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奔腾向未来
屏住呼吸,小心聚焦,按下快门,一只黑发白羽长尾的喜鹊在国槐枝头叽叽喳喳呼朋唤友的画面被瞬间定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树、鸟和拂面的微风、脚边的水草动静相宜、声色兼容。
隆冬时节,晋中大地宏图正起,发展正兴。市城区百里潇河生态产研区,如奔腾的青龙穿过城南,花木两岸水景交融、蓬勃涌动、生机蕴藏。那些翱翔回归、于河面和树林间盘旋起落的鸟群,正是这生态美的鲜明注脚。置身其间,神清气爽、活力倍增。
登高擘画 打造生态样本
“潇河的变化太大了,生态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近两年尤为明显。”市民李国新家住潇河城区段附近的小区,周末和邻居们一起到这里来锻炼身体,亲近自然,也亲眼目睹了潇河生态产业发展的进程。
作为晋中的母亲河,潇河温润滋养着晋中的万千百姓。自昔阳县沾尚镇马道岭发源,流经寿阳、榆次、清徐,最终汇入汾河,绵延147公里,流域面积3900平方公里。其中,晋中市境内长约137公里,市区段自寿阳界起至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太原界,长约49公里。对于市城区百里潇河,晋中市委、市政府站在对人民负责、对时代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两山七河”生态治理修复的决策部署,前瞻擘画、高点定位,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理念,高标准梯次推进全域综合治理,改变河道多年来淤积严重、堤防损毁、生态破坏、垃圾堆积的状况,从改善水质入手,优化生态环境;从突出特色出发,提升城市品质。在强化生态涵养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一条玉带、三个方舟、八颗明珠、十大部落”,布局推动“四园九曲”,由东向西规划生态涵养、文旅文创、城市功能拓展三大区域,高质量建设生态典范、文旅新区、转型引擎。2018年以来,这项工作大力推动、效果显著。眼下,潇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已迈入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在工程规划和推进中,市委书记赵建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和分管市领导多次研究部署、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相关规划数十次上市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深研细究。在市领导的率领下,市城市管理、规划与自然资源、财政、发改、住建、水利、潇管、公投集团、榆次区等各级各相关部门全力推动、积极落实,有关负责人多次到一线查看研究、协调解决问题。
市园林绿化处总工程师赵贵生对于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了如指掌。他介绍:“工程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做到尽量保持河岸原本的肌理,成就景观的自然美感;细到一棵老树、一株小草也要保护原貌、充分利用。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和地区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时间,牺牲节假日,白天晚上连轴转,保障工程有力有序推进。眼下马上进入深冬,必须抢抓有效工期,做好潇河四期南北两岸的工作。”
百里潇河生态产研区作为生态修复的样板、城市提档升级的重要内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今年10月,时任省长的省委书记楼阳生考察百里潇河生态廊道综合治理工作时,称赞晋中的治理路子走对了,要求提炼经验做法,形成可以推广和复制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11月23日,全省各市市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晋中实地观摩时,一致表示要学习借鉴晋中市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补齐短板,推动城市品质迈上新台阶。
击楫扬帆 拓展治理新局面
