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傍身走天下
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成才路在脚下铺就。
近年来,晋中市全面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培训,让更多劳动力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脱贫目标。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重要发展战略,激发了晋中创业、创新活力,催生出新业态、新机会、新岗位,推动着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颐景国际酒店面食技艺现场培训会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面馆面艺总监、山西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张龙就晋派面食制作进行了专场培训,各大酒店厨师通过学习,对餐饮业及自身岗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诊脉、开方、拔罐、针灸,平遥县古陶镇十九街村文明街卫生室的村医王培卿自从参加中医适宜人才培训,并掌握新技术后,成了村民眼中的医疗“多面手”,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他。
初冬,利用农闲时间,新型职业女农民试点培训班在榆次区北田镇清清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班。培训班聘请省内外果树专家,以北田镇万亩果园基地为田间学校,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生动的实践教学。
为传承文化技艺,近日,榆次区安宁街道办事处和辖区花之恋花艺工作室联合,为60余位居民举办插花艺术培训,引导居民养成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习惯。参与学习培训的居民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精美花卉作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是省、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之一,是一项重大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市人社局作为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牵头部门,及早安排部署、动员推进,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这件实事快速、高质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城乡各类劳动者52524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45856人,城镇失业人员6668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全民技能如何提升?“培训”是方向,“订单培训”是晋中市进一步给出的精准回答。市人社局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就业引领作用,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加强培训与就业服务机构联动,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包括“田间地头”培训、“农户+企业”培训、居家手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外出务工体验”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满足不同群体培训需求,最大限度缩短培训与就业距离。同时,兼顾部分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以促进稳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调动培训对象的积极性。
参加培训后,就业前景如何?“参加左权县人社局组织的技能培训后,学到了老年人护理专业技术,我们姐妹俩被山西老年公寓聘为护理工作人员,如今每月近4000元收入。”左权县农民李月琴、李月鑫言语间透着满满的幸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保证待业人员身怀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晋中市将技能提升工程与提升经济质量发展、就业扶贫结合起来,有效巩固成果,服务百姓。夯实培训主渠道,市人社局公开择优确定培训机构58所,通过考试新增持证技能人才 6000余人、高技能人才400余人。大力培养本地人才,建立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在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培养一批有较高技能的本土人才,开展百名晋中工匠和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推荐表彰工作,每人给予两万元支持。以赛促培、以赛促训,举办了全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11个工种项目287名选手同台竞技,检验了培训成果,增强了培训积极性。精准服务促发展,累计为吉利汽车专项培养引进600名技术工人,配合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入驻企业开展岗前培训1000余人。打造品牌提升技能促就业,对接江苏、上海等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市场,输出护工、保姆等1000余人,年人均收入可达4万至5万元。同时,打造祁县玻璃器皿、榆社古建、左权家政等劳务品牌,带动就业 3.3万余人,建成扶贫车间15个,吸纳就业2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两万元。
为切实打通稳定就业和技能提升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晋中市紧扣问题抓提升,聚焦“系统信息与本人实际就业状态不符”“培训资金拨付滞后”等问题,实行“个人承诺制”、专项资金预拨付等解决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统筹配置职业培训教育师资力量,有力推进全民技能提升行动。
身怀一技,终生受用。如今,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这一惠民工程带来的福利,在学成之后的就业创业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我市将继续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就业导向,改革创新培训方式,逐步形成晋中特色的示范培养体系,为支撑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更多“晋中工匠”。(记者 闫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