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服装缝制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卓玛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旅游>
走近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服装缝制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卓玛
2020-10-20 13:51:25    来源:黄河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云南讯(记者 李宏 通讯员 李吒)10月19日,“新时代新气象”——迪庆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

在缝纫机前忙碌的卓玛,看到采访团的到来,笑意盈盈,赶忙起身介绍。她谦虚地说:“我普通话可能说得不是很好。”然而,对于自己耗费大半辈子心血去传承的藏族服装缝制工艺,卓玛可以用流利的普通话滔滔不绝地一直说下去。

卓玛今年58岁,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服装缝制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土生土长的奔子栏镇人。卓玛是在15岁那年第一次拿起针线的,但直到学习10年后,她才做出人生中第一套藏装。今天,卓玛拥有了自己的藏族服装工厂,产品畅销当地乃至周边地区。坐在缝纫机前,看着心中的样式在手里渐渐成型,她依然能够感到和当初一样的喜悦及成就感。

“传统藏装需要手工制作,青年、中年、老年人的款式不一样,料子很讲究,还有装饰也很重要……”说起藏装,卓玛神采飞扬,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卓玛制作的藏装款式多样,适合男女老少。卓玛说,一般的藏装制作需两三天,复杂一些的要四五天,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从父辈起到现在,我们做的藏装一直不变,也一直在变。不变的是这么多年来,藏装制作始终保持传统特色,不作随意更改;变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服的材质越来越好了,人们对藏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了。”

2014年,卓玛成立了德钦县奔子栏恰增卡民族传统服饰有限公司,由一家家庭作坊成长为一个民营企业。公司规模不大,就四五个人,每年差不多能卖出280余套藏装,年纯收入三四十万。卓玛还开设培训班,先后有20余人跟着她学习,将藏装传统手艺带去更远的地方。

“曾经有美国游客来这里游玩,特地买了我们的藏装留作纪念。”卓玛的儿媳妇也在跟着学手艺,她说:“现在会藏装制作手艺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老一辈人为藏装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们可能会因年迈而逐渐力不从心,但却时时心系藏装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跟着婆婆学了好几年,目的就是要打造我们自己的藏装品牌,让奔子栏的藏装文化得到传承。”

“疫情前,我们镇每月15日都会举办文化交流会,藏族、傈僳族、白族、回族等各民族朋友们会一起来参加,幸福的生活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跳起欢快的锅庄舞。”奔子栏镇副镇长安吾品初介绍,奔子栏镇除了发展民族手工艺,还精心培育壮大葡萄、核桃、油橄榄、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拓宽各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之路。

[编辑:梁美萍]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