“那次表演太漂亮了,光影、音乐、表演配合非常到位,凸显了潇河的气质和景观,特别赞!”说起今年7月24日的潇河莲花湾·大型梦幻喷泉揭幕演出,市民乔亦慧赞不绝口。成功的演出正式开启了中国·潇河文艺小镇的建设序幕,也标志着晋中潇河治理开发又翻开新的篇章。
进入冬季,潇河三期莲花湾建设现场,各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抓紧推进,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潇河莲花湾喷泉音乐水秀是潇河三期和潇河文艺小镇的核心景区,由著名艺术家张继钢设计,通过声光结合的方式,对舞台剧《千手观音》进行了创新和转化,用科技手段展现民间艺术。去年,晋中高标准实施了22.5公里潇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从源涡大坝至108桥段,面积7543亩,总投资20亿元,完成投资13亿元。流域中部的湿地公园已建成开放,从西郝桥起至汇通南路,长4公里,面积约3175亩,总投资5亿元;这个区域充分结合自然肌理,应用“水、草、路、桥、石”造景,布局果林展示区、生态隔离区、休闲活动区和花田、商业、入口、林下景观区等7个功能景区,打造出了郊野自然的滨河湿地公园。其余18.5公里是潇河三期,属文旅文创区,面积约4368亩,市财政投资8亿元,社会资本不低于2亿元,采用PPP模式正在加紧建设。河道水利工程、绿化景观工程、配套设施建设等已完成总任务的90%,完成投资8亿元,计划于2020年6月试开园。
晋中市园林绿化处田宏伟介绍说,今年晋中继续在潇河流域启动实施约26.5公里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面积7457亩,共2段。其中,108桥至省综改示范区太原界段,也就是潇河四期工程,长约10公里,面积约4197亩,总投资10亿元,由市政府投资采用EPC模式,已于5月份进场开工,计划于2020年国庆前试开园;源涡大坝至寿阳界段,长约16公里,由榆次区人民政府负责,已同步推进清淤疏浚,并加快启动规划设计和概算工作。
通过两年工程建设,目前已逐步形成百里潇河生态廊带构架,沿河两侧各5公里范围全部纳入保护性开发,实施新产业、新业态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百里潇河生态产研区。
产城融合 引领城市未来发展
春水可望,未来可期。市城区南部百里潇河生态产研区与北部龙城大街区域百里经济长廊相互呼应、双翼共振,将建设山西城市生态新地标,构筑宜业、宜居、宜游、宜商的洼地,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百里潇河生态产研区,将打造生态蓝绿空间带,实现涵养水源、茂盛植被、水清河畅、生态回归的目标,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随着两岸业态的综合开发,生态涵养区强化修复河道、蓄水成景、自然体系,突出固本培元,强化全段治理突出维持河流自然形态和自净能力,强调涵养、养生、养眼的功能,为城市发展厚蓄灵动生机。
赵贵生如数家珍般介绍说,产研区将打造“一条玉带”,统合百里潇河的山、水、林、田、人,打造城河共生的整体生命共同体。在文旅文创区,深度开发榆次老城,形成互动发展格局。建设历史、科幻、艺术“三大方舟”,以多种艺术形态演艺为核心,打造集文艺培训、展示、交流、传播于一体的“中国百老汇”, 植根晋中厚重文化。并在“一条玉带”内,分布排列建设郊野游憩区、趣味体验区、户外拓展区、表演观赏区、运动休闲区、诗意生活区、生态康养区、大地艺术观光区8大工艺型景区,用这“八颗明珠”为引入高素质人群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建设音乐、戏剧、影视、文学、美术、舞蹈、工匠、时尚、艺术、杂剧等“十个部落”,形成多种形态的艺术教育、创作基地,强化城市集散功能。
在功能拓展区,坚持“水与城、水与绿、水与人”的设计理念,展现“凤鸣潇河、九曲流觞”。“九曲流觞”,即建设智创灵秀园、晋文化传承园、乐活运动园、湿地生态科普园“四园九曲”特色生态景观,实现“一曲一景,曲移景异”,打造园林式宜居宜业城市板块,最终形成“一带三区”多元发展格局,带动整个百里潇河区域成为集行政办公、商业配套、文化会展、体育娱乐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相融的一流文创产业基地、北方最富特色的亲水家园、山西最便利的旅游集散栖居地、山西综改区最好的配套服务新区,成为晋中城市新名片、山西旅游新标杆、生态建设新典范。
有志者,事竟成。晋中人民正以百倍信心,用百里潇河生态产研区建设的实绩实效,致敬伟大的母亲河!(记者 孔德青 刘吟)
压题图为潇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唐伟青 卢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