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杨文婷)行走在北田镇张胡村,村外秀木成林、蔬果飘香,村中一排排小楼鳞次栉比,路两旁的彩绘墙上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法制气息,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山水长卷徐徐铺开,除了展示新农村风貌的旖旎,还彰显依法治理的魅力——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打通了依法治国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靠法止争、送法进村,因法而更美。
张胡村位于北田镇平川区,全村294户,887口人,耕地面积2676亩。果树和温室大棚是张胡村的支柱产业,果树有1300亩,温室大棚有近900亩,省级生态文明村,是我区第一批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村,也是北田镇首批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是北田镇乃至榆次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事业的领头雁。
张胡村历来高度重视法治乡村建设,“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张胡村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张胡、法治张胡、平安张胡”的总目标,在省、市、区各级司法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法治建设和普法宣传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创了“支部领导、村委实施、全村参与”的普法工作新格局。
健全组织 深化主题 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
普法工作伊始,张胡便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普法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目标,精心谋化推进。按照普法宣传工作目标,制定全村普法宣传规划和目标。对普法宣传的每个目标、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配套措施,并步步抓好落实,做到了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落实彻底,凝聚了法治宣传强大合力。

村支书入户宣传法律知识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自治等活动也日益发展,加上国家普法活动、送法下乡等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以及农村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的普及、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日益增强。但是受到传统“重人伦轻法治”文化的影响和农民本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农民整体的法律意识与现代法治建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张胡村利用七月庙会、普法主题“宣传月”等载体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各种法治宣传材料2000余份,发放各类法律知识手册2000余册。不定期开展法治教育培训,举办法治大讲堂,先后邀请镇司法所所长、副镇长分别就《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等举行专题讲座,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宣传 夯实阵地 推进普法宣传深入开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张胡村在区司法局的鼎力支持下,先后组建村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室以及法制心理咨询室,并成功打造了张胡村普法宣传一条街,墙体彩绘了普法五字经,定制路灯电杆普法宣传板50块,刷写固定标语2条,成为了一道亮丽的普法宣传风景线。
但是,推进农村法治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更需要在实际活动中贯彻落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张胡村,虽有法制心理咨询室,但工作人员并非法律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能为村民提供的援助服务也是十分有限的。去年年底,由山西省委政法委、全面依法治省办下发的“法博士”的机器人也走进了张胡。这款机器人能根据工作人员提出的法律问题,给予相应解答。“法博士”胸前显示屏上有中国普法网、法治山西网、法律文书、法治短剧、实用法律、专家在线、村情民事等七个板块,为农村普法宣传、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弥补了农村法治资源欠缺、山区法律服务力量不足的具体举措,乡村智慧法律机器人的后台大数据库包含数十万条法律内容、上万部法律微电影,以帮助农村群众解决常见的法律问题,受到了村民们的喜爱。
实施践行 拆违治乱 通过普法宣传推动工作
张胡村始终坚持民主管理,依法行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村务公开、民主议政等公开办事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张胡村在北田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凡违必拆,违建清零、逢乱必治,不留死角、建管并重,提升品质”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普法宣传,发放了《致张胡村村民的一封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等各类宣传资料200余份,在全村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全村“拆违”工作,拆除违建19处523平方米,完成总任务的100%;累计出动机具23台次。全村“治乱”工作,清理垃圾死角35处,完成总任务的100%;攻坚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992年,张胡村进行了第一次旧村改造,在旧村改造工作中,村委遇上了最大的拆迁难题。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既敏感又复杂。针对拆迁范围、拆迁步骤、拆迁补偿等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张胡村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创造性地通过调查摸底、核算费用、可行性讨论、宣传发动、摸底测量、制定方案、规划设计、评估定价、入户见面、签订协议十个步骤递次性地开展工作。为了保证做到公平公正,减少拆迁过程中的矛盾纠纷,村两委通过严格的“四议两公开”程序,专门成立了由5名村干部和8名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旧村改造领导组。为最大限度地保障拆迁工作的公正公平,工作人员在前期对所有涉及改造的院落进行了摸底、丈量、保存影像资料并结合张胡村实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拆迁补偿“打分”方法。
从1992年开始,历经20余年,先后三次旧村改造工程至今,张胡村没有发生一起因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而导致的群众上访事件。
普法宣传工作的深入推进,使全村党员干部法治素养明显提高,广大群众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也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近年来,张胡村通过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活动,村组织得到了进一步健全,民主建设制度不断完备,法治建设扎实有效,法制宣传广泛深入,社会治理和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位。村干部依法办事,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坚持“法”为前提,依“法”而行,在决策前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向群众公告,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普法宣传作为助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平台,在基层推动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乡村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显著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所带来的红利开始为百姓所享受,也推动了张胡新农村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