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讯(王建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生长在阳光下,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做德美、智优、体健之人,为使校园成为滋润心田、教化从容的有效场所。和顺三中在校长袁旭东的带领下,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条特色的育人之路——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秀文化”为主线,打造出“一心三研三带”的教学特色、“活动承载,传承文化”的德育特色、“质量强校、特色发展”的培养特色,“三大特色”相得益彰,彼此促进,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锻炼才干、发挥特长的平台,更对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起到了春风化雨般的作用。
创新教学方法
打造“一心三研三带”的教学特色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课改促教、质量兴校已成为成为和顺三中全校教员工的共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三中把研学法、教法;研重难点;研案例示范的“三研”与以班带班,以科带科,以人带人的“三带”教研制度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时效性,教改研发实效性的有力抓手。根据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差异性,将教师分成实践型、成长型、研究型三个不同的等次,结合个人成绩制定专业成长计划,由学科组整合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校本教研计划,积极倡导教师将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教育行为相结合,以主题集中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定期听评说研教研沙龙活动为平台,通过“结队帮扶、走出去请进来、优秀论文案例和优质课评选活动以及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能力,推进校本教研的整体水平,努力让“一心三研三带”校本研修引领一批青年教师,锤炼一批骨干教师,全力培植具有肯奉献,能吃苦、善钻研,勤合作的自主精神,打造业务专业化,能力多元化,理念超前化的三化队伍。
七年级的历史老师白丽英说:“我们在‘一心三研三带’中受益很多,刚来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懂,通过有经验的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能尽快的融入到新环境和新课堂中,现在每年有新老师,我也会把我的一些经验分享给他们,一起把学生带好、把成绩提上去。”
教学创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负担轻、效率高被社会广泛认可。2017年中考和顺三中不负众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占全县达600以上人数的30.6%,总均分530.57,总及格率84.5%,两项指标稳居晋中市204所单办初中前列,综合排名位列全市第八,教学成绩挺进晋中教育第一方阵。2018年中考和顺三中再传捷报,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全校达600分以上的同学,占全县达600以上人数的30.96%,其中有六名同学位列全县前十名。2019和顺三中中考再创新高。焦煜婷同学以703分实现了全县中考700分历史性突破,位列全县第一、东山五县第一、晋中市第七。
创新德育方法
打造“活动承载,传承文化”的德育特色
德育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和顺三中坚持育人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特色性原则,继承与发展原则,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秀文化为主题,在楼道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厕所文化建设、处室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五方面内涵发展。
和顺三中的办公室副主任赵志青说: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会通过一篇篇课文,对学生在爱国主义、品洁教育,积极奉献等传承优秀文化方面进行洗礼;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围绕单元主题,确定目标重难点及针对性练习和片断性写作,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素养。就是要牢记教书育人的目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执行力,通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主题特色活动为主线,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内容”,抓住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建党日、烈士纪念日、重阳节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节日,以主题讲座、主题班会、校园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铭记历史、践行传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诚信、行为养成、心理健康、法制、安全等各种教育。学校还结合时代特色,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如“奋发有为大讨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时挖掘升旗仪式、阳光大课堂活动的育人价值,通过课外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懂规矩、养习惯、学知识、强能力、展才华。这些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活动,组成了美妙的音符,奏响了素质教育的交响乐。
九年级的张燳峰在课堂的学习中积极踊跃,在课外中对军事和红色革命的书籍也多有涉猎,他介绍说:“我们近期的德孝课堂推荐的课外书的《红心照耀中国》,这本书给我特别的震撼,我看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精神,让我们传承红色文化,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创新培养方法
打造“质量强校、特色发展”的培养特色
和顺三中以晋中市2017年启动的新中考改革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为契机全力推进教育改革与特色化发展之路,筹备创建综合改革室、学生作品成果展室、教研工作室、综合素质成果展室四个活动室,为全体师生提供足够的、全方位的展示平台。五彩纷呈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多元驱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省市县组织的各级各类团体个人竞赛活动中,学生积极参加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该校自编自导的舞蹈,醋之韵被选送为我县2018年春晚;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的科技展览;由县教育股、教研室联合开展的书信大赛、征文比赛、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及暑期开展的科技艺术节。鼓励广大师生自编自导、自制自作,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提升了动手能力。组织参加省市两级机器人大赛、电脑制作活动、晋中市为期一周的研习旅行活动,通过这一次次研习活动让山区的孩子们真正走出大山、开阔视野、延伸课堂,领略三晋大地深厚的历史底蕴、饱食传统手工艺精致的制造流程、体验信息时代发达的科技力量,校外和校内两个资源,搭建学生特长展示和提高的各类平台,发现和挖掘学生特长。
学校以阳光大课间活动为重点以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为基础,以时代发展特色及学校特色为切入点,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每天下午的一小时的阳光大课间,全校学生一起走进阳光,奔赴操场,享受阳光体育带来的快乐,学生在柔力球、跑步、排练队形、团体操、足球等体育运动中,学习了运动技能,锻炼了身体,锤炼了意志品质,提高了体育成绩,学生的精神面貌、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
八年级的吕舒月说:“我在今年的校园艺术节参加了太极扇的演出,一方面丰富了课余生活,减轻了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对太极扇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在演出的过程中下起了雨,但所有的同学们都一声不吭,冒着雨把节目表演了下来,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不畏艰难的良好心态。”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洒下园丁千滴汗,浇得东园秋色浓。校长袁旭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就是要用爱心播种、用汗水浇灌、用智慧去启迪,让每个孩子在和顺三中这片沃土上都绽放出生命的精彩,作为一名校长,要反思昨天,要奋斗今天,还要思考明天,为过去的事情做参考,明天的决策做依据,办让学生成长、家长放心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