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赵家强 梁丽莉)这里是平遥古城进出的主动脉,这里是疫情防控“平遥阵地”的重要管卡,也是平遥“内防输入,外防输出”的C位。这里就是G5高速出入口,也就是俗称的“平遥高速口”。张海亮,就是这个枢纽位置的“掌门人”。
张海亮,平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长。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后,为了守住这道“大门”,身为共产党员的他连续半个多月带头扎在防控一线,从大年三十开始就没歇过一天;面对家属的牵挂与担忧,他无法割舍的仍是手头的工作……特殊时期、危急关头,张海亮用行动与坚守,书写交通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主动请缨,管控中担当
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动员令后,张海亮第一时间向大队党支部请战。“张海亮主动请战到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一点也不意外,他是大队青年民警的一面旗帜”同事们如是说。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渠道,根据交警大队对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张海亮根据辖区地域广、流量大的特点,认真组织实施交通管控措施。在高速出入口,设置车辆检查和体温监测点,联合防疫、环卫等部门,对必需入境车辆人员实施消毒、体温检测、台账登记等工作,并对其它车辆进行劝返。在火车站、汽车站、医院周边等重要路段,成立机动小分队开展巡逻管控,全力保障应急、医护救援通道的畅通。
严明的纪律是事情成功的重要保障。为了推动防控措施落实,他坚决扛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担当,迅速启动战时工作机制,强化值守应急,严格落实值班带班备勤制度,全力处置疫情期间涉及交通管控的突发事件。对交通管控组交办的任务,他主动认领、不讲条件、快速响应、协调联动、迅速处置,确保各项紧急任务不折不扣得以完成。在他的带领下,城区中队连续奋战,劝返车辆2000余辆,保障民生、物资、医疗车辆200余辆及时通行。
率先垂范,一线上淬炼
面对突发的疫情,平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共产党员,张海亮吃苦在前,率先垂范,带头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带动了全中队人员都能全部坚守岗位。
张海亮所负责的G5高速出入口,人流车流巨大,是平遥联系外界的主动脉。1月24日起,他就带领中队执勤民警坚守在京昆高速公路平遥出入口疫情防控点位上。工作时间,他坚持天刚亮就早早来到中队,穿好执勤服、戴好口罩和护目镜,赶往他的“大门”。工作时间,坚持人不离“口”,困了就在值班室打个盹,饿了就吃桶方便面,全身心投入防控工作。
随着疫情的发展,每天经出口进入平遥的民生、医疗物资、医疗救护等车辆不断会有,张海亮瘦弱的身躯挺拔,在检查点忙前忙后,来来回回穿梭,重复着车辆信息检查、人员检查等相同的动作,不知疲倦。随着复工、返工时间的到来,为了不让疫情扩散外出,他的工作量又加大了:苦口婆心劝返存在侥幸心理的车主安心居家。并肩战斗的同事们眼中,张海亮那不知疲倦的身影,就是大家的主心骨、风向标。
积极作为,服务中收获
张海亮是个热心的人,也是个细心的人,在每一次执勤检查中,他都会提前注意观察,检查点哪里是最佳管控点、如何有效分流交通、怎样提高通行效率。在他的努力下,检查点的工作井井有条,好多棘手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2月1日,一辆载有病危人员的车辆经高速出口驶入平遥,该车驾驶人手持转院证明,心急如焚,要求执勤民警帮助其快速通过。张海亮走上前去了解到该特殊情况后,指挥民警为该车优先登记、检测,在最短时间内让该车完成检测后离开检查点,并用对讲机让沿途交警注意车辆东西,确保顺畅。2月2日,张海亮在检查点督导检查时,一位群众又是手持转院证明,跑来向他求助:“我的孩子发烧达到40度了,要转院到太原,求你们帮忙让我快点上高速!”接到群众的求助,张海亮特事特办,立即安排民警对该群众所乘车辆进行消毒、对全部人员体温检测、登记后,开启“绿色通道”让该车辆迅速驶入高速。
在同事眼中,他还是“后勤部长”,在大家辛苦付出的时候,总能看到他带来的丝丝暖意:烧热水,帮刚换下班的民警倒水、泡放方便面。看在眼里,大家热在心里。大家知道,正是他的付出,检查点的民警、辅警才能及时有热饭吃、有热水喝,检查点的各项防控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凭依作为,他也收获了群众和同事的“点赞”。
疫情就是警情,警情就是命令。连日来,张海亮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一心扑在疫情防控工作上,无论多累,他总是困难时候战在前,危急关头冲在前。面对家人的关心和同事们对他的关爱,他说:“当前疫情防控任务重,疫情在前,警察不退,无论多难,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胜利一定会到来!”
正是有许多张海亮这样的好民警设卡“掌门”,截止目前,平遥县无一例输出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