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星期
| 今日头条 | 时政要闻 | 市县动态 | 法制民生 | 晋中风采 | 曝光台 | 财经
视频新闻 | 人文教育 | 健康消费 | 房产车市|商务联盟 | 图说晋中 | | 旅游
  您所在的位置: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旅游
文旅融合的晋中实践
http://jz.sxgov.cn/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2019-07-08 07:47:43

    山西省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山西转型的新引擎新支柱,擎文化和旅游发展大旗,将文化旅游业打造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举全省之力将山西打造为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在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晋中旅游业递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2018年,晋中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815.6万人次,同比增长23.43%,实现旅游总收入1013.9亿元,同比增长23.09%。其中,国内游客9789.39万人次,同比增长23.48%,国内旅游收入1004.33亿元,同比增长23.14%;入境游客26.21万人次,同比增长7.11%,旅游外汇收入14184.65万美元,同比增长7.97%。各项指标绝对值均居全省首位,第三产业龙头地位更加突出。2019年1至5月,晋中市接待游客375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9.03%;实现旅游总收入381.30亿元,同比增长17.37%。

    晋中市旅游成绩的背后,是文旅融合的探索、实践和创新。

    深挖文化内涵 拉长产业链条

    晋中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古城、大院、山、水、民俗、风情,结构性好、差异化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禀赋。然而随着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者消费意识逐步成熟,游客出行已由景区、景点观光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对旅游品质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景区(点)”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方式和需求。

    文化和旅游部门改革重组前,是两个部门,文化部门侧重从文化建设角度考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旅游部门专注旅游服务和市场化运营,两者缺乏深层次融合支撑,景区景点和文化文物旅游资源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协调难度大,跨界融合问题多,制约了文旅融合发展。从发展历史来看,过去晋中旅游开发过于依赖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不足;虽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但旅游产品形式过于单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晋中旅游发展受到局限。

    深挖文化内涵、拉长产业链条,不仅可以丰富特色旅游产品供给,而且可以提高旅游品质。

    当前,晋中传统景区正不断丰富配套的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设施,逐步成为综合性景区。晋中拥有的文物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游客熟知的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均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围绕古城大院、晋商文化形成的旅游资源作为优势产业,进一步带动辐射其他产品形态发展,由原先的观光式体验升级为休闲体验模式,并在核心吸引物之外,涌现出一批新业态。

    平遥古城作为晋中市旅游业的一面旗帜,始终注重旅游品质提升。经过近几年市场发展的探索,除了固定的文物景点以及住宿、美食、购物体验外,还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和旅游结合的产品,如《又见平遥》这样的大型实景演艺项目。而《又见平遥》二期项目是《又见平遥》的配套和延伸项目,一期、二期工程的连贯和提升,正是晋中旅游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上的又一探索。

    乔家大院由景点向景区转变,乔家大院旅游文化小镇是国家5A级景区乔家大院的外延扩展和迭代升级,以乔家大院所承载的晋商文化、东方商业文化、万里茶路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乔家德通天下、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和通天下的晋商文化,丰富和完善景区的功能和业态,增强万里茶路、金融票号、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科技教育等多层次、全方位体验,辐射出配套的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设施,让游客能停下来、住下来、留下来。

    而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镇以本土民俗文化为基础,围绕“下馆子、住院子、找乐子、提兜子、逛园子”五大休闲游乐主题,建成了美食创意街区、工艺作坊街区、文化体验区、生态采摘区、游乐互动区五大板块,既有文化传承,又有创新元素,游客在这里能体会到乡村文化、集市文化、科考文化、驿站文化。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我市正依托古城大院、晋商文化形成的优势旅游产业,通过“旅游+”推进产业融合,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逐步由原来的观光旅游升级为休闲体验模式,从古城大院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旅游转变,从文物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从资源型旅游向价值型旅游转变。

    因市因时因地 找准融合路径

    立足黄河、长城、太行独有山水风光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高起点布局、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续写“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新篇章。这是我省2018年三大旅游板块突破性开局行动方案。我市积极响应,并根据所处地理位置,致力于太行品牌的塑造。

    如何塑造太行品牌?晋中市文旅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旅游资源相得益彰。立足“一区两带”,做强“三组精品”,串联“三大板块”,让晋中文化“亮”起来,让晋中文物“活”起来,让晋中节庆“燃”起来,让晋中创意“热”起来。

