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在晋中大地上的一份“优秀答卷”——写在全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际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今日头条>
奋力书写在晋中大地上的一份“优秀答卷”——写在全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际
2021-03-01 10:49:49    来源:晋中日报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12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考察扶贫,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指明了新时期脱贫攻坚方向。2015年年底,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脱贫攻坚重要意义、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进入聚力攻坚阶段。2020年,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全局、科学决策,在北京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发出总攻动员令。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晋中市作为全省减贫任务较重的6个市之一,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开展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擘画蓝图、强化设计,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过八年精准扶贫、五年脱贫攻坚战,全市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7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6.7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在巍巍太行之上、涛涛汾河两岸,奋力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脱贫攻坚“晋中答卷”。

一路走来,我们高屋建瓴、循序渐进,讲政治、有情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脱贫攻坚以来,全市上下提高站位扛牢攻坚责任,凝心聚力确定年度重点,善始善终抓好工作落实,攻坚克难完成目标任务,确保了按时收官、如期交账。

把握正确方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硬任务,坚持勤研判、常部署、强推动。2016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府专题会、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等100余次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以上率下、统筹抓总,带头当好“施工队长”,把“四个亲自”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大量指示批示,广泛遍访贫困对象,走村入户、访贫问寒,解剖麻雀、问计于民,解决难题、督促落实,始终确保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压紧压实责任。按照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市委常委及人大、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包联贫困县乡镇;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三位副组长(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长、分管副市长)分别包保贫困县及非贫困县,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联合包保重点工作。在确立“以户为基”工作思路和总抓手前提下,按照“双组长”要求,成立了28个由市级分管领导挂帅的专项扶贫行动小组,每年制定专项扶贫行动计划,对市直专项扶贫行动牵头单位开展成效考核,市级相关职能部门累计出台100多项政策文件,为脱贫攻坚建立了政策支撑、提供了制度保障。

突出总体设计。根据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实际,认真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市委先后出台坚决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攻坚深度贫困、三年行动“三个实施方案”和“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紧随脱贫进程先后制定《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2018年连战连胜实施意见》、2019年《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整体提升实施意见》、2020年《决战完胜实施意见》,探索实践“以户为基、本质脱贫”“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固底板”等工作思路,为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遵循。2016年将重点落到制定攻坚实施方案,明确全市脱贫攻坚组织领导、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检查机制、制约体系等整体架构上;2017年将重点落到保昔阳县脱贫摘帽带做好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上;2018年将重点落到保左权、和顺县脱贫摘帽带做好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上;2019年将重点落到保最后一个摘帽县榆社县脱贫摘帽带做好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上;2020年将重点落到抓好非贫困县补短提质和巩固提升、衔接乡村振兴上,压茬落实,梯次推进,确保目标任务有序完成。

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撑作用,按照“双增长”要求将可用财力最大限度向脱贫攻坚倾斜,2016年以来,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2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8.16亿元,省级资金9.41亿元,市级资金10.39亿元,县级资金17.31亿元。积极支持贫困县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整合捆绑使用,2016年以来4个贫困县共统筹整合涉农部门资金16.96亿元,切实把钱用在了刀刃上。坚持把资金用好、项目建好、资产管好,累计规划建设扶贫项目10404个,从严开展扶贫资金工程项目“三查”,把公告公示、进度管控、绩效评价贯穿始终。对2016年以来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开展登记确权,确保产权明晰、管理到位、收益长远。大力释放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红利,累计投放23.87亿元,连续4年超额完成省定投放任务,涉及贷款户数48781户,注入风险补偿金1.73亿元,贴息1.83亿元。返贫险投入资金1100.63万元,参保61.33万人次,实现了低收入人口全覆盖,赔付552.1万元,受益5261人次。

坚持分类推进。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聚力攻坚贫困县、巩固提升摘帽县、加压推进非贫县”的工作原则。打响贫困县脱贫摘帽攻坚战,先后出台支持昔阳县、榆社县脱贫摘帽专项方案,在左权县、和顺县实施脱贫摘帽包保责任制;打好摘帽县巩固提升主动仗,推进集中攻坚、整体提升、内力激发“三大工程”;严把非贫困县脱贫攻坚质量关,出台支持和加强非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十条措施,2020年市级财政投入非贫困县的专项扶贫资金达到1.63亿元,为2019年度的近8倍。

