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五地一产”入市 盘活土地资源(下)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时政新闻
晋中:“五地一产”入市 盘活土地资源(下)
2020-11-25 15:59:06    来源:山西日报

晋中市农村闲置集体资源资产活起来了、集体经济强起来了、山川大地美起来了、治理效能提起来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了。

打赢改革硬仗必须用战果检验成效。“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成效就是要看农村资源资产是否流动起来,要看通过改革能引来多少企业和项目,要看村集体和老百姓能增收多少。

随着“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深入推进,8个月来,晋中市盘活了1500万亩土地,其中271.4万亩土地成功入市,引进工商资本560亿元,引入企业近300个,引入项目1778个,带动集体增收9.7亿元,农民增收8.6亿元。转瞬间,晋中农村的土地变成了一只“潜力股”。

建立统一交易平台 项目建设风生水起

晋中市“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是全方位的资源融合,是集成式改革。“用工业化、商业化的思路搞农业,以县为单位,以项目为引领,以市统筹,打包入市,一体化开发。这是晋中‘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亮点。”晋中市委副书记尹乃明说。

据了解,以往“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一些交易行为在乡和村进行,此次晋中市统一以市统筹、以县建立交易平台,就是县级以下没交易,平台之外没交易,把大家都放到公平、公正的交易市场。这样既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也给入市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山西交控集团在寿阳投资的交通物流园,占地6000亩,投资85亿元,是此次改革落地规模最大的项目,这里不仅要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物流园区,还要通过建设交通绿化基地,打造成为太原都市圈的一颗“绿色明珠”;太谷的东卜村,通过“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把闲置的土地整合起来,建设农家民宿、观光花谷等,原先靠天吃饭、靠地挣钱的村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新业态;还有平遥的长山药小镇、榆社全国最大的奶绵羊养殖基地、介休的6万吨锂电池项目、左权的百里画廊“黄金谷”……通过“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晋中已经引入了1778个项目。不久前,自然资源部也明确提出,支持晋中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

“入市实际上就是一手解决农村的资源资产盘活问题,一手解决工商资本的出路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搭建统一的平台,让工商资本可以放心投入,既让农民能够得利,又能够把区域的资源有效盘活。”尹乃明说。

“政府做了保障,还引领了方向。晋中市的‘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是基于整个资源资产的运营,倒推出来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它更接地气,满足乡村、农民,满足城市、消费者。”杭州大下姜乡立方“乡村振兴学院”院长、中雅乡村振兴策划机构创始人赵志强说。

工商资本“上山下乡” 努力实现多方共赢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方面,只有找到村集体、农户、企业“三赢”的结合点、利益资源分配的均衡点,市场渠道才能畅通。

“把激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作为首要任务,把引导工商资本和科技‘上山下乡’作为根本途径,使农村集体经济来一次大发展、农民收入来一次大提高、农村党的基层政权建设来一次大提升。”尹乃明介绍,这是“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初衷,也是关键所在。

赵志强认为,晋中的做法实现了思想上突破,为工商资本思考,就是精准地找到了供与需之间的市场矛盾。

东辉世佳先正达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公司致力于打造种源基因宝库、全国知名优质种源供应地,是全球领先的农业高科技企业。“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中,先正达落户晋中国家农高区打造先正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该项目成为此次改革中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的典型示范。

“工作离家近,一年能挣3万多块,比种地强多啦。”在园区管护大棚的太谷区范村村民牛玉香笑着说。

“通过‘五地一产’政策,我们投资5.2亿元流转范村闲置土地、四荒地等,园区从最初的200多亩土地很快发展到了1000余亩,可为村集体年增收24.38万元;吸收农户20余人就业,月均工资2500元左右。”公司负责人王建明表示,“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对集体经济和集体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盘活,也实现了企业的顺利发展,同时还实现了农民利益的增收,实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张英洪说:“晋中的‘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打破了体制机制藩篱,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只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健全市场机制,改革才会更有成效。”

“从晋中的实践探索中可以看出,‘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不是简单的制度和规定,而是要让农民实实在在受益,这是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可全面发力的核心。”赵志强说。

典型示范引领帮带 乡村振兴动力无限

面对“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这个创新性举措,晋中市将其作为市委的一号工程,市级书记抓,实行一月一观摩、月月交新账的模式。既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又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优势。在推进过程中,晋中市委首先确立了典型示范的工作思路。无论改革伊始选择纯农型、城郊型、林区型、贫困型等几类乡镇进行试点,还是两批选树的50个典型案例,以及连续召开的现场观摩推进会,都是以成功的典型和样板,供基层学习借鉴,杜绝跑偏和走弯路。实践证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改革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打造了一批“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成”的好经验、好典型。

距平遥古城16公里的木瓜村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五堡一街”依沟而建,23处古院落保留着传统民居的完整结构。发展乡村旅游,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木瓜村把村里闲置的房屋、宅基地打包,在确保产权不变的情况下,整体租赁给开发商建设运营,现在已投资3000多万元,85%的院落修复完成,预计明年正式对外开放。“村民5年就能得到租金,能发展乡村旅游,还能壮大集体经济。”看着重放光彩的村景,木瓜村党支部书记侯安昌喜笑颜开。

据了解,晋中是第一批国家级旅游示范区,通过“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晋中以平遥古城为中心,将散布在全市经国家部委确定的近百个古村、古院、古堡串起来,一个一个激活,一个一个保护,形成众星捧月、遥相呼应的壮丽景观。目前,除平遥木瓜村之外,平遥横坡村、介休张壁古堡、榆次后沟古村和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从北到南已经形成了一条旅游带。真正做到了把旅游家底“集结”起来抱团发展,把晋中市当成一个“大景区”来打造!

尹乃明表示,通过“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晋中市在推动“三农”工作上发生了历史性、革命性的变革,实现了农村闲置集体资源资产活起来了、集体经济强起来了、山川大地美起来了、治理效能提起来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了,晋中农民现在走在一条以地生金、寸土寸金的金光大道上,全市上下对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干劲和活力更加高涨。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晋中市将用足、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沿着“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这条乡村振兴之路、现代农业之路、全面小康之路,为全省乡村振兴蹚出新路、注入新动能。(记者 张谦)

[编辑:梁美萍]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http://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