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 近年来,榆社县委、县政府着眼于全县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边远散小”深度贫困村居多、“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突出的特殊贫困现状,自我加压,积极作为,将易地搬迁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和关键性举措,坚决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截止2019年11月,共实施4029户、9614人搬迁任务,占到晋中市搬迁人口的三分之一,完成9个集中安置点主体建设任务,是榆社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搬迁安置。
为了落实好这项惠民工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搬的出、稳的住、有岗位、能增收”,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群众作为”的基本思路,围绕各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以建设培训就业中心或就业实训基地为主要形式,积极培育发展后续产业。全县9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发展了就业实训基地(扶贫车间),成为搬迁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主渠道,有力的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
为全面推进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实训基地(扶贫车间)建设,切实做好搬迁人口就业增收,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以乡镇为主导,提出就业实训基地(扶贫车间)发展规划,扶贫、住建、工信、人社、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统筹推进实施,在全县规划建设的就业实训基地(扶贫车间)共5处10个车间,形成了以乡镇为实施主体,工信局牵头负责规划和业务指导,住建局负责建设指导,扶贫办、财政局统筹资金安排,人社负责就业培训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县就业实训基地(扶贫车间)的建设发展。
在工作规划建设中,财政加大扶贫力度,统筹安排全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车间建设资金2775万元。目前,箕城(6个)、云竹(1个)、社城(1个)、河峪(1个)共4处9个车间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就业岗位的增加,群众的思想观念发展了很大变化,小农意识也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加快而改变,昔日“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
全县规划建设的10个扶贫培训就业中心(扶贫车间),已投运6个,目前共吸纳就业627人,其中贫困入ロ327人,人均工资1600元,实现稳定脱贫的效果。箕城镇还有3个扶贫车间即将投入运行,近期可安排就业人口500余人。随着贫困人口观念的转变、现有贫困人员就业带动和扶贫车间生产规模的扩大,将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加入到扶贫车间中去,不断提高带贫减贫效应,让更多贫困人口拔掉“穷根”、摘掉“穷帽”。极大推动了全县产业工人增长速度,更保障了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成为榆社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一大亮点,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