    “一区两带”——“一区”是以市城区为核心,站位太原晋中一体化,突出中心城市引领,集聚太原市、省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高校新区、榆次区、太谷县等区域资源,构成五十公里半径、半小时车程旅游圈,打造面向太原市、辐射全省居民的城郊休闲度假区。“两带”是以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榆社左权和顺、寿阳昔阳等四个组团为中心,突出5A景区引领,形成108和东山两条文化旅游带,构成一百公里半径、一小时车程旅游圈,打造面向京津冀、辐射蒙陕豫鲁的知名文化旅游热线区。

    “三组精品”——一是国际精品,以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民俗文化游,对内连接黄河、长城板块,对外融入北京、西安国际线路,挺进中国旅游线路第一方阵;二是国内精品,以左权麻田、昔阳大寨、和顺石拐为代表的太行红色文化游,对内引领太行板块,对外融入省级线路,成为太行旅游第一品牌;三是生态度假精品,以榆社云竹湖、太谷乐华城等一批新兴项目为代表的假日休闲体验游,培育消费新动能。

    “三大板块”——以太原市和晋中市城区为圆心,站位大太原,联手兄弟市,依托大运黄金旅游廊道,与大槐树、壶口瀑布、吕梁碛口组成黄河板块,与雁门关、五台山、云冈石窟组成长城板块,与娘子关、晋东南组成太行板块,构成三百公里半径、贯通三晋大地的全省旅游线,打造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对于游客来说,就是整合有形无形、城市乡村、古今土洋、山水林园等全时空资源,主打以文化体验、假日娱乐、乡村度假、夏养康养、红色教育、研学旅行、节庆会展、文创演艺、体育运动、美食品尝等十个主题为重点的多业态、多层次、多组合旅游线路产品,精心设计从半日游到黄金周游、从古城大院到野外田间、从家庭游到情侣游、从老年游到亲子游等各种组合产品,定制推出100条旅游线路,分成百元级大众化旅游套餐、千元级家庭旅游桌餐、万元级专享旅游VIP大餐,提供给游客选择,打出“总有一款适合你”的贴心服务品质。

    推进深度融合 培育后发优势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文化旅游经济指标确保每年20%增幅,旅游指标稳居全省前茅,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走在全省前列,推出一批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培育一批文旅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文旅项目集聚区,形成一批文旅知名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不断上升。这是晋中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近期目标。对于既定目标,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从关键点位上寻求突破,走出文旅融合的初级阶段。

    演艺进景区。加快与中国动漫集团合作,鼓励景区引进文化院团,用高科技手段创作编排适合游客观看的短小演艺,配套开发与演艺相关的文创产品,以市场化手段为主,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市4A以上景区演艺全覆盖,提升景区的文化观赏品位。

    游客进场馆。市县两级文化场馆不但要面向本地百姓,还要吸引外来游客。支持文化场馆创建A级景区,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将榆社化石馆、市博物馆、平遥故宫文创馆、介休博物馆等较大场馆作为首批场馆,纳入旅游线路,逐步形成吸引力。

    街区变景区。各县(区、市)至少开发打造一条真实反映城市历史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引入餐饮、住宿、娱乐等业态进行创意设计,打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现代公共休闲空间,提升旅游吸引力。

    文物活起来。出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管理实施办法,坚守文物保护底线,坚持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不变,进一步推进“两权分离”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积极性,今年要在社会力量参与县保单位利用方面破题。以市博物馆为试点,引进优势资源,取得珂罗版项目重大突破,推进市博物馆数字化和文物保护融合互动、创新发展,充分释放“博物馆+”效应。

    文旅融合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要引进专业团队,吸纳市县两级文化旅游企业和资源转型企业参与,以资源和资本为纽带,做大融资平台,做强运营平台,打造晋中文化旅游集团,以“晋中文旅”为字号,做成强势IP和城市形象,以硬实力支撑软实力,以市场化支撑高质量。

    打破传统营销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客源市场,政府宣传与企业宣传要形成组合拳,不放空炮,不搞空投,营销投入要精准投放;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建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形成线上+线下的专业化、品牌化营销模式,集中推介“晋中文旅”品牌和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晋中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打开文化消费通道,探索实施晋中文化旅游服务总入口信息平台,发行文化旅游消费卡,对剧场、演出机构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绩效优良的,以面向游客为主的文化旅游经营主体,给予奖励补贴,形成拉动消费新支点。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晋中将继续推进文化和旅游在思想观念、工作措施、宣传推介和服务大局上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晋中经验。(张春玲)

编辑:晋中频道      责任编辑:晋中频道 来源:晋中日报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新闻热线:3266606 邮箱:sxjzgov@163.com; 反映问题QQ群:3620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