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强人选派到基层 在脱贫一线考察干部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通讯员 梁朝波)近年来,晋中市坚持把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培养使用干部。把最强人选派遣到脱贫一线,补齐配强扶贫干部队伍,让优秀人才敢打硬仗、打胜硬仗。全市1288个帮扶单位精中选精、强中选强,选派911支工作队、3721名驻村工作队员,覆盖全市673个贫困村和238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同时,多措并举强化驻村帮扶干部队伍建设,确保精准帮扶出成果、出成效,有效地推动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首先,围绕“三种模式”,学用结合提升能力。为更好地提升驻村干部的能力素质水平,晋中市坚持学用结合,搭建平台、创新载体,促进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
常态培训。把驻村干部纳入乡村干部培训总体规划,结合“领头雁”培训,对驻村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普遍开设“夜技校”,常态化培训驻村干部。按照市级示范培训、县(区)分级培训要求,今年以来,市县组织驻村干部培训2401次,参训人数达1.92万人(次)。开设“夜技校”750个,培训人数4.44万人(次),每位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接受培训达3次以上。
互动交流。以县为单位建立临时党组织,由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直接管理,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工作经验交流会等,为他们相互学习、交流提高搭建平台。通过互相学习,进一步开阔思想、拓宽思路,带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
实践锻炼。通过让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全面参与乡村两级各项事务,促进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今年,全市各级帮扶干部对接贫困户8万户,对接次数26.6万次。对接非贫困户10.4万户,入户次数11.6万次,入户走访排查问题859个,出台针对性政策举措394条,问题整改率达到100%。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引导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三零”村,全市673个贫困村有645个村已实现“三零”目标。
其次,依托“三项机制”,从严从实加强管理。全市实行全程记实、积分倒逼、分级考核“三项机制”,从严从实加强日常管理,真正实现了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全程记实机制。以工作日志的形式,逐人建立工作档案,全程记录驻村干部在村任职履职工作情况,对调查问题、反映情况、民生实事、心得体会、思路打算及重点工作等分门别类进行记录。
积分倒逼机制。结合全市脱贫攻坚实际,在全省率先出台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积分制管理办法并进一步修订完善,对140个市直单位、4个驻县大队长、9个任务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进行考核。严格对帮扶单位及其派出帮扶力量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内容突出“精”,工作纪律突出“严”,履职考评突出“实”,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机制、考核制度,使真干事的人受褒奖,让混日子的人受惩戒。
分级考核机制。从严落实“每月巡查、半年测评、年终考评”机制,采取乡镇党委日常考核、县(区、市)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对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4个贫困县测评成绩,对16个市直帮扶单位进行“点对点”提醒,督促整改落实。
再次,推行“三个一批”,宽严并济严明奖惩。全市坚持宽严并济原则,以选树一批、提拔一批、问责一批的方式,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对干不好的警示惩戒,干得好的表彰奖励,激发驻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选树一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去年,推荐目标责任制考核年度优秀等次县处级干部19名,全市担当作为模范个人4名。今年,在全市推荐选树了省政府办公厅、市纪委监委、市公安局等驻村帮扶模范单位和郭宏伟、王文军、边红英、连心等一批模范工作队员、驻村第一书记典型。
提拔一批。坚持鲜明的用人导向,对那些在脱贫攻坚一线敢作敢为、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优先提拔使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累计提拔使用驻村干部369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15人、市县级表彰226人。今年以来,新提拔使用驻村干部22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21人。
问责一批。今年以来,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先后两轮组织20个检查组对9个任务县进行常态化明察暗访,并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全市各级开展督查暗访22次,通报单位197个、个人140人,调整76人,召回10人。
通过加强驻村帮扶干部队伍建设,全市驻村帮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4年,市委干部下乡领导组办公室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2016年至2019年,我市驻村帮扶工作连续4年被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好”。我市紧紧围绕提高帮扶成效,狠抓帮扶干部队伍建设,为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