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真硬核,融梗柠檬谁觉得。霸凌第一九九六,块链不知太难了。”2019年12月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以“打油诗”的形式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十条流行语入选。
“2019年还是流行语的‘小年’。”《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表示,“全民流行语”较为少见,流行语的“区块化”态势十分明显。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流行语。
作为语言文字的研究与普及型学术刊物,《咬文嚼字》的编辑部经常能听到关于流行语词的讨论。这些讨论有从读者的社会生活中来的,也有从网上延伸至网下的。而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内部也存在分歧:年龄比较大的编辑较关注“政经类”流行词,80后、90后编辑较为关注情感类、生活类流行词,“话语体系”完全不一样。
据悉,2019年出现的高频词汇从“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方面体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反映时代特征。俗话说流行的语词是时代的“脚印”,是时代在语言生活中留下的“痕迹”。2019年入选的“文明互鉴”“区块链”“××千万条,××第一条”“996”“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等均反映了这一特点。其中,“文明互鉴”是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提出,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再次强调这个主张,使这个词在随后一段时间红遍了大江南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则是由爆款综艺节目《中餐厅》中“店长”黄晓明带火的,随后它广泛地被用到了人们的社交生活中;“××千万条,××第一条”则是从电影《流浪地球》这个话题性大片中出现并流行开的……这些语词鲜活地反映了2019年的时代特征。而在抽样统计数字上比较靠前的“打卡”“快闪”“逆生长”“脱粉”等,尽管流行度也很高,但在时代性上似乎已经陈旧了,不能作为2019年新出现的某种社会风向的代表,此次未能入选。
其次,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是社会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语言文学界一贯主张,评选流行语,不仅是在向社会推荐一个语词,也是在向社会推广语词所反映的价值观。《咬文嚼字》评选年度流行语,一直将“弘扬社会正能量”当成核心标准。2019年入选的“文明互鉴”“区块链”“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等,就明显体现了这一点。“996”“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等等的流行,其实反映了人们对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评态度。
流行语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国人的语文生活。评选流行语,选的是优雅、美丽的语言词汇。结构、含义、用法上是否有“创新”价值,理应作为评选流行语的重要标准。2019年,还有许多条目的流行度很高,比如“盘它”“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与你无瓜”“夸夸群”“爱的魔力转圈圈”等等,都是因为语言上的“创新”能力不够而最终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