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宋茜)高高的个子、得体的着装、爽朗的笑声,初见武惠卓时,她的飒利、直爽、热情就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事做了就忘了,但一看这些照片就回忆起来了,这每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采访过程中,武惠卓翻着手机群里的工作照片滔滔不绝地说道。
武惠卓2011年走上社区工作岗位,现任职介休市西南街道光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曾获得晋中市“优秀网格长”荣誉称号。八年来,从网格员到社区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从计生到民政、从老龄到劳保、从司法到综治等,全部工作她都分管过。凭着过硬的政治意识、真情实干的服务意识,她团结带领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者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在小社区做出了大文章,成为社区党员队伍的带头人、社工团队的领头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做居民的贴心人
用“服务”二字体现工作价值,通过点滴小事彰显爱民本色。当有扰民情况出现时,居民去找“武书记”,不知道怎么办理社保卡时,居民去找“武书记”;有邻里矛盾时,居民去找“武书记”……武惠卓成为居民的贴心人。
“我们有居民微信群,居民有问题就会发到群里,看到后,我会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处理,有时会处理到凌晨,当看到事情解决,居民发出的‘大拇指’表情包时,会觉得一切都很值!”武惠卓时刻心系居民,她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是“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到社区的服务”,让居民不折不扣享受到各项惠民政策。
特别是在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工作过程中,武惠卓与网格员一起走访居民,她了解到很多居民根本不懂因疾病导致肢体功能障碍也叫致残,更没有进行残疾鉴定,这样就不能享受国家惠民政策。所以她组织网格员入户摸底,将辖区所有残疾人登记在册,同时与介休市残联取得联系入户为居民进行残疾鉴定,共为23名居民发放残疾证,被鉴定为重度残疾的居民顺利享收到了国家补贴,大家被她这种为民办实事、送服务上门的精神所感动。
打造“熟人”社区,都市居民不在有距离感
走在社区的路上,不断有经过的居民跟武惠卓打招呼。“社区里的人,我都认识!”武惠卓笑着告诉笔者,“现在住在楼房的人,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但我们社区就是个“熟人”社区,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
为了把居民的心聚在一起,武惠卓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母亲节”契机,组织“陪父母访介休古迹”活动,参观市国保单位——后土庙;依托传统佳节组织了“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为居民点燃生日蜡烛;“浓情端午讲家风家训”活动,居民们在一起品粽子、讲家风家训故事。
在武惠卓的精心引导下,如今光明路社区,老年艺术院、老年体协这两支队伍活跃在居民群众中,舞蹈、合唱、民乐、门球、网球、乒乓球等活动琳琅满目,为居民生活带来无穷快乐。
建生活服务圈,方便居民生活
在武惠卓看来,社区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拓展为民服务的新路径。2015年1月她来到光明路社区任职,经了解光明路社区老龄化严重,子女又不在身边,所以她以社区居民居住地为圆心,以不超过十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精心打造了政务、生活、卫生、文体、平安五个“十分钟服务圈”,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创新了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模式。
“我们年纪大了,用不了智能手机,社区提供代购代缴服务,生活用品,打个电话一个小时内便送货上门,还经常组织体检,我们的老年文艺活动也搞得有姿有色,生活在我们社区真的很幸福!”今年已经78岁的社区居民董华荣说道。
“社区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武惠卓说,不忘初心,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社区居民的生活才能一天比一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