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晓宇 凤莲)脱贫攻坚已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选“硬干部”来啃“硬骨头”,是全力推进扶贫工作的一项硬举措,“第一书记”已然成为冲在基层、干在一线的先锋力量。
据了解,当前奋战在榆社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有151名,他们牢记使命,信念坚定;他们苦干实干,乐于奉献;他们正青春,他们有力量。他们是新时代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正示范引领和充分带动广大干部群众以无畏的勇气和必胜的决心,决战脱贫攻坚。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众多优秀“第一书记”中的一员。
一大早,记者走进柳滩村时,在爱心超市旁边看到一个小伙子坐着小马扎和村里老汉聊得正起劲,这位个子不高的小伙子现在是柳滩村的“第一书记”--王文军。下派驻村之前,他是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职工。2016年12月,他积极响应党的精准扶贫号召,“悄悄”在单位下乡驻村扶贫报名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自愿来到榆社中余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中余沟村以山地、丘陵为主,无任何产业,种植玉米、外出打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550元。面对贫穷落后的中余沟村,初来乍到的王文军很“头大”,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安下心来,东家进,西家出,一家一户仔细了解情况,他又与村委班子、党员沟通交流,帮村里理清发展思路。首先从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入手,通过“一建、一亮、一培、一评”方式,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不到两年的时间,中余沟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村里安装了健身器材,修好了路、路灯也亮了......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中余沟村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越来越觉得“这个年轻小伙挺靠谱”,都夸他是个一门心思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好书记。
驻村两年期限已满,当更多人选择返回时,王文军毅然选择了留任。2019年1月,王文军听从组织安排,调任箕城镇柳滩村担任第一书记。此时,他依然担任着中余沟村第一书记以及党支部书记。
柳滩村去年虽已脱贫,但仍存在环境不好、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致富奔小康依然需要大力巩固。王文军到了柳滩村后,不仅着力改善村容户貌,更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上想办法、下功夫。他坚持“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探索出了脱贫攻坚“两创新一精准”工作法,以此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升党员素质,柳滩村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扶贫先扶志扶智。王文军与村两委合意,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办了柳滩村“农民夜校”,成立了柳滩村“爱心超市”,改变以往送钱送物的帮扶方式,积极探索出有效地积分制管理办法,在全村形成“脱贫靠自己、勤劳致富最光荣”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王文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三年时间,在太行山上的浊漳河间,王文军一直奔走在路上,他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自己豪迈的誓言。坚守大山深处,书写无悔青春。同时为榆社的脱贫攻坚做出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