增强过程管控。充分借力省级督导,多措并举推动工作落实。实行专项推动。组建4支由厅级领导干部挂帅的专项推动组,进驻重点任务县,发现问题、补齐短板、督促进度,以责任联动倒逼工作落实,实现共同交账。实行联络推动。先后组建两批8支市委脱贫攻坚联络组,由处级领导干部担任组长,对各任务县、专项扶贫行动责任单位实行分县、分单位包干,实行常态化联络推动,定期向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报告联络情况。实行督办推动。对“三保障”补短板、资金项目、扶贫行动落实等实行重点工作月通报和提醒催办制度,累计印发通报15期,下达告知书59份、提醒函12份。特别是针对问题整改实行提级验收,市级先后组织5批次验收,切实提高了整改质量,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提档加速、如期完成。

一路走来,我们聚焦民生、补齐短板,讲保障、有温度

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我们在基本解决了“两不愁”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攻克了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影响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难题。

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累计投入8.3亿元,20.8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教育资助1.34亿元,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10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7.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6.91%,享受“雨露计划”资助大学生3382人,职业教育资助24366人,83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完成“全面改薄”工程,实施校园校舍建设2296项,设施设备购置5462项,为贫困县边远乡镇补充教师1497人,累计培训特岗教师830人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2020年,全省一批国家贫困专项生录取1849人,其中我市录取318人,占全省的17.2%。

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2532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配备乡村医生3660人,组建了1899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双签约”64212人,“双签约”率100%。对37种大病实行了定点医院集中救治模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患病人数为52407人,共52357人接受救治,救治率99.9%,其中大病人数8593人,专项救治8578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白内障“光明扶贫工程”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救治贫困白内障患者39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慢性病患者33570户、39382人,已签约管理服务33550户、39359人,签约率为99.94%。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应参保238274人,实际参保238274人,参保率100%。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支付金额合计1.9亿元,大病保险支付金额合计4190万元,补充保险支付金额合计838万元,“三保险”总计支出2.4亿元。完成贫困县妇女两癌筛查11万人,为贫困地区儿童发放营养包35291人,贫困地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8361对夫妇,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1740人。

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2016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7670户,完成住房安全认定98623户(其中未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92826户,其他已改造三类户5797户)。农村住房信息系统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应录入任务数102234户(包括易地扶贫搬迁9408户),实际录入102234户,录入率100%,全市信息系统中农户信息预警户数全部清零。

实现了饮水安全有保障。累计筹集资金5.13亿元,实施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1141处,使1531个村、107.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7.04万人)受益。近年年均落实水质检测经费245万元,共抽检农村饮水水质2345处(次),榆社、左权、和顺、昔阳4个贫困县实现了饮水安全全覆盖检测,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98.5%、自来水普及率98.1%、供水保障率99.98%、安全饮水率100%,顺利通过国家、省脱贫攻坚饮水保障第三方评估。2019年11月20日全省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暨运行管理推进会在我市祁县召开。2020年 9月23日“第二届全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发展论坛暨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活动 ”在我市举办。

一路走来,我们立足治本、强化造血,讲实效、有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不如“造血”。我们立足于解决根本问题,而不是一时之困。大力发展产业、加强就业、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扶贫,针对致贫原因,坚持按户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从根本上“拔穷根”。

把提升产业作为治本之策。全市通过杂粮、设施蔬菜、干鲜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累计带动6.96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其中杂粮规模达61.90万亩,设施蔬菜(含食用菌)规模达8.15万亩,果园规模达63.98万亩,中药材规模达22.96万亩,畜类存栏达313.42万头,禽类存栏达5311.61万只。全市673个贫困村持续推进“五有”机制,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五有”全覆盖。其中,由企业带动的贫困村584个,由合作社带动的贫困村473个,全市参与帮扶的企业达170个,参与帮扶的合作经济组织达796个。34987名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起紧密型带动机制,14323名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起半紧密型带动机制,364个贫困村建立起了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有劳动能力的40349户贫困户中有增收项目的达到了47238户(部分贫困户有多个增收项目)。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产业增收3200元以上,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模式带贫效果显著。全市自2017年至今共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2345座,装机总容量182.96MW,纳入补贴522座118.41MW,涉及7个县。四年来,累计收益2.85亿元,分配到村2.42亿元,到村率84.93%,到户1.71亿元,惠及845个村、6.6万人次。确定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33个,和顺许村、左权莲花岩成为国家乡村旅游创客基地。9个扶贫任务县全部建立了电商产业园,培育涉农电商企业69个,打造贫困地区网货5个,建设益农信息社1520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100%,建设邮乐购站点950个,供销村级电商体验店1525个,电商人才培训8600人次,开展网络推广活动47次。2018-2020年共认定省市县扶贫龙头企业39家(省级20家、市级8家、县级11家),累计辐射带动10.44万贫困人口。认定省市县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省级8家、市级18家、县级8家),累计辐射带动2.08万贫困人口。榆社的托管代养契约养殖、左权的光伏、和顺的火麻、昔阳的白萝卜、太谷的设施蔬菜、祁县的酥梨、平遥的养殖、灵石的核桃、寿阳的玉露香梨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晋中市丰谷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硒望田野”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助力精准脱贫项目成为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首个连线的地方创业项目。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全省扶贫龙头企业带贫益贫能力提升培训交流会在太谷区召开。

