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星期
| 今日头条 | 时政要闻 | 市县动态 | 法制民生 | 晋中风采 | 曝光台 | 财经
视频新闻 | 人文教育 | 健康消费 | 房产车市|商务联盟 | 图说晋中 | | 旅游
  您所在的位置: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法制民生
红色记忆:灵石县高地原战役
http://jz.sxgov.cn/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2019-09-24 21:39:06

王禹乡高地原烈士陵园始建于1970年,地下埋葬英烈30余名,尚有散葬英烈70余名未迁入烈士陵园。该陵园1996年简单维修后,到现在已有20余年。 针对陵园的目前现状,王禹乡人民政府决定对陵园进行整体修复改造,提升陵园的建筑档次,打造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项目被列为灵石县“十三五”时期重点项目之一。

目前,先将分散的13位烈士搬迁回了烈士陵园,随后逐步搬迁,让烈士魂归陵园,永垂不朽,从烈士的遗骸能看出当时战斗是多么残烈,他们当中最小的才14岁,正是上学的年龄。但是在祖国民族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祖国的骄傲。

陵园充分发挥灵石县革命老根据地的优势,把革命烈士陵园当作“乡土活教材”,以“清明”“五四”“七一”“八一”“十一”、国防教育日等重要节日为契机,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拓展内容,注重实效,广泛开展一系列爱国爱乡教育活动,预计年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1万人次以上。

为进一步丰富和探求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全县学校经常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为学生德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陵园将通过举办“红色岁月”中小学生演讲赛、“忆先烈、思报国”征文比赛、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入浅出地进行爱国爱乡教育,激发他们刻苦学习,争做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

陵园还将充分把握时代主旋律,紧跟时代步伐,动员全县各单位到陵园开展“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爱国热情,鼓舞工作斗志,使高地原烈士陵园成为全县党员干部教育的“课堂”。

高地原战役

高地原位于灵石县王禹乡赵家沟村,是王禹原和罗汉原之间的一块高地,距县城35公里。这里,居高临下,眼界开阔,东面的柏明村、南面的罗汉村、西面的王禹村、北面的石泉村尽收眼底。

80年前,也就是1939年4月18日凌晨,日寇三元联队调集400余步、炮联合部队,从灵石县南关出发向王禹进犯。敌人此行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妄图扑灭西山的抗日之火,二是要抓丁抢粮。得到情报后,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调“老五团”从灵石县的泉则坪、上下黄堆向王禹、罗汉、柏明一带推进,并在高地原布设埋伏。根据罗汉村和柏明村隔沟相望这一地形特征,团部和二营四营设伏,分布在向王禹、罗汉之间的要道两侧,一营在罗汉村北红土坡埋伏,三营在柏明村埋伏,纵队还派出山炮连配合五团作战。

当气焰嚣张的日寇进入埋伏圈,柏明、罗汉的抗日将士犹如一把铁钳,将日寇牢牢夹住。“老五团”用山炮和迫击炮向日军轰炸,一时间,山炮轰鸣,枪声震天。日军遭到迎头痛击,分别向罗汉、柏明逃窜,在逃窜中一边铺设路障,一边抢修工事。这时,决死队增调兵力向日军靠拢,形成包围之势,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下午四时许,在山炮连的掩护下,抗日将士向敌人发起总攻。四营十一连指挥员程宝新带领一个班的战士率先冲向敌营,不幸中弹牺牲。曾参加过韩信岭阻击战的共产党员朱炳仁忘记了自己在枪林弹雨中,边打边冲。夜幕降临,敌人丢下数十具尸体、战马两匹、机枪步枪数十支,慌忙逃回他们的老巢。

第二天拂晓,日本三元联队又调集大批日军,大炮十几门,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决死队实施包围。面对日寇的反扑,老五团的指战员们分析敌情后,决定在罗汉、高地原、柏明一带抢修工事,阻击敌人。战斗打响了,从南关上来的敌人被挡在了罗汉村下,从富家滩上来的敌人被柏明的抗日将士挡住,敌人始终不能前进半步。

早饭后,一部分敌人靠汉奸的引路,悄悄从柏明村北绕到石泉沟,直扑高地原。战事急转直下,高地原、柏明的抗日将士腹背受敌,柏明村失守,战斗迅速集中到了高地原。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战斗十分惨烈,许多战士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了,但他们誓死不投降,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政治工作员王昌柱接连抢救5名伤员,他自己大腿中弹,血流过多,晕倒在血泊中。当被炮弹震醒后,他发现连长武昌福挂了彩,被敌人用铁丝扭缚在炮架上,他艰难地爬到连长身边,用牙齿咬开铁丝,两颗牙齿脱落,鲜血满口,救出连长。而昌柱因伤势过重被敌人抓住,被敌人用汽油活活烧死。年仅16岁。一营一连指导员刘应科正要突围,不幸中弹牺牲。一营二连连长孔繁胜被一个鬼子拦腰抱住,怎么也摔不脱,情急之下,他从身后摸出一颗手榴弹,对着鬼子的脑袋使劲砸去,砸得鬼子脑浆四溅,倒地而亡。牛长贵、牛保南、牛绍南等几个小战士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坏了,被敌人逼到了山圈里。但他们誓不投降,都牺牲在了敌人的刺刀下。

两天的激战,日军伤亡300余人,决死队牺牲116人,最终日军败退南关,毁灭了日军在王禹驻扎据点的企图。高地原战斗后,敌人再不敢进犯西山。这次战斗,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热爱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此,人们把老五团称作“老虎团”,老五团受到纵队的通报嘉奖,被誉为“首创反‘扫荡’杀敌之壮举”。战斗结束后,纵队在泉则坪村召开隆重的祝捷暨追悼阵亡战士大会,并于9月26日为阵亡将士树立了烈士纪念碑。如今,这通三棱柱纪念残碑依然在泉则坪村两千多年的古槐树下。

编辑:晋中频道      责任编辑:晋中频道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新闻热线:3266606 邮箱:sxjzgov@163.com; 反映问题QQ群:3620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