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讯 “乔麦花,白咚咚,河东住着日本人。三哥哥参加了八路军,一心要去打日本,呼儿嗨哟……”临近新春,太行山深处的昔阳县郝家村年味越来越浓,山脚处“壹号客栈”农家乐,八旬老人刘和全浓郁的地方小调吸引了众多“驴友”驻足,也给小村增添了不一样的喜庆氛围。
老人的小调述说着曾经的烽火,也把岁月融进了郝家村的歌声里。刘和全是地地道道的郝家村人,是村里仅剩的会说唱这些抗战民歌的人,从过往的“抗击侵略战斗”到如今的“脱贫攻坚战役”,一步一步,刘和全见证了青山不老,也见证了郝家村不断迈向幸福生活的光荣岁月。
“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18年9月7日,经山西省批准,昔阳县已退出贫困县序列,但仍有如郝家村等个别村庄,因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缺乏主导产业等实际情况,贫困依然存在,而昔阳县委、县政府从来没有松懈,始终抱着“不达胜利不罢休”脱贫攻坚志,由副县长陈立军亲自包扶,针对贫困人口按照产业、技能扶贫措施等精准扶贫,以达到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
如今,郝家村一个个贫困的“山头”被攻克,县、乡包扶干部,县乡帮扶工作队与全村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脚步铿锵,奋力前行,在全面脱贫的道路上踏出了新时代的步伐。
如今,淳朴的农家乐住上了外地“驴友”,山里的核桃、板栗摆上了桌,土特产销往省内外——大山深处的人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精准帮扶 击破贫枷锁
郝家村隶属于昔阳县孔氏乡,位于昔阳县城东60公里处,紧邻河北省赞皇县,处于太行山区,是一个四面环山、幽静安然的小山村。现在的郝家村由郝家村和黄安村两个自然村组成。这里地形陡峭,山势起伏,占地约18平方公里。现全村共有466户1062口人,中共党员65人,耕地1072亩,当地农民以干果核桃、板栗经济为主要收入,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贫困村。郝家村是山西省有名的革命老区,黄安战地医院曾建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输出100余名革命战士,其中有30余名革命烈士牺牲在了他乡。
在2017年12月,昔阳县公安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集结出发,背负行囊奔赴这片红色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前沿,贫困村的影像让他们愕然:进村的路窄而险,仅能容一辆小车通行,路旁就是两米深的河沟,且没有任何防护;没有路灯,晚上一片漆黑,孩子们不敢出门;2016年7月9日的洪水把村里的河坝也冲垮了,到处是乱石;村里已有两年无村干部,加上姓氏少、家族势力强,村情特别复杂;村民生活习惯大多仿河北,地方差异和语言交流都存在困难;典型的老年村、留守村,青壮年劳力基本都在外打工;全村的人均耕地不到1亩,且大多是石头地……
初来乍到的帮扶工作队面对这样的情况,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以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火速展开工作。逐户摸底、精准识别,对拟定的贫困户张榜公示,接受村民监督,最终鉴定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1户614人;量身定制“脱贫攻略”,逐户建立台账,全面掌握其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制作帮扶联系卡,标清帮扶责任人,落实贫困户脱贫目标、措施、进度等;问询村民诉求,如实汇报上级,争取政府支持,协调项目资金……截至目前,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以工代赈劳务带动、合作社产业分红等措施,贫困户已从贫困枷锁里解脱出来。
在村民们的眼里,帮扶队是他们非常亲切的“贴心朋友”。很多贫困户农闲时都爱找他们,心窝子里的话,都愿意向他们说。2018年底,郝家村实现整村脱贫,并接受了省市县的相关验收,全村群众心服口服。
产业扶贫 敲开致富门
靠山吃山,向荒山要财富,让荒山变“粮仓”。来到郝家村的大山上,漫山遍野的核桃、板栗树映入眼帘。眼下虽是寒冬,但正是核桃、板栗种植的管理期,农户们正在山上忙活着给果树打药剪枝。郝家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干果林生长条件,环境地理位置非常适合核桃、板栗的生长。村里原先就有种核桃、板栗的农户,苦于规模小、没技术指导、片区散、管理差,核桃、板栗经济林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据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毛志勇介绍,由于全村耕地较少,发展玉米、小杂粮等传统种植业不能满足村里的生产发展,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他们多次与村干部协商研究,决定把干果经济产业当成重中之重来抓。全村共有核桃、板栗经济林5000多亩,2018年又依托三个合作社在郝家村的荒山上新开辟种植了4700亩板栗树。他们聘请资深核桃专家对核桃树进行嫁接,组织全村村民就核桃树如何提质增效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嫁接改良、集中培训,几年来对本村的约680亩老核桃树进行整体改良。改良后,户均核桃产量明显增加,亩产增收50至100元,户均增收约500元左右。
当核桃、板栗成为村民的“致富法宝”,另一样“宝贝”也悄然走进了村民的视野。栗蘑,学名灰树花,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等多种微量元素,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营养价值非常高。黄安林业合作社理事长耿立军看到了干果林下特别适合种栗蘑,也想着扩大种植面积,这一想法得到了帮扶队的大力支持。2018年,他组织村民发展林下栗蘑2.5万余棒,在合作社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当年纯收入达7万元左右。特别是在6至9月份采蘑菇旺季,劳务用工解决了贫困劳动力10余人就业。黄安林业合作社生产的栗蘑现已远销山东、宁夏、河北、内蒙等地,创造了不错的典范,带动贫困户31户79人受益,每户分红645元。
站在山顶上,举目远眺似乎能看见满山的核桃、栗子在风中摇曳。“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大做强干果经济,使干果产业在技术上进一步成熟。兴建核桃油加工厂、黄安林业专业合作社产品多元化建设等,真正让村民稳步增收。”郝家村人的致富梦已种在了队长毛志勇的心里。
留住美景 吃上“旅游饭”
“虽说我的农家乐开张时间不长,但没想到收入还不错!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生态旅游饭’!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幸福了!”盘点2018年的收成,郝家村“壹号客栈”生态庄园老板刘小保满脸笑容。
“壹号客栈”是全村“农家乐”中比较大的一家,投资了十万元左右,趁着昔阳县开发“双百双千”登山健身步道工程的机会,这里的旅游经济也是风生水起。
“村里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来参观旅游,还有艺术家、摄影师来采风创作,看到村里的农家乐都有起色,我也有了这样的想法,现在村民们可尝到这甜头了!”说话间,刘小保的手机响了,是太原的游客要订购香核桃。
在生态优美的古村背后,是帮扶工作队辛苦的付出。驻村以来,帮扶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做了一系列工作。投资15.3万余元铺设饮水管道500余米,为村民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申请财政资金30万元,铺设1500米乡村核桃经济致富路;投资30万元组织村民兴建大坝280米……如今,郝家村的路更宽阔了;村前的护村坝更加坚固了;环境卫生更加卫生了;各类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了。
随着村庄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在传扬郝家村秀美自然景致的同时,也叩开了大山深处人家的“致富门”。目前,全村新建农家乐7家,涉及贫困户4户,户均增收约5000元。“农家乐”不仅成为了都市人休闲养生的胜地,也让村民们真正守着绿水青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