把稳定就业作为硬性任务。围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加强稳岗拓岗,提高就业层次,扎实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培训工程,累计培训劳动力13.86万人次。加大低收入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打造了榆社“古陶”古建、左权护工、平遥家政、晋中电子装配工等劳务品牌。特别是2020年,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切实稳定工资性收入水平,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按照“晋才晋用、就近就地、县为主体、精准到人”的原则,出台“七个一批”(企业帮扶就业一批,市政项目就业一批,涉农项目就业一批,公益岗位就业一批,农村产业就业一批,劳务安排就业一批,“爱心”岗位就业一批)一揽子举措,推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受疫情影响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全市返岗务工贫困人口达到9.27万人,达2019年务工人数的115%。

把易地搬迁作为头号工程。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投入资金16.6亿元,确定集中安置点33个(新建23个,回购存量房10个),158个深度贫困村完成整村搬迁,10893户26565人喜迁新居(建档立卡贫困户9426户22909人,同步搬迁1467户3656人),切实解决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4个贫困县土地增减挂交易5834.38亩,交易金额10.5亿元。建设扶贫车间17个,配套社区管理机构14个、基层党组织20个、卫生院(所)28个、中小学校20个、幼儿园15个、活动室24个、文化广场22个、社区服务站点36个。搬迁人口中依托农牧业增收11241人,依托13个园区增收4929人,依托6个旅游景区增收130人,依托17个扶贫车间增收3334人,县内就地就近就业6613人(其中公益岗位826人),县外务工3255人,产业就业保障率100%。榆社县易地扶贫搬迁“医养结合”模式在全省甚至全国形成一定影响。

把生态扶贫作为重大红利。以“五个一批”生态脱贫工程为抓手,全市7.9万名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生态建设,脱贫人数累计达到14196人,累计助推64904人增收。4个贫困县涉及贫困人口67780名,收入3.41亿元,脱贫人数累计达到10159人,累计助推57621名贫困人口增收。其中完成造林57.91万亩,收入1.38亿元,新一轮退耕还林13.8万亩,直补农户资金1.08亿元。干果经济林管理35万亩,聘用各类护林员1706人。2017年全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会在左权县召开,在2018年全省乡村振兴(太谷)论坛上我市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做法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了发言。

把保障兜底作为重中之重。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从2016年的3017元/人/年提高到2020年的4975元/人/年,增长了64.8%;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平均标准从2015年的3025元/人/年提高到2020年的6489元/人/年,增长了115%;全市有52182名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41187人)或特困供养(10995人),占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22%。2016年-2020年残疾人扶贫投入资金数5018.31万元,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配发37712件,适配率97.86%。教育助残资助955人,实用技术培训4526人,产业助残扶贫工程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稳定脱贫2815户,实施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20220个,残疾儿童入学率由91%增至98%,残疾人大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资助金额54.5万元、惠及156人,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1122人,疑似残疾人残疾评定16097人。

一路走来,我们打通堵点、改善面貌,讲担当、有作为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通过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贫困地区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文化活动匮乏、环境脏乱差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普遍解决,特别是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的状况得到了极大改观,广大脱贫地区道路平坦通畅,文化活动有序开展,村容户貌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加大公路建设力度。2016年以来,交通扶贫投入资金46.4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5335.7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实施窄路基路面拓宽538.7公里,贫困县农村公路养护提质工程1232.4公里,贫困县安全生产防护工程943.3公里,建设贫困县太行板块旅游公路290.3公里,建设农村物流节点1786个。

