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星期
| 今日头条 | 时政要闻 | 市县动态 | 法制民生 | 晋中风采 | 曝光台 | 财经
视频新闻 | 人文教育 | 健康消费 | 房产车市|商务联盟 | 图说晋中 | | 旅游
  您所在的位置: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人文教育
红色记忆:榆社县党组织创建时期的活动情况(1)
http://jz.sxgov.cn/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2019-09-24 06:48:11

红色火种播箕榆 先烈碧血染浊漳

一、党的最初活动

1932年以前,榆社县没有中共组织,只有大革命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叫王世益。他是榆社县潭村人,原名王祥和,后改名为时青。他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曾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是榆社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员和山西早期卓越的工人运动领袖及建国初期西北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虽然当时他在太原一带活动,但对榆社共产党的发展影响很大。1928年他被阎锡山反动政府逮捕,受尽种种酷刑,坚贞不屈,同敌人作了顽强的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情操,受到了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的称颂。

1932年春,任悟僧在太原中医医科学校由于进行党的秘密活动被捕,经党组织营救出狱。7月,山西省特委派他回榆社,以教书、行医为掩护,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开辟党的地下工作。

任悟僧是榆社县郝北镇任家垴村人。回县后,在偏良、南村、任家垴任教。他以这一带为活动范围,在进步教师和贫苦农民中秘密串联,开展宣传工作。最早结识了青年教师刘范五(偏良庄人)、姚忠祥(北村人)和青年农民中刘汉文(河窊人)、宁光珍(和平人)、刘海鱼(岩良人)等同志。

1933年上半年,任悟僧把胞弟仁爱生(太原师范学校学生)从太原带回的《辩证唯物论》《铁流》《被开垦的处女地》等进步书籍,在进步教师中秘密传阅,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培养革命骨干,并宣传红军三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鼓舞了大家斗志。为了团结进步人士,壮大革命力量,任悟僧同进步教师姚忠祥在高庄村成立了“流通读书社”,这是中共党的外围组织,作为宣传党的革命主张的重要阵地(此外,还运用贴标语、写对联等形式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姚忠祥还用红胶泥在海金山西石崖上写下了“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蒋介石!”“拥护苏维埃!”等大幅标语。这对长期处于黑暗统治下的榆社县人民,不啻是一面摆脱剥削、压迫的旗帜和争取解放的号角。

同年端午节,南村学校放假,任悟僧根据时局和教师生活状况,编写了两副对联。一副的上联是“驾长舟、出瀛海,驱逐倭寇”,下联是“执干戈、御外侮,还我山河”;另一副的上联是“两石米,一石面,调和还需教员自备”,下联是“你说长,他道短,好赖还是先生承担”。他把这两副对联分别贴在了学校校门口和教室内,以此讽刺蒋介石不抵抗的卖国政策,揭露阎锡山统治下教员们的清苦生活。这些活动,在广大教员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党的影响在群众中迅速扩大。

由于任悟僧同志的公开身份是教员,因此在接触的进步分子中有不少是教员,便首先组织领导青年教员与敌人开展斗争。当时教员们的生活待遇低,怨声四起,任悟僧便发动了要求增加工资和改善待遇的请愿斗争,动员30多位教师在请愿书上签了名,并专门召开了会议,研究讨论请愿事项。因考虑到集中请愿目标太大,容易引起敌人注意,便选了任悟僧和杜瑞新俩人为代表,向国民党县长吉梦庚交涉。这次斗争虽然因反动势力阻挠未获成功,但通过斗争,教育了部分知识分子,把他们逐渐团结在了共产党和进步分子周围。

榆社县农业生产条件很差,广大劳苦群众的生活本来就十分困苦,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顾群众死活,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多如牛毛,无奇不有,更加重了群众的负担,广大劳苦大众在水深火热中受尽煎熬。党组织审时度势,抓住斗争时机,领导群众向国民党黑暗统治作斗争。1933年至1935年,党的主要斗争任务就是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抗债延债、抗租延租、反对摊派”的斗争。这个时期,任悟僧在任家垴,姚忠祥在北村,刘汉文在河峪,同时组织进行反摊派斗争。刘汉文在河峪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组织贫苦农民向旧村长进行说理斗争,拒不摊派,并向旧区长提出查村长的账,旧区长慑于群众的压力,查明事实后,撤换并拘留了旧村长。姚忠祥在北村领导反摊派斗争,跟旧村长算帐,公开揭露旧村长压榨农民、行贿受贿和贪污的种种劣迹。旧村长怕事情闹大于己不利,立即停止了“春季团丁税”的摊派。全村群众高兴地说:“多亏忠祥帮助我们啊!要不,逼死我们也交不起税款。”姚忠祥便借机宣传:“只要我们大伙团结起来,扭成一股劲,就不怕反动派的压榨。”反摊派斗争的初步胜利,灭了地主阶级的威风,增强了群众斗争的信心,在全县各界人士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党的外围组织的建立和活动

