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美好乡村 共享美好生活——灵石县坛镇乡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工作纪实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县市动态
共建美好乡村 共享美好生活——灵石县坛镇乡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工作纪实
2020-12-09 09:50:00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赵睿智 许越峰)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是提升城乡形象,改善居民环境卫生面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位于灵石县西南山区的坛镇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2017年以来,坛镇乡依托自身环境优势,按照灵石县委、县政府部署,紧紧围绕“以创促建、以创促改、以创促管”的工作思路,启动了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工作,打响了一场以“改善面貌、提升品位、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为主题的全民“创卫”攻坚战。

今年8月,坛镇乡成功获得“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历时3年的“创卫”工作,让乡村面貌显著改善、环境卫生改观的同时,群众的卫生意识、文明程度得到增强与提高。

“方便”变方便 垃圾也有家

“我家现在的卫生间,瓷砖贴墙铺地,马桶洁净,没有一丝异味,自从有了无害化户厕,生活确实变得更加方便了。”坛镇乡居民李凤艳说。

在“创卫”工作开展以前,坛镇乡大部分村民的厕所都是传统旱厕,味道大、不卫生。“创卫”工作开始后,全乡对村民家中的旱厕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整洁的抽水马桶,工作人员还经常上门宣传,引导群众养成随手冲厕所和勤洗手的习惯。如今,坛镇乡每户人家都用上了无害化户厕,居民的户内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观。

为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除旱厕改造外,坛镇乡还在各村外修建了垃圾中转站,乡里每隔六七户都有一个垃圾转运池,每周由乡里的垃圾清运队对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居民们也养成了自觉将垃圾投放到规定地点的习惯。

旱厕改造和垃圾处理是乡镇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提升的最好体现,坛镇乡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的成效上,继续致力于打造生态、卫生、宜居的乡镇环境。截至目前,无害化户厕和垃圾容器已经覆盖全乡,切实提高了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卫生素养。

坛镇乡工作人员在居民家中宣传“创卫”倡议书

健康系民生 卫生促和谐

在坛镇乡中心卫生院门口,两个黄色医疗垃圾桶上面贴着“废弃防护用品临时存放点”的标识,前来就诊的群众都自觉将废弃的口罩扔到垃圾桶内。

居民们的防控意识虽然增强了,但是口罩随意丢弃的现象仍有发生,这样不但污染环境,也易引发各种病菌的“二次传播”。为此,乡卫生院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月、组织志愿者等活动,向乡镇居民宣传病毒二次传播的危害,告诫居民不要随意丢弃口罩等防护用品。

在“创卫”工作中,卫生院积极响应号召,扎实开展居民卫生宣传和动员工作。同时,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中,卫生院也是首当其冲,率先更换了清洁燃气锅炉,为推进“创卫”基础设施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技术人员在锅炉房调试燃气设备

来到卫生院锅炉房,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机器,锅炉房内干净整洁,工作人员张耀说:“这台锅炉烧的是天然气,以前燃煤锅炉需要上煤、除渣、脱硫除尘等工序,所需人力较大,实施‘煤改气’后,锅炉燃料为管道输送,且燃气锅炉的自动化程度高,基本为全自动控制,锅炉房里也是干干净净的,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立足民需 持之以恒

在“创卫”工作中,坛镇乡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等问题,先后完善了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病媒生物防制、水源地保护工程及便民市场等15项“创卫”配套工程,总投资1900余万元。

居民是否答应、是否满意,是坛镇乡评价“创卫”工作成果的标准。从“创卫”工作启动之初,坛镇乡党委、乡政府就把宣传作为赢得广大群众支持、参与的重要抓手,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促使全民参与的氛围不断延展,在创建国家卫生乡镇3年来,乡镇居民满意率达到97%以上。

“创卫”不易,“守卫”更难。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坛镇乡党委、乡政府将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村民卫生素养,促进乡容乡貌持续改观。

[编辑:梁美萍]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http://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