加大电网建设力度。投入资金20.35亿元,大力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全市所有行政村和具备条件自然村通动力电比率100%,供电可靠率99.9%,电压合格率99.98%,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47千伏安。

加大网络建设力度。持续加大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网络覆盖项目投入资金1.3亿元左右,完成基站数230座,新建光纤覆盖设备57个,贫困村无线网络全部覆盖,光纤通达率98%。

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市级以上文化和旅游专项扶贫共投入资金6812.9万元,用于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惠民服务。全市乡镇(街道)建成高标准综合文化站135个。行政村(社区)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02个,达标率由2015年的40%提高到2020年的91%。累计送戏下乡6219场,选派文化人才到贫困地区提供服务225人次。贫困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全部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具有脱贫任务的9县共完成87731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66.4%。9县共建成各类农村生活垃圾中转设施105座,垃圾收运覆盖9县98个乡镇、1502个行政村,9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的行政村比例95.18%,覆盖的乡镇比例100%。1178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完成整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庄288个,其中纳管型139个、设施型112个、收集池37个。2017年全省贫困村提升“冬季行动”观摩暨晋中市以户为基“双落实、一达标”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左权县召开。

一路走来,我们上下同心、八方合力,讲奉献、有付出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市、县、乡、村四级目标一致、上下同心,广大干部只有参与者,没有旁观者,纷纷投身脱贫攻坚的火热战场。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号召,开展对口帮扶、企业帮扶、社会帮扶等,为全市脱贫攻坚事业添砖加瓦、夯基培土,奏响了一曲“大合唱”。

深化驻村帮扶。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选派优秀干部,深入开展驻村帮扶行动。共组织1288个帮扶单位,组建911支工作队,共选派上万名工作队员、3.94万名帮扶责任人,覆盖673个贫困村和238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中央、省、市、县四级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近4亿元,实施万元以上帮扶项目3082个,帮销助销产品7504万元。创新实行驻村帮扶干部积分制管理办法,动态管理、量化考评。完善了考勤管理、履职清单、督查暗访等“十项制度”,切实加强了监督管理,提升了帮扶成效。“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广大驻村帮扶干部倾情倾心倾力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最前沿,把忠诚和信仰书写在贫困地区的山山水水,把责任和担当融入到帮扶工作的点点滴滴,用党的政策点燃了贫困群众渴盼致富的心中之火,用涓涓细流汇聚了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许多同志放弃了和亲人团聚的时光,有的带病带伤坚持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模范典型和感人事迹。

深化对口帮扶。邓小平同志指出“先进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针对榆社县底子薄、欠账多、脱贫难度大的实际,在全省率先推行“先富帮后富,出钱、出人、出成果”“一帮三出”机制,由榆次、介休、灵石、寿阳、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等5个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区、市)与榆社县结成帮扶对子,按照每年不低于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专列援助资金,派出5支工作组驻乡蹲点,各帮扶县实施至少一项富民产业和一项民生工程,五县累计实施项目37个,投入帮扶资金1.59亿元。特别是联合实施肉羊养殖园区项目,累计收益440万元,成为了吸纳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支柱产业。这一做法,为全省探索了攻坚深度贫困、“携手奔小康”的路子,《中国扶贫》杂志予以刊发。

深化企业帮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的重要指示精神,2018至2020年,全市233家民营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到户”项目,共投入资金3.81亿元,实施项目1335个,惠及472个村,带动贫困群众8万余人。特别是2020年,针对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等“四类”重点群体,创新实施“百企万户”带贫工程,组织动员全市爱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结对帮扶,通过产业发展、帮助就业、公益资助等形式,221家大型企业与877个村、1.3万户2.45万名贫困人口进行了帮扶对接,投入帮扶资金2302.35万元。

深化社会帮扶。全面推广“一网三超”社会扶贫模式,社会扶贫网注册人数达到20余万人,建设爱心扶贫超市557个,兑换物品价值1764万元,参与积分兑换群众13万余人次。消费扶贫全市共认定扶贫产品77个、供应商42个,涉及9个任务县(区),7个企业入驻“832”平台,消费扶贫总金额突破5.2亿元,受益群众4000余人,人均增收1200余元。

一路走来,我们挺纪在前、强化整改,讲监督、有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切实做到“行稳”“致远”。

