挖掘、保护、重现晋中乡村传统文化。在2407个村开展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建设,平遥东泉、梁村,太谷北洸等50多个村建成乡村文化记忆展示馆。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三是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十个一”行动。全市80%的建制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60%的建制村完成了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全面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厚葬薄养、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农村各种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农村乡风民风实现根本好转。

四是全面推进乡村依法治理示范村创建。太谷区胡村镇西吾村、和顺县松烟镇许村、祁县城赵镇修善村被评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榆社县社城村、寿阳县黑水村、榆次区张胡村被评为“乡村治理示范村”。(记者 李喜涛)

[编辑:梁美萍]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