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讯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但走进和顺县横岭镇口则村的“警民爱心超市”里却暖意融融,人头攒动。在这个50多平米的房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与普通超市不同,这里的物品没标注价格,而是都贴着写有积分的标签,村民可以通过积分兑换到同等价值的物品。这是和顺县交警大队驻村第一书记徐丽明筹建的“警民爱心超市”,并以此为平台,调动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扶贫与扶志、物质脱贫与思想脱贫同步推进。
房间的置物架上摆满了各种物品,有暖壶、脸盆、饭盆、毛巾……这些物品都是老百姓实际生活需要的。徐丽明一边核对信息登记,一边给村民发放物品,忙的不可开交:“三货大爷,上个月您就是优秀,这个月又评比得了优秀,您的积分可以换个锅了,您一直保持优秀,我们再送您新筷子和新碗,过年都用新的。”
“可是不赖哩呀,把自己住的房子和街道打扫的干净了还可以来这里领东西,我上个月领的肥皂、毛巾,这个月又领了这么多,以后还会继续保持的。丽明可是我们的贴心人,真正知道我们需要什么。”72岁的武三货老人边走边高兴的说着。
“丽明自从来了我们村子,就是实实在在想为老百姓办实事了,刚到村里的第二天,就让我带领他开始了走访调查。每到一家,他都会做一个自我介绍,在详细询问每一家的收入情况和生活状况的同时,还争取把每一家的情况都做到了如指掌。”该县口则村党支部书记赵彦祥说。
“整个村子转一圈,用我的步伐测量是2000多步,需要20多分钟,每天我都会转上一两圈。”徐丽明说,“精准扶贫,首先就要探民心、解民情、收民意,就是要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把每户的情况摸清摸透,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帮扶。”
村里的大小事情,徐丽明都要入户走访与村民进行交谈,时刻挂在心上,主动为他们解决困难,拉近了与村民心与心的距离:武三货老两口行动不便,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徐丽明每次回城都要去问问他们需要带什么东西回来;五保户赵小连身体不适,他跑进跑出的办理住院,陪同检查,嘘寒问暖,直至出院;联系该县山河醋业为贫困户赵彦刚的妻子解决了就业,为他申请了企业小额贷款,每年可享受3000元的分红,大大缓解了家庭压力;春季协调1万元帮扶资金解决农业生产资料化肥100袋,地膜100卷,保障了贫困户按时播种;夏季争取资金3万元为村民改善了人居环境;秋冬季多次组织帮扶责任人开展慰问活动,并在“九九重阳节”举办会餐活动,进行座谈,引导子女尽孝心,关爱老人生活和健康……
如此种种,徐丽明说来都不以为然。在该村南面的一个院落,就是帮扶工作队的办公室,一张单人床、一张圆木桌,桌上摆满了各种学习资料,内设一个简易厨房,这就是徐丽明的办公室兼宿舍,他就是在这个环境里为口则村找出路、谋发展,想群众之所想所求,并确定了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促增收;抓创新,促内力;抓实事、促和谐的“四抓四促”工作思路。
“大力发展产业才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徐丽明与村书记结合政府实施的贴息贷款扶贫政策,到贫困户家中耐心讲解小额信贷有关程序和法律知识,为贫困户贷款22户,金额110万元,扩大规模后,养牛户年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其余7户贷资入企,年均红利2500元/人。
在解决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同时,徐丽明更加关注整村的脱贫,他和村书记亲赴他乡广泛调研,谋划发展产业路子,争取资金20万元建了蔬菜大棚。目前,口则村产业兴旺,形成了双孢菇种植、蔬菜大棚种植、养牛合作社、扶贫造林合作社四个支柱产业,使村集体经济破零突破15万元,更是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实现了产业全覆盖,激发了他们的致富信心。
徐丽明用真心和实际行动得到了全体村民和队员的认可和满意。每当回到村里时,便能听到“我在村口看见丽明的车了,就知道你回来了,快到家吃饭吧!”村民们朴实却暖心的话语,这使他倍感欣慰,更加激起了对农村工作的热情。
驻村工作组3人中,徐丽明凡事都亲力亲为,大到谋划扶贫项目、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小到完善“一档一册”、填写党支部工作手册、报送各类统计报表,他都亲自完成,真是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还要亲自下厨,给同组的两个人炒菜做饭,他的执着、热情让队员们伸出了大拇指,都称他是工作队的“贴心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徐丽明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该县的口则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如村口的标语所言:“产业兴旺、振兴乡村、绿色生态、美好生活”。口则村老百姓纷纷说:“通过帮扶单位的扶贫使俺们村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而徐书记更是‘快车道’上的领路人、带头人,是俺们信得过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