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 自“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开展以来,介休市民政局扎实推进“规定动作”,创新落实“自选动作”,注重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和推动“三社联动”,逐步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良性互动格局,带动了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健全完善社区建制。市民政局结合“三基”建设工作,经过广泛调研,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三社联动”加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将社区建设工作列为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将扩容提质作为社区场所建设的主线,为做好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市民政局结合上级相关标准要求,调整扩大了社区设置规模,印发了《介休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市社区设置的通知》,将原36个社区调整为26个社区,健全完善了社区建制。整合后社区规模都在2000户左右,各社区工作量、管辖范围设置更加合理。
整合资源,切实解决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为了满足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和社区志愿者工作和活动需求,市民政局通过五种模式共同推进社区服务场所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介休市民政局副局长程晓介绍:“对于保障性住房小区,由政府配套社区办公用房;新开发小区的社区服务用房,由开发商提供,社区免费使用;社区内有大型企业或条管单位的,由辖区单位无偿提供社区场所和设施;辖区内有单位闲置房的,由市政府统一协调投资改造,社区无偿使用;在建设公共设施和街道办公用房时,同时规划建设社区用房”。
目前,该市26个社区办公场所已经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社区活动场所和公益性服务设施达1000平方米的有4个社区(水门南街社区,绵山南街社区,光明路社区,裕华路社区)。同时,积极组织推行“一室多用”,以便最大限度提高场地使用效益。
抓好社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社工待遇。该市城区现有26个社区,社区工作人员403人,全部实行劳务派遣制,社会保险缴纳四险。程晓称:“除了达到最低工资以外,我们现在执行的政策是为社区主任、副主任每月增加职务工资,对拥有社会工作师职称的增加相对应的技能工资,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这也是鼓励他们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技能,加快推进社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最后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
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市民政局通过降低社区社会组织资金门槛、帮助其解决活动场所、取消人员人数要求、简化登记程序等方法,广泛动员群众组建社区社会组织并积极引导其规范化运作,目前,全市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共有35个。
介休市民政局基建科长郝旭亮说:“我们不仅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文化、教育、体育、娱乐和慈善等活动,还引导社区居民在参与活动中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协商解决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解决矛盾,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引领了社会好风气,最主要的是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介休市民政局以大讨论为契机,不断健全和完善“三社联动”的制度和办法,优化“三社联动”发展环境,广泛汇集政府、社会、居民各方资源,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