为了壮大革命队伍,掌握武装力量,与敌人进行更有效的斗争,党在领导“抗债延债、抗租延租、反对摊派”斗争的同时,决定成立“英雄会”(也叫武术会)。英雄会由宁光珍同志负责,又分两路,一路是西川一带,由宁光珍、白三孩负责;一路是西北川一带,由张志先、孙向荣负责。他们以练拳习武为名,广收弟子,扩展组织,进行党的活动。后来成为我党准备红色武装暴动的一支主要力量。利用民间组织“乾坤道”,由刘汉文、刘海鱼、刘时中(刘汉文的父亲)负责,以迷信活动为掩护,在群众中积极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在开展反摊派斗争的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积极分子,他们积极要求参加党组织,为了慎重起见,1933年7月,批准刘汉文、刘海鱼、程槐荣同志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7月底,进步青年任爱生,从太原师范学校回到榆社,带回一部分进步书籍,在教师中秘密建立了党的外围——“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榆社分盟”(简称社联),其成员均是教员中的进步分子,有赵丕显(和平村人)、郝驹(邱园村人)、胡文章(寄子村人)、称槐荣(鱼头村人)、石芝茂(和平村人)、张志(后庄村人)。这个组织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进步书籍,开展革命活动,此外,还积极配合“武术会”“乾坤道”进行活动,秘密串联,组织反摊派斗争。

三、中共榆社县临委会的建立及斗争

1935年10月,任悟僧到太原,同任爱生一起向中共山西省工委汇报工作。在省工委负责人李学渊(又名李瞬卿,太师党组织负责人)安排下,省工委负责人、中共华北局特派员张天一(化名)等领导,在太师篮球场听取了汇报。汇报中,山西省工委批准接收刘范五、刘汉文、宁光珍等三人为中共正式党员(汇报中任悟僧首先介绍了刘范五是1933年由他介绍发展成为党员的,省工委予以承认)。汇报断断续续进行了三天。汇报后,省工委指示让任悟僧继续回县开展党的工作。

1935年12月初,任爱生从太原师范学校回县,带回省工委关于成立中国共产党榆社县临时委员会的指示。12月10日,在偏良庄刘范五家的西房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共榆社县临时委员会,任悟僧任书记,任爱生任组织委员,刘范五任宣传委员,刘汉文、宁光珍任委员。根据省工委指示,当时主要工作任务有五项:一、发展党员;二、壮大党的外围组织;三、开展抗债斗争;四、反对阎匪防共团;五、准备武装暴动。在会上同时审查吸收了刘海鱼、程槐荣、姚忠祥、张克和、宁中元、陈五则、田五则同志为中共党员。此时,全县有十多个党员、十多个团员,党的外围组织发展到1000多人。县临委成立后,任悟僧、姚忠祥首先在和平村建立了榆社县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和平村党员联合支部,宁光珍任书记。同时领导了抵制防共团抽丁的斗争。防共团,是1935年阎锡山在山西成立的反共地方武装。为了扩充兵力,防共团下令在各村青壮年农民中进行抽丁。榆社县成立了防共团大队,云竹区是中队。凡年满18虚岁的男性青年都在抽丁之列。于是,党团组织利用各种方法抵制抽丁,党团员们做了大量工作。姚忠祥便是其中之一。他一面四处奔走,到被抽丁青年家中做工作,让他们设法隐蔽、疏散;一面和自己熟悉的老师联系,让有条件的青年到学校上学,躲避抽丁。当时高庄村的赵森林,恰好年满18岁,在抽丁之列。姚忠祥同志便打通关系,把这个青年农民送到云竹小学读书,躲过了防共团的抽丁。

