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的晋中,时时激荡着改革创新的热潮,处处高扬着奋发有为的旗帜……按照省委要求,我市把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作为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考试,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确保大讨论在全市取得了丰硕的思想成果、实践成果和初步制度成果。
以问题导向推动大讨论见实效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启动以来,我市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以“清单工作法”抓问题整改。全市各级各部门把解决观念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共查摆各类问题2.3万个,已解决近1.8万个,多数单位做到了问题找得准、原因剖得深、措施定得实、整改抓得紧,以问题开路、问题整改推动大讨论取得实效。
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市级推出39项改革事项,其中市委主抓13项重点改革,重点把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开发区“瘦身健体”、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城市提档升级等领域改革紧紧抓在手上,明确今年要取得明显突破。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领跑全省;介休市“三勤合一”联勤联动的新型综合执法模式取得了“1+1+1>3”的效能;寿阳县创新探索出根治秸秆焚烧的法治化市场化社会化长效机制……一项项改革落地见效,一个个难题破解化解。
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对照国家重点支持的八大高新技术领域,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1家,位居全省第二。发挥晋中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加快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技研发创新载体平台达到45家,全省领先。一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倍;1—4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3841户,同比增长12.3 %,各类市场主体累计达到27.6万多户。山西农谷建设省级战略加速推进,国家级农高区有望近期获批,1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建成投用,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15万平方米番茄生产全环境智能玻璃温室投入生产,柔性引进院士2名、博士55名加盟农谷。
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主动对接融入太原都市区发展,向北实施龙城区域经济驱动区开发,向南加快百里生态潇河产城融合带开发,向东布局万亩职教港,向西推进基础设施特别是10条道路与太原对接联通。引进国内500强民营企业4家,与6家世界500强、10家国内500强进行对接。中鼎物流园中欧中亚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晋中开发区中欧国际产业园、省部共建“一带一路”(祁县)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
转型发展路径进一步拓宽。围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大转型项目签约建设力度。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签约69个项目,其中转型项目占到65个,占比94.2%。吉利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又有6家企业入驻,底特律电动跑车、斯纳德新能源专用汽车、奥帕斯汽车智控车桥等项目加快推进。金科山西智慧科技城、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山西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转型项目进展顺利。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翻番增长,一季度,全市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2.5%、40.5%、29.3%和5.3倍,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4.5%。
工作标杆质量进一步提升。平遥县对标丽江市加强古城保护管理,祁县对标定襄县法兰四大国字号平台建设,做强“中国玻璃器皿之都”品牌,榆社县对标右玉县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市县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也都找准了标杆、明确了目标、拿出了行动,对标一流、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在全市蔚然成风。
担当作为氛围进一步营造。组织省市县乡9800多名干部深入768户企业和2528个行政村集中开展服务,入企、进村分别收集问题754个、6397个,已解决问题占比达到99.1%、75.4%。晋中开发区入企服务第5组帮助山西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落实惠企减负政策,对接税务部门为企业减免税费160万元;榆社县第1服务工作组针对城关村个别街巷年久失修、凹洼难行、垃圾乱扔等问题,协调村“两委”和相关部门投入200余万元开展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并设立垃圾池和垃圾清运点;介休市三佳乡东西湛泉工作组协调对接水利部门,通过从汾河灌溉站引水,彻底解决了东湛泉村农业用水问题。
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把大讨论作为破解难题的有利契机,把搞好大讨论与抓好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以大讨论精神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落实,以重大举措的突破打开新的局面、带动整体工作,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瓶颈问题正在取得突破。
