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杜文忠 王建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主持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一句话。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教育形势,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创新学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如何在文化传承和课程改革之间做到合理融合,如何在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让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激励着每一位教育人不断去挖掘、探索和实践.....
多年来,和顺县任元汉小学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践行孝文化,帮助学生实现“孝亲、励志、修身、自强”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孝文化教育实施多年的基础上,2014年8月该校又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契机,逐步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特别是在2016年11月被确定为“晋中市国学教育基地校”后,注重了国学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以“博礼”教育为核心的特色理念,以国学经典教育为抓手,努力形成了师生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的校园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爱国之心、责任之心,逐步实现了“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的效果,打造联动一体化思想教育行动,筑牢国学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应该传的‘道’就是德,这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谓‘德’,就是内得于己,外得于人。传道、授业、解惑,这亘古千年的从教之道,影响着一代代为师者,也在任元汉小学每个教育人的身上镌刻下治教至严、为学之谨的烙印。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天一小时的阅读,每周一节国学探究课,每周进行一次国学讲座,每月参加一次国学大讲堂,每年一篇有深度的国学经典感悟。只有自己有了思想和内涵,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该县任元汉校长赵爱国如是说。
为充分发挥学校“国学教育基地”的作用,突出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该县任元汉小学坚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不断深入挖掘校内师生道德典型,定期聘请外地专家和本地有经验的国学文化积淀教师来为学校授课,每学期固定邀请一位“敬老孝亲”模范家长做专题讲座,对本校的国学教师进行国学培训和专业引领,通过学习研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国学素养。
为给学生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氛围,教师们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成为滋养“家国情怀”的沃土。充分利用校园里、大厅里、走廊间、班级墙、国学教室设置国学经典内容,为学生随时随地欣赏诗词文赋创造良好的环境,不但让学生的眼睛能看到经典,还让学生亲耳聆听古诗古韵。晨读、午诵、暮省,每天固定的国学课堂中,除为统一制定教材外,学校将国学点背纳入考核,持之以恒的诵读经典使国学教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感受到健康思想和优秀文化的正能量,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该学校打造了“国之韵”活动社团、引进戏曲和橡皮画等非遗传承进校园、演国学故事、开展“读书节”诵读展演活动、一年级新生开笔礼仪式等各项活动,古香古色的环境、古朴典雅的意境,更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展了国学文化,赋予了时代的意义。此外,学校充分挖掘资源,发挥社会孝德资源丰富的优势,每年都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到孝德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参观、考察和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
同时,为鼓励先进,推进以国学为特色的文化校园建设,学校多次制定完善了《任元汉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评价方案》、《任元汉小学国学大讲堂实施方案》、《任元汉小学传统文化专题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并通过“两好激励启迪,五评选榜样引领,一点评发现潜力”的教育机制,激发师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使学校以国学为载体的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全面体现出“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打造出有力的“传统文化磁场”,使国学教育散发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在全省掀起“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后,学校的师生们也大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加强师德教育和业务学习,做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民教师。副校长张彦平说:“我校要继续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定期举办面向家长的国学大讲堂,普及国学知识,提升家长的国学素养,把《大学》面向社会推出去,让更多的人增加对国学的了解和兴趣,把博礼教育打造成我校的名片。”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该县任元汉小学将把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省、全县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精神,作为办好特色教育,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项政治责任,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以“内涵发展、特色立校”为目标,以“国学基地校”为抓手,坚定笃行在博礼育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