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星期
| 今日头条 | 时政要闻 | 市县动态 | 法制民生 | 晋中风采 | 曝光台 | 财经
视频新闻 | 人文教育 | 健康消费 | 房产车市|商务联盟 | 图说晋中 | | 旅游
  您所在的位置: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法制民生
晋中红色之旅:红色西峪 精彩绽放
http://jz.sxgov.cn/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2019-09-21 06:24:48

西峪村(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三都乡下辖村)

锡山政府弃城而逃,昔阳沦陷。抗战时期的西峪,有200余户人家,800多口人,属太行区昔东,是有名的抗日模范村。1938年组建党支部,先后发展13名党员,成立了工会、农会、青救会、妇救会、动委会、民兵自卫队等抗日组织。越是形势严峻,西峪村群众的斗志越是高涨,受到边区政府的奖励,被评为太行抗日模范村。

西峪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0年11月18日(农历十月十九),日寇头子清水利一率领日军,纠集伪警备队、宪兵队、棒棒队配合三都哨房的伪军共300余人,黎明前将西峪村团团包围。据当时既是受害者的亲属,又是幸存者的王殿珍在1987年83岁时回忆,她那天早上起来出门上厕所,看到山沟里出来一群日伪军。她急忙返回叫家里人,“快些孩子们,日本人来了。”刚说完,日伪军便闯入了院子,一边叫骂一边呵斥:“快去开会。”总共几百人,被赶到村东边的三角粪坑。坑边架着机枪,四周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日伪军。乌黑的枪口,雪亮的刺刀一齐对着赤手空拳的人群。这时西峪的百姓都明白了,这不是开会,是要杀人。敌人把村民王润小拉出来问:“谁是村干部、共产党?”王润小说:“不知道。”话音刚落便被一刀劈死。敌人又把村民刘苟眼抓出来问:“八路藏在谁家?哪个是村干部?”刘苟眼一声不吭,随后被一个日伪军一枪托打倒,死在乱枪之下。

在这危急关头,女共产党员刘金荣大喊一声:“住手!我是共产党员、村干部,想杀就杀、想砍就砍,不要杀害老百姓。”日寇头子企图从刘金荣口中得到线索。经过威逼利诱,没有得到一点口供,敌人恼羞成怒,把她吊在一棵大椿树上乱打。她被打昏之后,遭到残忍杀害。

毒打、杀戮不仅未使西峪村群众屈服,反而激起了大家的反抗。刘金荣牺牲之后,西峪村的群众同敌人展开了搏斗,共产党员白福元、李明政、白希盈冲出去与敌人斗争,除白福元被抓到县城外,李明政、白希盈都壮烈牺牲。民兵王存吉、刘马小、白景瑄、王全贵、白栓义在与敌人搏斗中牺牲,民兵王殿义、白小仲成为幸存者。

这次惨案殉难者达386人。日军制造这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之后,又纵火烧毁民房160多间,抢去牲畜100多头,粮食衣物被洗劫一空,临走还掳走男女群众29人,其中17人被惨杀。这次惨案殉难者的尸体三天没有埋完,西峪人数减半,25户遭到灭门。

1977年春,秦基伟在时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王大任陪同下来到西峪村。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在太行军区工作,对西峪惨案知之甚详,这次视察之后,提出让县里拨款建造“西峪惨案烈士纪念塔”。叶剑英亲笔写下“西峪惨案烈士纪念塔”的题词,手稿现存放在昔阳县档案局。

昔阳西峪惨案纪念馆入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严格规范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充实山西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强化爱国之志,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期发文,对现有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调整。其中昔阳县西峪惨案纪念馆成为晋中市唯一的新入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次调整取消了9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继续保留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9个,新命名29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调整充实后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168个。

西峪惨案遗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三都乡西峪村东,1940年11月18日,日伪军在面积约100平方米的三角粪坑内残杀西峪群众386人,造成震惊华北的大惨案。1977年9月在此建立纪念碑一座。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西峪惨案烈士纪念碑”。塔下立石碑1通,铭文记述惨案经过。

晋中红色之旅:红色西峪 精彩绽放

盛夏时节,走进红色西峪,仿佛走进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宽阔干净的水泥路穿村而过,路旁绿树成荫,红色纪念广场上欢声笑语不断,一座座小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河沟旁绿意盎然,河水清澈见底……一派欢乐祥和、宜居宜业宜游景象。

抗战时期,昔阳县三都乡西峪村是出了名的抗日模范村,日伪军曾在这里制造了震惊华北的西峪惨案。在这片浸满了英雄鲜血的土地上,西峪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近年来,该村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充分利用厚重的红色文化,营造和谐人居环境和健康文明乡风,推动产业发展、增收致富、改善民生,实现整村脱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西峪村在晋中市审计局的帮扶下,按照规划建设,先后利用农村“一事一议”扶持政策和群众集资的办法,发动群众盖起两个小公园;邀请文物古建专家对村中烈士纪念碑进行了现场勘查,建起烈士纪念馆,修建了红色纪念广场。“走进西峪村,会让人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和革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西峪村村委会主任刘春兰自豪地说。

村庄美了,是“面子”上的荣誉,百姓富了,才是“根子”上的实惠。针对当地实际,村两委班子反复推敲,先后成立了申帮强峪农牧专业合作社,建起小杂粮加工厂。

“这机器就是好,谷子倒进去,不一会儿就变成了小米,耗时短又省力,比用石磨碾强多了。”在投资140万元的杂粮加工厂里,看着机器加工出来的小米、豆面等成品,正在忙碌的村民白彦文别提有多高兴了。

更高兴的还有站在一旁的刘春兰,一边帮忙一边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小杂粮加工可以带动全村的农业结构调整,村民由过去种植玉米的“懒人经济”转向种植小米等杂粮的高效经济;每亩谷子的收入是种植玉米的3倍,合作社不但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种子、技术培训等,还与村民签订收购协议。杂粮加工厂对小杂粮进行精加工,利润一部分用来壮大集体经济,一部分留作再生产,其余部分带动村民稳健地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作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晋中市中小学研学基地,西峪村在红色旅游上也是做足了文章。近年来,西峪村在红色纪念广场南门打造出了万米涵洞;2018年依托“山乡之都”打造出1314徒步旅游路线;为提高旅游配套设施,该村计划投资200万元的旅游接待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夕阳西下,回望西峪,这个坐落在太行山间的村庄,安静美丽却又孕育着勃勃生机……

编辑:晋中频道      责任编辑: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新闻热线:3266606 邮箱:sxjzgov@163.com; 反映问题QQ群:3620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