组织暴动,夺取政权,是党组织当时的主要任务。1936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三)在偏良庄刘范五家中召开了县临委扩大会议,任悟僧、任爱生、刘范五、刘汉文、宁光珍、刘海鱼、姚忠祥参加了会议,党的同情分子、英雄会领导人之一孙向荣列席了会议。当时会议决定,于1936年阴历正月二十八(阳历2月20日),举行武装暴动,并研究了具体的暴动计划,乘农历正月二十八榆社县城赶会之机,将暴动队伍扮成文武社火,分两路攻占县城,夺取政权。武器来源也有了安排,国民党县公安局警察赵云程(韩村人)是英雄会会长宁光珍的外甥,是党组织派遣打入敌警察局内部的共产党员,和宁光珍单线联系。县临委决定通过他从国民党警察局搞60多条枪。另一方面通过情报组长宁仲元从辽县(今左权县)搞几十条枪。参加暴动的人员主要是英雄会成员,这时英雄会规模已很大,会长宁光珍,副会长曹全保(宁家沟村人)、宁福柱。下设四个小组(每组为一个排),第一组组长宁焕武(党组织派他到防共团做地下工作后,交给石芝茂负责),第二组组长宁仲元,第三组组长侯贞维,第四组组长郝玉金,还有赵丕显、贺朴孩等几十名骨干。仅宁光珍在榆社和太谷、武乡等周边县就有好几百名徒弟,宁福柱、曹全保在榆社县也有几十名徒弟,而骨干分子也都能带领一大批人参加暴动,因此,组织暴动的信心很足。准备暴动后建立一支红军,失利时便撤到武乡、沁源边界地区一带,与东征红军主力会合。会议还秘密审查接收了打入云竹防共团的宁焕武同志加入党组织。会后,各自分头布置工作,准备暴动,并派任爱生向山西省工委请示、汇报工作。

四、中共愉社县工委成立及活动

1936年2月中旬,任爱生同志到太原向山西省工委李学渊、张天一汇报工作,山西省工委指示:加强准备工作,推迟暴动时间。汇报后省工委决定任爱生与省工作特派员刘世明(成成中学学生)一起回榆社。本来省工委还计划派一个军事顾问到榆社,因无适合人选搁置此事。临行前,李学渊和张天一交给任爱生同志一封省工委给榆社县临委的指示信,内容是撤销临委,成立中共榆社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工委主要任务是组织武装暴动,开展游击战争,迎接红军东渡。省工委还派太师学生张松操(张正一,后在总参工作)到晋南与红军联系,没有音讯。

1936年2月18日(阴历正月二十六日)在河窊村刘汉文的家里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共榆社县工作委员会,参加会议的有任悟僧、任爱生、刘世明、刘范五、刘汉文、宁光珍、刘海鱼7 个同志。会议传达了省工委指示,按省工委指示由任悟僧任县工委书记,任爱生任组织部长,刘范五任宣传部长,刘汉文任军事部长,宁光珍任军事部副部长兼赤卫队总队长,刘海鱼任军事部副部长,姚忠祥任共青团榆社县委书记。会议根据省工委指示精神,将武装暴动的时间,由原定2月28日,推退到了3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纪念日,阴历是2 月24 日)。同时决定成立暴动指挥部,总指挥由任悟僧担任,副总指挥由刘汉文担任。并决定建立三个红军团及领导组织,红一团团长刘汉文,政委任悟僧;红二团团长宁光珍,政委任爱生;红三团团长刘海鱼,政委刘范五。会议研究了具体暴动部署,决定仍按原定计划实施,即举行暴动时兵分两路,一路由红一团从北门进攻,占领县警察局;一路红二团从南门进攻,占领县政府;红三团作为机动力量,负责援助和接应。同时组织攻占榆社县城,缴获敌人全部枪支,夺取政权。会议对暴动准备工作进行了初步检查。当时,党团组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党员有:任悟僧、任爱生、刘范五、刘汉文、姚忠祥、宁光珍、刘海鱼、程槐荣、陈五则、田五则、张克和、宁仲元、宁焕武、马申浪(太原工人)、贺朴孩、赵云程(宁光珍的外甥、在国民党县警察局的内线地下党员)共16名党员。团员有韩丽生、张克旺、李效苏、孟德元(我们派进国民党县公安局的内线,负责送情报、口令等工作)、韩芳兰、张志先、李云龙、胡文章、刘克义.刘够孩、周子高、赵丕显、石芝茂共14个团员。会后,为保卫省特派员刘世明同志的安全,确定宣传部长刘范五跟刘海鱼侦察情况,由刘汉文、刘时中立即将刘世明从刘汉文家中转到河峪孙向荣家,后又转到吴水泉家,最后从吴水泉家转到官石崖村。

编辑:晋中频道      责任编辑: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新闻热线:3266606 邮箱:sxjzgov@163.com; 反映问题QQ群:3620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