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时政新闻>
晋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
2020-11-20 10:39:19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保持攻坚态势 巩固脱贫成果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闫春晖)11月19日,晋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榆社、昔阳、和顺、左权分别围绕脱贫摘帽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了新闻发布。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榆社县委、县政府科学确定了“一年布局、两年突破、三年攻坚、四年决胜、五年收官”的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到今年三季度末,全县共减贫18055户44372人,1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建档立卡初期的42%降至零,803户监测户、230户边缘户已全部解除返贫致贫风险。2020年2月27日,省政府发文批准榆社县退出贫困县。进入脱贫攻坚期以来,榆社县委、县政府扛牢政治责任,以高政治站位诠释对党忠诚,上下齐心形成强大攻坚体系;拓宽就业扶贫和资产性收益扶贫两条路径,稳固脱贫增收根本,贫困群众收入更加稳定殷实;强化住房、教育和医疗保障,实现万人搬迁,补齐民生短板不足,贫困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加强扶贫与扶智扶技扶志扶德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严把资金使用关、项目管理关、问题整改关、执纪监督关,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创新推出“扶贫项目自助餐”、拆旧复垦“放权基层、让利群众”机制,打造中医院“医养结合保障中心”、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行、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社会扶贫模式经验,完善体制机制,脱贫攻坚呈现特色亮点。

近年来,昔阳县委、县政府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上下握指成拳、尽锐出战。2014年以来,累计减贫3.9万余人,贫困发生率由21.8%降至0.077%,1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2018年9月7日,经省政府批准,昔阳县作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县份,退出贫困县序列。2016年到2019年,昔阳县连续四年在全省脱贫成效综合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进入脱贫攻坚期以来,昔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贫困村集中攻坚、脱贫村巩固提升、非贫困村小康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下活了脱贫先手棋;大统筹做实产业,开辟了增收新路径;抓重点全面保障,夯实了民生硬基础,累计整合财政扶贫资金7.8亿元,实施项目1202个,全面夯实了贫困村发展基础;运用精准投放政策、强化扶智扶志、发挥示范带动举措正向激励,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压实责任强化帮扶,拼出了脱贫精气神;以改革撬动发展,找准了衔接切入点。截至目前,累计撬动吸引工商资本41.59亿元,引入企业35个,实现产值9.88亿元,助力集体增收1400万元。

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和顺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8年11月,脱贫摘帽的14项指标全部高质量完成,2019年4月18日,省政府正式宣布和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完成了173个贫困村、17797户贫困户、48873人的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截至今年10月底,所有贫困人口已全部高质量退出,实现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进入脱贫攻坚期以来,和顺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谋划,“和顺构架”统揽脱贫攻坚;适时动态调整,始终把握线上线下一致的准确性,“和顺精准”完成减贫防贫;统筹战役战贫,始终致力壮大产业促增收的靶向,“和顺路径”支撑脱贫攻坚;创新六项机制,始终遵循实事求是解难题的办法,“和顺特色”引深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始终突出拆建并重抓好示范廊带建设的方略,“和顺面貌”折射统筹发展;聚焦民生民意,始终高位推动各项脱贫政策的落实,“和顺答卷”恩泽梁余人民;攻坚深度贫困,始终坚持“六环联动”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和顺模式”体现担当作为;聚力补短强弱,始终严格与时俱进对标对表找差距的要求,“和顺整改”彰显精益求精;强化舆论宣传,始终营造积极向上的攻坚氛围,“和顺成效”印证脱贫历程;扛牢主体责任,始终保持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态势,“和顺担当”引领攻坚伟业。

近年来,左权县委、县政府坚持“四个不摘”总要求,坚持“以户为基”理念,攻坚克难,迎难而上,2014年全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129个,贫困户20640户,贫困人口53645人,贫困发生率38.2%。截至2018年底,全县127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13%,贫困县退出14项指标全部达标,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左权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截至2019年底,剩余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20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0元,增幅3.4%,全市排名第一。进入脱贫攻坚期以来,左权县委、县政府按照“鉴定安全、改造安全、保障安全”的原则,使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医疗保障条件明显改善;产业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明显提高;异地扶贫搬迁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精准落实生态扶贫、退耕还林补助、生态管护保障、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救助救济扶贫政策,确保贫困群众应享尽享;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发挥扶贫资金项目带贫益贫效益。

[编辑:李宏]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