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星期
| 今日头条 | 时政要闻 | 市县动态 | 法制民生 | 晋中风采 | 曝光台 | 财经
视频新闻 | 人文教育 | 健康消费 | 房产车市|商务联盟 | 图说晋中 | | 旅游
  您所在的位置: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法制民生
平遥:喜看古城展新颜
http://jz.sxgov.cn/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2019-06-11 10:14:57

    古城文化“活”了,古城旅游“火”了!

    烈日余晖下,远望平遥古城,巍峨高耸,厚重深沉,似在向世人显耀着那久远的历史;步入古城,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色香诱人的风味小吃,工艺精湛的手工艺品,让你流连忘返,仿佛瞬间穿越回了古代。

    “老公开电瓶车,我打理客栈,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张大姐是一位土生土长在城墙根下的平遥人,她与每一位平遥人一样,十分看好古城发展的前景和商机,于是与丈夫双双吃起了“旅游饭”,目前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张大姐是平遥古城众多吃“旅游饭”的代表,也是平遥古城旅游业兴起的直接受益者,她视平遥古城为自己的家,靠吃苦耐劳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她说:“有了古城的保护才有了古城的红火,也才有了我们的好日子。”

    古城的红火绝非偶然,它得益于古城的申遗成功,得益于古城申遗成功后平遥县持续不断地对古城的悉心保护。1997年12月3日,是一个让所有平遥人都铭刻在心的日子。这一天,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省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开创了我国以整座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先例。

    面对老祖宗留给平遥的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平遥县本着对历史、对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不遗余力地全方位、立体化实施保护;本着光大世界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的心态,深度挖掘古城深厚文化底蕴,着力培育文化品牌,逐步走出一条抓活动、创品牌、带产业的新路子,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使平遥古城这一人类瑰宝绽放出了更加绚丽的光芒。

    平遥古城保护管委会保护科科长邓建星,亲眼见证了平遥古城申遗成功20年来的巨大变化。“平遥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历届县委、县政府主动承担起遗产保护的历史使命,把古城保护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邓建星说,1997年,在刚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时,平遥古城2.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住着4.5万居民,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的人口负荷越来越大,文物保护和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之间出现了非常尖锐的矛盾,城市基础设施已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几经论证,平遥县严格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对平遥古城实施了分级保护、分级管理。邓建星介绍说,1998年,在省人大的支持下,平遥县制定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依据这一条例,20年来,平遥县先后对古城墙、双林寺、镇国寺、清虚观、日昇昌等国省保单位,以及一批县保单位进行了全面保护性抢修;对县衙署、城隍庙、文庙、城楼等进行了复原;修复了贺兰仙桥、吉祥寺等一批古遗迹,使古城典型明清建筑格局更加完整展现。对东西南北四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等“干”字型历史街区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进行了全面维修。对以“干”字街两侧为主的100余处典型民居进行了腾迁维修。启动实施了历史街区综合整治,形成古城完整的历史脉络。

    “当时古城内环境比农村好不到哪去,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空中蜘蛛网,路上人车乱’,这就是当时古城内中小街巷的真实写照。”从古城搬到新城居住已有20年的李大爷说起古城面貌仍然记忆犹新。他说,没有那种决心,没有之后连续不断的整治,就没有现在的古城。

    平遥古城申遗成功之后,按照人口适度疏散的原则,平遥县委、县政府带头,10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迁出古城,古城内人口下降到2万人左右,大大缓解了古城保护的压力。同时,对古城内近200条中小街巷实施了以硬化缆化改造为重点的中小街巷整治。

    按照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的要求,平遥县又相继编制完成了《平遥县城总体规划》《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平遥古城环城地带详细规划》等古城保护、新城建设的一系列整体性、全局性规划。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出台,为实现古城的整体性、原真性、综合性保护和古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大力对古城内近200条中小街巷实施了以硬化缆化改造为重点的中小街巷整治;规划建设了华林园、火神庙停车场、上东门停车场等一批集休闲、生态、停车为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开展了古城环城地带综合整治。特别是近三年来,平遥县投资近亿元对古城内重点街巷主干电力线路和6700余户住户的电力线路全部进行了改造,为古城居民户免费发放1万具灭火器,建设了古城消防加压泵站及1800立方米的蓄水池,配套消防栓,为古城消防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古城内违反规划、拆真建假等建设行为,大力开展“拆违治乱提质”专项行动;实施“天面整治”工程,整治彩钢瓦等与古城风格格格不入的建筑;今年又全面启动投资13.78亿元的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古城面貌。

    在不遗余力对古城实施保护的同时,平遥县紧紧依托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不断挖掘古城特色文化,延续文脉,传承历史。通过文化传承与古城保护的深度融合,既留住了古城历史文脉,更让文化成为推动古城保护的动力源泉。文化“亮”起来,旅游“热”起来,古城吸引力和影响力日益凸显。

    如今,行走在古城大街小巷里,仿佛穿越时空之旅。这里吻兽伏脊、飞檐翘角,一砖一瓦都充分赋予其个体差异和特色的文化内涵;这里斗拱交错、深弄曲巷,每个建筑都有体现古城特色的故事和文章。

    据邓建星介绍,从1997年到2018年21年间,平遥古城游客人数从12万人次增加到1548.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250万元增加到180.78亿元,旅游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在成功举办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基础上,又推出平遥国际雕塑节,启动旅游小火车、老醯水镇项目,打造故宫文创、印象新街……“2018中国最美县城”“山西省十佳品质旅游景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接踵而来,所有这些都是为平遥古城整体保护所付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平遥县由原先申遗之初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逐步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旅游城市。我们深信,如火如荼开展的古城保护与改造,将使这座千年古城古韵渐浓,风雅重拾,辉煌再续!

    蹲点手记

    自1997年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平遥县扛起遗产保护的大旗,坚持规划理念不变、突出古城特色、利用市场运作,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古城文物遗存得到保护,古都风貌得以修复,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可以说,这20年,饱含着平遥人创业的艰辛、拼搏的磨难;这20年,凝聚着成功的喜悦、不断超越的自豪,更寄托着平遥人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期盼。

    今天,我们在享受古城带来无穷效益的同时,更感受到的是保护古城,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这种责任,需要平遥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需要各位专家学者更进一步、更大力度的把脉问诊,需要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更大支持。

    让我们怀着对古城的敬畏之情,对后代的传承之责,殚精竭虑,倾心付出,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尊重历史、积极创新,稳妥有序推进古城保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记者 郭贵虎 王文安 裴 众)

编辑:晋中频道      责任编辑:晋中频道 来源:晋中日报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新闻热线:3266606 邮箱:sxjzgov@163.com; 反映问题QQ群:3620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