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 推进检察工作行稳致远
新时代对检察机关提出新课题,面对如何创新发展、主动作为的“时代之问”;面对如何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中展现新作为的“责任之问”;面对如何通过主题教育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锻造成为“四个铁一般”检察队伍的“初心和使命之问”,晋中检察交出了“答案”!近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南世勤接受记者采访,他铿锵的话语,坚定的信心,展现了新时代晋中检察人锐意进取和勇敢担当的奋斗之姿,实干之姿,也必将引领晋中检察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记者:2019年,晋中市人民检察院深耕监督主责主业,核心业务指标明显提升,各项检察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具体在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实践中,取得哪些新进展、新成效?
南世勤:春华秋实,一路高歌。今年以来,我们晋中市检察机关充分认识形势,加强领导,紧抓落实。刑事检察监督全面创优,民事行政检察持续向好,公益诉讼成效显著,尤其是在创立检察长巡访制度、改善河流水质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工作中成效显著,得到了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景海的高度评价,市委书记赵建平三次批示予以表扬,省人大、市人大调研予以充分肯定。
首先,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全市检察机关全面推进“捕诉一体化”办案机制,监督效能不断彰显;大力推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保严格公正高效司法。前三季度,不批捕352人,不起诉149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 60人,比同期上升150%;357件496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程序,案件适用范围和适用比例不断提升。
其次,补齐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短板,晋中市检察院作为全国民事行政检察联系点,坚持把解决群众合法诉求作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落脚点,践行精准监督,强化以案释法,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和监督能力,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检察产品。截至10月底,全市检察机关受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134件,同比上升14.5%,提出抗诉4件,上升300%,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0件,与同期持平,维护了民事平等主体合法权益。行政诉讼案件受理数和案件办结率同比上升500%、300%,既监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又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最后,在公益诉讼工作中,晋中市检察机关着力打好“四套组合拳”,探索公益诉讼晋中模式。把机构队伍建设作为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基础加以对待,着力打好“机构队伍保障拳”;把握好线索摸排、履行诉前程序、提起诉讼三个环节,着力打好“工作质效保障拳”;围绕大局意识、协调意识、公益核心意识,着力打好“执法环境保障拳”;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着力打好“公共利益保障拳”,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共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657件,立案 524件,诉前程序办理550份,提起公益诉讼11件,公益诉讼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创13项全省第一。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公益诉讼“等外”领域,2018年,针对榆次区某项目临街工地塔吊违规施工,严重威胁不特定行人车辆及周边商户居民安全的问题,报经省院批准后,市检察院与榆次区检察院以“等外”案件依法启动程序,对市应急局、市住建局立案,公开送达限期整改,并建议对影响城市提档升级的114处工地进行专项督查,纠正类似问题12件,在全省首开办理 “等外”案件先河,受到高检院、省院的充分肯定。根据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专项督察情况和生态环保部通报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情况,重点对晋中四条主要河流以及市城区退水渠开展为期四个月的专项行动,共清理30多万方河道垃圾,清理污染河道近百里,市委书记赵建平专门批示:“扎实有力,有效推动”。
记者:检察队伍建设是全部检察工作的根本,在检察事业发展中居于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在推进检察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有效的举措?