着力破解“两下一进”全国性难题,推动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引向纵深。开展“两下一进”整治和市城区50条主次干道、180条小街巷立面整治。1个多月来,市城区已拆除广告牌1149处2.16余万平方米、违建33处6800余平方米,开工78条道路管沟,施划停车位1.35万余个。昔阳县划分7个作战片区攻坚;灵石县通过规划新车位、开放机关和社会停车场,县城公共停车位由2000多个增加到1万多个。榆次区郭家堡乡80%以上的商户自费雇用机械、自行拆除广告牌匾。
着力破解项目审批“肠梗阻”问题,进一步引深承诺制改革。持续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取消施工图审环节,开发区内实现“零审批”管理,对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不再设容积率上限,将能评、环评等技术方案(报告)由事中事后审查改为事中事后检查。目前,全市承诺制项目达到293个,30项审批事项在晋中只需办理11项,缩减约63%,涉及部门从14个缩减到9个,缩减约36%,企业对相关信用承诺事项作出承诺即出具批文,至少使项目开工时间节约三分之二以上。
着力破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抓手的难题,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榆次、太谷、寿阳3县(区)规划打造10个精品示范村、40个重点治理村和10个示范基地的百公里乡村振兴示范精品廊带。
着力破解乡镇无钱办事、乡村干部晋升渠道不畅等难题,推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通过实打实的举措,为担当的人担当、为干事的人谋利,为激励乡村干部担当作为、保持基层社会大局稳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着力破解环境容量指标困扰项目落地“老大难”,创新推出环境总量调配机制。制定出台《晋中市重大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调剂及制订跨区域替代削减方案实施办法(试行)》,实行工业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县总量、市统筹”,鼓励相关县(区、市)总量调剂、替代削减,支持大项目建设,破解环境容量“天花板”。采取这一办法,成功解决了灵石赤泥综合利用项目环境指标问题;正在推进左权东方希望铝项目环境容量调剂。
着力破解产业结构畸重难题,持续引深转型项目建设。扎实开展“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策划包装推出一批战略性、可行性、牵引性强的重大项目,确定总投资3799.5亿元的项目942个。开展“百日百项开工专项行动”、前期手续集中办理、项目集中开工月等活动,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截至目前,全市开复工项目761个,总投资2981.4亿元。一季度,多项经济指标跃升到全省前列、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排全省前3位,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均排全省第3位,正由首季“开门红”向“全年红”“全面红”迈进。
以巩固深化确保大讨论精神落地生根
大讨论结束了,但大讨论的影响是深远的、大讨论的意义是重大的、大讨论的精神是永恒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要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新契机,更加自觉地从中吸收经验、汲取精髓,推动大讨论精神在晋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制胜法宝。可以说,通过大讨论,真正来了一场学习、思想、工作的革命,广大党员干部改革发展的意识、视野、境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境界的任务仍很艰巨。他们表示,只有不断唤醒求新求变的思想觉醒,不断激发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把束缚人们的思想羁绊彻底冲破、把困扰人们的陈旧观念彻底根除,从思想上、行动上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用好先行先试这把“金钥匙”,围绕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和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目前,主要是通过抢抓“一带一路”、雄安新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坚持把问题导向作为根本方法。始终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弘扬晋商精神、太行精神、大寨精神,深入分析、下力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增强补短板、强弱项、抓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把对标一流作为精神理念。进一步树牢对标一流的理念、坚定争先争上的信心、增强追求卓越的自觉,扎实努力、精益求精,努力创造更多的“晋中模式”“晋中经验”,进一步把成效体现在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上、体现在推动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上。
坚持把担当作为作为鲜明导向。只有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不怕得罪人、不回避矛盾、不给自己留后路”的精神,比境界、比贡献、比作风,担当干事、激情干事、开拓干事,才能为晋中高质量发展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之源。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定政策更加注重倾听群众呼声,推动工作更加注重汲取群众智慧,遇到难题更加注重多向群众请教,落实成效更加注重接受群众评判,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重任在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只有进一步巩固深化拓展大讨论成果,继续发扬大讨论精神,乘势而上、奋力前行,才能飞越重重关卡,不断开辟晋中改革发展更为广阔的前景。记者 王文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