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及晋中70年巨变,文化旅游是绕不开的一大成就。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驰骋五百年商帮晋商遗珍、太行山脉里的红色血液、鲜活珍贵的大寨精神,一个个特有的文化符号汇聚成今天晋中的文化巨流,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晋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晋中旅游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渐成全省文旅产业一张耀眼的亮丽名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把培育文旅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柱,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动转型的重要方向,从“跟着资源走”到“跟着市场走”,再到“跟着创意走”,走出了一条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来晋中旅游的游客发现,近两年晋中的旅游发展与前几年相比可以说是今非昔比。如今到晋中旅游,游客不再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游古城、看大院,一大批以生态休闲、都市娱乐为主题的大众化、体验型消费项目成为他们新的选择,同时也成为晋中旅游高质量转型的新亮点。2016年,国家旅游局将晋中纳入首批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掀开了晋中文化旅游全域融合发展新的一页。3年来,通过“旅游+”和“+旅游”的积极探索,晋中围绕深入挖掘和融合做文章,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与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教育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紧密结合,开辟了日渐多元的产品种类,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产品体系,推动了文化旅游价值链和产业链不断延伸,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得到不断拓展。
文旅融合发展,一改过去“单打独斗”局面,“1+1>2”效应初步显现:2018年,晋中市共接待游客98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13.9亿元。海外游客、创汇、国内游客、国内收入、总收入五项指标绝对值排名均为全省第一,实现千亿产业目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当前,面对转型发展新形势,晋中立足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正在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动文旅产业从观赏向体验、从观光向度假转型:总投资155亿元的太谷乐华城·国际欢乐度假区正在加速建设,将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复合型生态旅游综合体;榆次乌金山与田家湾湿地组合成森林度假综合体;总投资200亿元的潇河艺术部落,以百里潇河为依托,由张继钢导演团队策划设计,建设“一条玉带、八颗明珠、三大方舟、十个部落”,将形成壮观亮丽的生态休闲景观……
2019年,晋中瞄准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保持“双亿产业”目标,力争实现全年游客接待量1.1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180亿元;实施全域带太行、平川带东山“两个带动”战略。同时,突出重大项目支撑,启动北部新城山西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田家湾康养旅游度假区、九龙国际冰雪温泉旅游示范区、美丽乡村河口田园综合体、伊甸园小镇等新建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乐华城·国际欢乐度假区、平遥古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榆社云竹湖体育旅游小镇、灵石静升文化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小西沟文旅艺术小镇、乔家大院景区资源整合与综合开发等续建项目建设。推进建设家国文化旅游公路和太行板块旅游公路两大体系旅游专线公路;新改建旅游厕所60座;规范全市旅游通道标识导引系统,新建左权和寿阳县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夯实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打造左权麻田、榆社云竹、太谷北洸全域旅游示范乡镇,再打造1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带动景区周边特色乡村旅游集群发展。
借助左权民歌汇、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雕塑节、平遥电影展、平遥中国年等平台和渠道,晋中积极加强对外宣传,通过打响 “晋商故里、家国晋中”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品牌影响力,讲好晋中故事,彰显人文魅力,扩大国际影响。(王文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