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变“幸福院落”
城市发展得好不好,不能只看高楼、广场这些“面子”,更要看老旧小区这些不起眼的“里子”。近日,安居合作住宅新集小区,蓝天白云下,红色的居民楼格外显眼亮丽,小区内车辆停放整齐划一,环境卫生整洁,新的楼宇门、路灯、垃圾桶、智能电表箱、直饮水机配备齐全,小区内也被崭新的监控探头纳入视野;居民活动中心内,图书、党报党刊免费借阅……如此舒心的人居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忍不住要为小区点个赞,而这里的秩序井然完全得益于该小区的居民自治。
小区自治
在这里生根发芽
“你要是前两年来,看到的会是另一番景象!”几位居民介绍道,该小区始建于1995年,是榆次区首批安居住宅工程,占地面积2.78万平方米,共有业主231户、809人,小区面貌陈旧,管线老化,院内路面坑洼不平,乱搭乱建、乱扔垃圾现象十分严重。原物业亏损经营,最后撤出。小区面临无物业管理状况,停水停电经常发生,居民怨声载道。
曾经的脏乱差小区如今变身居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两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改造是必须的,但老旧小区的改造一直是个大难题,谁来“挑大梁”?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小区老党员王德军和李跃青等人站出来成立了自治小组,接下了这个“烂摊子”。他们开始对每户居民进行调查、摸排、走访,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并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指导下组建了7人的小区业委会。李跃青被推选为业委会主任,他说:“当初入伍是保家卫国,转业就更要为民服务,退役军人就得有这份担当。”
业主委员会成立后,他们对小区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摸排,制定了5个大项、18个小项的总体规划,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肯定。
方案制订后,业委会全体成员勇于担当,积极行动,动员小区居民参与到小区基础设施改造行动中。通过小区问题大家谈、整治措施大家提的方式,达成了“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品质”的共识。西南街道、新集社区负责人和小区业委会趁热打铁,业主自筹116万元资金率先行动,当时恰逢全区进行拆违治乱,区政府又扶持30万元,完成了小区的整体改造。
“小区居民自治,不仅改变了小区原先脏乱差的现状,更是以自治为途径让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小区第一阶段改造完成后,业委会又开始着手考虑更细节的问题。
一群热心人
在这里发光发热
小区改造工作开始后,拆违建,治乱象,个人和小区利益冲突不断,面对困难,业委会成员没有退却,继续耐心做居民的动员工作。
今年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再次给予资金支持,小区改建了活动室,添置了图书角等场地和设备,既满足了居民的精神需求,又方便了生活所需;规划停车位128个,粉刷了西院墙、楼体立面2300平方米,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整洁有序,更加宜居,因此带动了小区租金和房价上涨了36%。硬件环境由乱到治,软件环境由差到优,小区管理从无到有,小区居民相处更加和谐,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正是因为有了业委会的这群热心人,小区才会有质的飞跃,他们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事情放心上,让家园美起来,民心暖起来。(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