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五年脱贫攻坚交出满意答卷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法制民生
晋中市五年脱贫攻坚交出满意答卷
2020-05-14 08:57:35    来源:晋中日报

一张蓝图描绘到底 减贫目标基本实现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硬任务来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带着一级抓,一张蓝图绘到底,尽锐出战,合力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春来步急,乍暖还寒。进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脱贫攻坚在收官之年多了一道沟坎、一些波澜。为此,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交好军令状作为头等大事,确立“确保成色交总账、守住底线攀高峰”的总体思路,紧紧咬定“一个目标”,深化拓展“三大机制”,全力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推进“28项工作”,战贫战疫两手抓、两手硬,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收官战“两场战役”。

翻开我市脱贫攻坚的历史档案,可以清晰地看到:2014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农民共有26.76万人、贫困村673个、贫困县4个。其中左权县、和顺县为国定贫困县,昔阳县、榆社县为省定贫困县,贫困发生率11.4%。

如何使这些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民、贫困村和贫困县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回首我市过去五年脱贫攻坚走过的历程,可以欣慰地说:我市交出了一份经得起检验的成绩单——

脱贫投入持续加大

保持资金投入,惠及更多农民。2015至2019年,中央、省、市、县四级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88亿元。2014至2020年,全市累计实施扶贫项目1万余个,其中产业类项目4590个。2016年以来,全市共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0.13亿元,惠及3.49万个贫困户。按照“一村一队、一队三人、五天四夜”的扶贫要求,全市共派出1236支驻村工作队、3721名帮扶干部、750名第一书记,在实现67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市还向563个非贫困村派出了工作组。

贫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脱贫攻坚的强力支撑下,全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其中2017年增长10.7%,2018年增长14.1%,2019年增长16.7%,分别超过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3.7个、5.2个和6.8个百分点,2019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贫困农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脱贫支撑更加稳固

五年来,我市通过狠抓“五个一批”,使脱贫支撑更加稳固。

——产业带动明显增强。12.85万名贫困农民依靠产业增收,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光伏扶贫电站171.43兆瓦,惠及721个村、4.16万口人。确定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33个,9个扶贫任务县全部建立了电商产业园,培育认定扶贫龙头企业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个。

——易地搬迁全面收官。全市新建集中安置点26个,158个深度贫困村实现整体搬迁,2.65万名贫困农民挪离穷窝,喜迁新居。

——生态扶贫尽释红利。全市累计带动6.97万名贫困农民增收,实现“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

——教育扶贫应助尽助。全市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体系,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社会保障应兜尽兜。全市20.2%的贫困农民享受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

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明显改善

变化大不大,数据来说话。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率、村通客车率全部达到100%。所有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电率达到100%,673个贫困村互联网或手机信号实现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4%,完成了83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程。1019个村级卫生室全面达标,农村存量危房应改尽改。贫困地区农民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基本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实现了静态清零、动态管理。

疫情影响坚决克服

面对新挑战,统筹两不误。今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且符合条件的用工企业给予奖补,共支出奖补资金2100余万元。实施企业帮扶、市政项目、涉农项目、公益岗位、农村产业、劳务安排、“爱心”岗位“七个一批”工程,打出了就业组合拳,全市返岗务工贫困农民达到8.34万人,占到2019年底务工人数的103.36%。与此同时,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多措并举支持扶贫企业复工复产,到目前,全市27家扶贫龙头企业、20家扶贫工厂全部复工复产。采取“五进九销”措施,全面破解农产品滞销问题。对症下药保障贫困农民生产生活,确保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减贫目标基本完成

狠抓“三落实”,确保减贫实效。2014至2019年,全市累计脱贫23.9万人、退出673个村,昔阳县、左权县、和顺县、榆社县先后脱贫摘帽。至此,全市贫困农民减至1279人,67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055%。

脱贫工作获得认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了驻村帮扶积分制管理、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党建带工建·同心促脱贫”、“1+4”精准帮扶、党政领导班子包保责任制、激励容错“四个区别对待”、举全市之力支持榆社、五县对口帮扶、非贫困县明责清底对标整改等一系列“晋中经验”。

春潮澎湃风正劲,扬帆远航正当时。目前,全市上下正以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为新的起点,迸发出更加磅礴的力量,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记者 李喜涛

[编辑:段瑞]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http://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