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对脱贫攻坚精准监督,在全省率先出台实行激励容错“四个区别对待”,认真接受了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回头看”,扎实开展了市委脱贫攻坚专项巡察,从严从实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启动了以“五查五治”为主要内容的“清风行动”,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贪污挪用、虚报冒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2016年至今,累计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428起2245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61人,组织处理1484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形成了震慑效果,扎紧了制度笼子,为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把查找整改问题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对所有问题进行大排查大起底,全面梳理出历年来21个渠道共3090个问题。紧盯整改进度实行跟踪落实,聚焦整改质量开展提级验收,整改完成率、验收通过率全部达到100%。强力推进驻村帮扶“十个清零”,各级帮扶干部共对接贫困户8万户、26.6万次,非贫困户10.4万户、11.6万次,走访排查问题859个,出台政策措施394条,问题整改率100%,切实夯实了工作基础、巩固了脱贫成果、提升了整体质量。

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率先在全省制订出台《扎实做好扶贫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方案》,围绕松劲懈怠、重心偏移、识别退出、产业就业、资金项目、易地搬迁、金融扶贫、驻村帮扶、舆情信访、边缘户致贫脱贫户返贫10类风险点,制定防范化解措施28项,14件12317信访件全部办结,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颠覆性风险的底线。

一路走来,我们谋深谋远、注重传承,讲耕耘、有收获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贫困群众和全市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脱贫攻坚,凝聚了人心,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下了振兴基础。实施市级科技扶贫示范项目104项,选派省“三区”人才318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44名开展农村创新创业服务,集中培育农业技术骨干与乡村人才788人(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40余场,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累计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3127名,超额完成“十三五”培育任务4个百分点,给贫困村留下了“不走的工作队”。在贫困村统筹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选派339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305个行政村任职,其中整建制下派18个村。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100%破零、绝大部分达到5万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551元增加到2020年的9425元,年均增幅比全市农民收入高20个百分点以上,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步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通过开发式扶贫,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集中了全社会的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了乡村治理的成功方式和有效途径,不仅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益,而且带动了整个农村的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锤炼了干部队伍。2016年以来,累计选派上万名干部驻村帮扶,选拔27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提拔重用178名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干部,754名扶贫干部得到提拔晋升或表彰表扬。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干部培训883期18.5万人次,累计有3个集体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名个人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6名干部、8个组织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奖,21名干部、6个组织荣获全省扶贫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71名干部、25个组织荣获全省驻村帮扶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在全市评选产生40名“最美扶贫人”。基层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在精准扶贫、精准帮扶实践中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得到了历练成长,工作实践能力和乡村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许多驻村工作队拉起来就是防疫队、战疫队,同他们经受了这几年脱贫工作历练是分不开的。

传承了奋斗精神。脱贫攻坚以来,各级组织和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无闻、艰苦奋斗,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感动人心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广大新闻和文艺工作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重要指示,大力宣传党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宣传基层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2016年以来,晋中电视台“脱贫攻坚在晋中”专栏累计播发198期。围绕讲好晋中扶贫故事,组织编印了《光辉历程画册》《干部驻村帮扶典型案例》《优秀驻村工作日记选编》等,“全景式”记述了扶贫历程,营造了浓厚氛围。创作《第一书记日记》《精准扶贫似春风》等优秀扶贫扶志题材作品48件,晋中市演艺有限公司创作的《暖冬》入选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全市有19件作品在全省“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2020年《人民日报》6次、《光明日报》4次、《中国扶贫》5次、新华每日电讯6次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大型融媒体行动《走村直播看脱贫》山西首站在榆社县社城村进行了直播。通过一系列有形的工作,充分发挥了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使我市无形的“晋商精神”“太行精神”“大寨精神”等奋斗精神得到有效传承,必将在我市的发展史和奋斗史上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有牺牲多壮志,脱贫攻坚艰苦卓绝,此时此刻,我们特别怀念在脱贫攻坚中因公牺牲的原左权县羊角乡人民政府乡长巨彦军,因公殉职的原晋中市交通执法大队科员、驻和顺县马坊乡独堆村工作队队员李元斌,他们用奉献和生命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生活,生动诠释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散发出的光和热,必将永远温暖着群众的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过往脱贫攻坚,艰苦卓绝,成就斐然。展望未来乡村振兴,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下一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将继续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纵深发展,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晋中日报 通讯员 梁朝波 康旭旺)

[编辑:梁美萍]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