南世勤:心中知敬畏,行为守尺度,才能在前进道路上行稳致远。在队伍建设方面,晋中市检察机关坚持以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标准,致力于过硬队伍建设,同时紧密结合“主题教育”“四大活动”开展,以实施“五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检察队伍建设。
一是以实施“忠诚铸魂”工程为抓手,狠抓理论武装,厚植检察干警的忠诚度;深化主题教育,狠抓关键少数,引深“铸魂工程”;狠抓学用结合,把学习新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新动能,筑牢检察队伍信仰之“基”。
二是以实施“人才选树”工程为抓手,具体做到选拔任用一批、择优晋升一批、遴选入额一批、选树储备一批“四个一批”,凝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疏通检察队伍活水之“源”。
三是以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坚持做到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重点提能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四个结合”,强化检察队伍履职之“能”。今年,我们多次组织全系统所有人员赴浙江大学、上海交大、重庆大学进行素能提升培训,派员前往湖南长沙检察院、河南开封检察院、重庆沙坪坝检察院等先进单位对标一流学习取经,借鉴他山之石。
四是以实施“作风锤炼”工程为抓手,挺纪在前,在基层艰苦一线磨炼,在急难重任务中锻炼,在日常工作中考量,探索构建各类人员政治考核、业绩考评、廉洁考量“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促进各类人员活力竞相迸发,充分发挥作用,锻造检察队伍立检之“本”。
五是以实施“文化强体”工程为抓手,通过进行红色教育,选树模范典型,举办“道德讲堂”,开展公益活动等,以信仰力量引领人,以文明创建凝聚人,以先进文化感染人,培育检察队伍文明之“风”,开创新时代检察队伍建设新局面。
记者:晋中市检察机关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南世勤:一是要着力强化制度意识。领导干部要带头坚定制度自信,带头落实执行制度,坚持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可循,遵章必严、违章必究。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行为作斗争,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让制度规范长出“牙齿”,让制度管用见效。要坚持改革创新、自我革命精神,及时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制度进行改革、理顺、完善,形成一大批制度措施。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二是加强党的思想领导,“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探索建立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常新。坚持主题教育与队伍建设融合推进,将教育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加强政治建设,建立完善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强化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集中轮训制度、领导干部上讲台等制度;完善党务干部培训制度,提升检察队伍综合素质。 三是“破立”并举,“制治”融通,谋划新时代检察工作。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建立完善更加科学的机制体制,实现检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健全经常性调研工作制度,让调研成为工作常态,调研成果及时转化,成为不断完善丰富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抓手。要持续深化配合监察体制改革,积极构建“配合有力、制约有效”的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深化“法法衔接”,把好案件质量关,积极配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要持续深化 “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工作制度,推动矛盾排查化解,密切检群关系。要进一步科学配置检察权运行机制、完善司法责任制,落实检察职业保障制度,促进法律监督能力全面提升。要持续推进深化内设机构改革。下一步,要进一步理顺职责,完善机制,着力推进内设机构协同、高效运转。要严格对照“三定”方案,确保各部门职能职责严密结网、充分融合,提升监督效能,适应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要求。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严格执行分析研判和动议、民主推荐、讨论决定等一整套程序,完善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要建立健全从严治党制度。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持续推进系统内政治巡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健全完善检察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推动“三个规定”有效落实。
记者:一年来,晋中市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您有何打算?
南世勤:出色的工作成绩既是激励更是鞭策,全市检察机关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将“四大活动”作为检察事业长远发展的行动纲领,紧紧围绕高检院12字总体要求和省院“坚守底线、勇攀高线、争创一流业绩”的部署,扭住检察办案这个核心,在重点工作上发力,在难点问题上攻坚,在薄弱环节上补短,努力争创全省一流,整体工作站稳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实行“四大活动”系统联动推进。加大对基层院的督促指导力度,以“活动联抓”“实事联办”“难题联解”“队伍联建”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形成市县两级院纵向联结、全系统合力推进的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立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继续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批捕、起诉等职能,依法有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严从实做好案件办理和各项基础工作,深挖 “保护伞”,在惩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功夫。三是继续巩固扩大优势,抓好公益诉讼案件办理,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办理一批典型案件,力争把公益诉讼打造为晋中检察的一块品牌。四是抓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服务。发挥好各部门力量,尤其是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要利用好我院全国民行联系点作用,走出去、走进企业一线,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建章立制等点对点服务。五是抓好打击生态领域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体现从重从严惩处导向,依法监督立案、移送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六是综合推进各项检察业务。进一步明确职责目标,找准工作定位,强化争先意识,对各项重点工作,要有明确的阶段性安排,专人专责,力争在年底全省业务考评中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记者 毛静 李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