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不歇脚 小康路上不松劲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王建芳)从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至今,和顺县累计退出贫困村173个,减贫18728户50295人,贫困发生率由45.63%降至0.06%。2019年年初,和顺县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组对该县脱贫成效的评估验收,4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和顺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在刚刚结束的全省脱贫攻坚表彰会上,和顺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被授予“山西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这一份份喜人的成绩,是全县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为“脱贫攻坚”交出的满意答卷。
牢树一线思维 强化攻坚力量保障
2019年是和顺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之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月25日,县委召开了十六届六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农村工作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对全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40余次,制定出台了《和顺县2019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计划》,聚焦贫困退出全达标、脱贫成色上水平、乡村振兴起好步三大任务,持续推动各项工作往深里走、往细里做、往实里抓,奋力创建“全省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示范县”。
针对2018年扶贫项目资金缺口大的问题,和顺县委、县政府采取两条硬措施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力争到2020年底彻底解决落实脱贫攻坚项目资金问题,实现高质量、高标准脱贫。用好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2018年脱贫攻坚部分项目列入2019年、2020年财政涉农整合资金支出的通知》,将2018年脱贫攻坚部分项目列入2019年、2020年财政预算,统筹整合资金解决脱贫攻坚欠账,合力解决脱贫攻坚存在的各类问题。
2019年,全县投资1.5亿元,实施了148个产业项目,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6093名建档立卡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完成“双签约”,1911户4335人的签约率达到100%,对全县676户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进行了再排查、再检查,批复总投资为599.6万元的饮水提质工程项目19个……
聚焦重点领域 强化脱贫项目支撑
2019年全年,和顺县委、县政府始终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态度决心和落实“四个不摘”政策的毅力信心,顺应脱贫格局新变化,立足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际:撬起脱贫攻坚“支撑点”,产业项目脱贫一批;打好脱贫攻坚“绿色牌”,生态扶贫脱贫一批;构筑脱贫攻坚“新格局”,光伏收益脱贫一批;盯准脱贫攻坚“增收靶”,消费扶贫脱贫一批;壮大脱贫攻坚“增规模”,后续产业脱贫一批;金融扶贫机制“求突破”,小额信贷脱贫一批;创新脱贫攻坚“金点子”,党建带工建脱贫一批,筑牢脱贫攻坚“兜底网”,深度贫困脱贫一批;创新运用扶贫“好政策”,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和顺县委、县政府投资7500余万元,在两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附近建设了1600个食用菌大棚和两个扶贫工厂,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做到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两个扶贫工厂目前已有山西和衣顺裳制衣有限公司、和顺县英明塑料制品加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驻并进行生产,提供422个就业岗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263人,占比62.32%。
青城神堂峪村民王世芳说:“这是专门为妇女建的工厂,我的针线活不赖,平时在家就喜欢绣鞋垫,一年也要挣个两三千元,住进这车间一年赚个七八千元不在话下。”
在康阜家园小区内,县劳动就业中心和承揽搬迁工程的几家企业在为居民介绍着企业用工情况。建安集团董事长白世斌说:“县里规定每承建100平方米,就要帮助一个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只要大家愿意劳动,我一定提供方便。”
在离小区不远处的食用菌大棚里,种植户张彦明正在翻动着平菇菌棒,在他眼里,那些正在努力生长的菌包,是他致富的“金元宝”。
“巩固+提升” 持续增收奔小康
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是巩固提升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顺县围绕产业项目和增收效益,补短板找差距,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
该县一方面加快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步伐。创建了以平松乡的山西宏田嘉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油料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马坊乡的晋中盛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园、以横岭镇为核心的绿禾生态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银河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现代肉牛产业园。产业园区建设带动1.87万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加大以牛为主畜牧养殖建设力度。立足“一园两区一基地”的畜牧业发展思路,集中发展了肉鸭、肉鸡等现代畜牧养殖项目26个,带动3300余个贫困户9000余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元。
阳光占山河醋业的张建平正将一箱箱的CUCU醋装上车,另一边工厂的园区内,张建平的爱人也在自己的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今年47岁,是阳光占北鱼沟村的贫困户,2018年和妻子一起来到了山河醋业打工,他告诉笔者:“以前在村里就是种点玉米、土豆,农民就是靠天吃饭,年景好的时候7亩地也就是挣个5000元左右,山河醋业来了以后,鼓励我们改种高粱,由县财政每亩补助200元、咱企业补助200元,2018年的收入翻了一番。加上我和爱人在这的打工收入,每月又可收入近4000元,如今的日子真是过得有滋有味。”
百尺竿头再奋进,中流击水正当时;脱贫攻坚风正劲,砥砺奋进再扬帆。精准发力、深处着力、坚持定力、开足马力,全县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齐心协力打好组合拳,和顺人民正步履铿锵,携手迈向小康之路,谱写着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