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王建芳)中秋节临近,月饼成为中国家庭聚会团圆的必备美食。在和顺,许多市民对老字号月饼总有一种特殊情结:吃的是月饼,寻的是回忆。当越来越多的工业流水线把生活变得仓促乏味,传统手工艺总能让人找到心灵深处的坚守与美好。今天走近和顺寒湖彦鹏月饼,寻找心中的老味道。
在和顺一说起月饼,那皮薄馅多、香酥可口的寒湖月饼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郭彦鹏介绍,“寒湖月饼”是由他的爷爷郭凤梧首创,因产地在该县阳光占乡寒湖村而得名,后来由父亲郭玉旺继承,现在郭玉旺又把这门技术传给了他和哥哥们。郭彦鹏就是现在寒湖月饼这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历经几代人的积淀与努力,寒湖月饼秉承百年传统工艺,以做工精细、松酥宜口、油而不腻、口齿留香而闻名遐迩,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和赞誉。
寒湖月饼采用独特配方、手工制作、传统吊炉温火烘烤加工而成,具有配料精致、色泽诱人、香酥味美、口感纯正、不油腻不变味、保存时间长、非常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做月饼这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这油可不能马虎,以前咱们做月饼用的油是和顺特制的驴油,先将驴油放入锅中刨炼,然后添入醋、花椒、大料做成特制的驴油,用驴油做成的月饼香而绵,入口而化、不扎嘴,又香又酥,由于驴油很缺乏,而且有一种动物的腥味,我们现在就用油质好的纯油来代替,纯油红透了晾凉,用它来和面。”郭彦鹏介绍说。
在郭彦鹏的制作坊里,20多平米的屋子里坐满了正在包月饼的人。郭彦鹏的妻子王凤仙手里拿着两色的面团吸引了笔者的眼球,原来白色的是把水、糖稀、油放入面粉中和成水面,黄色的是用油和面和成的油面,最后水面包油面把面揉成光亮,用擀杖受擀三遍,将面一刀切两个面团,将面团擀成方形皮面。包制时将剂子手捏成饼皮,要求中间厚,四周薄,在手心握成窝状,往皮面内包馅,一般是一两,边转皮馅边压馅料边收口,收口后揪住面头,用手一团一压,酥皮月饼就成形了。硬皮的月饼制作对面的硬度有更严格的要求,成形后放到特制的模具中,
做月饼,馅料的好坏极为重要。郭彦鹏介绍,馅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面馅,一部分是辅料馅,馅料制作工艺因此也分为两部分进行,面馅料制作是将蒸熟的熟面、糖、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混面料同时或者稍早,将炒好的芝麻擀成末、油炸之后的花生碾碎,切好的核桃仁,混合好成辅料面馅混好后,将辅料与面馅料混合拌匀擦成馅,混合拌匀的馅料在烤制的成品切开后可以明显看到芝麻、花生、核桃等粒状物料,层次感鲜明。再给里面包上和有瓜子、核桃、花生、南瓜子、葡萄干、芝麻、红糖调好的馅料,放在模具里压实就能上烤箱了。
最早的寒湖月饼,是在高火上用鏊烤制,把泥摸在脸盆上,在火上烤热扣在炉上,两个泥缸轮流着扣。泥钢耐冷,用柴火烧火,烤出的月饼是最原味的,现在多用烤箱。一般先烤正面,待到表皮发白,再翻到反面烘烤,整个烤制金黄色即可。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温度260℃--300℃为宜。这样烤制的月饼外观看起来是硬的,里面却酥软的很。因为水粉已经蒸干,在常温下月饼的保质期很长,一年也不会变质。
郭彦鹏一边烘烤,一边说到:“现在只要我还能做的动,我就会一直为和顺人民做寒湖月饼,也希望我的手艺可以更好的传下去,让我们的老味道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