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县卫健系统一线医务人员防疫工作纪实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县市动态
和顺县卫健系统一线医务人员防疫工作纪实
2021-02-01 08:00:36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王建芳)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的那一刻开始,和顺县卫健系统的医务工作者便身先士卒,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之中有与妻子在疫情战场上并肩作战的隐形“公卫人”;有身先士卒的检验科“老将”;有守护一方净土的“消杀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词美句,只有爱岗敬业、冲锋在前的信仰执念,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留下一个个感人的身影、一幅幅温暖的画面。

隐形的“公卫人” 

在该县康家楼出省检查站口,身着防护服的张高翔和队员赵志大认真对出省的车辆驾乘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不漏一车不漏一人。这样的工作场景,从1月11日持续至今。

张高翔是该县医疗集团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副主任。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同时也是一名预备党员,他积极主动申请到康家楼疫情防控卡口执勤。从1月11日设置检疫站以来,4名医疗集团的医务人员分成两组,联合公安、交警,落实24小时检疫查控,对过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码、行程码的登记。虽然天寒地冻、身心疲惫,站点环境简陋,但大家还是坚持着,毫无怨言,齐心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全力以赴。

虽然是个“90后”,但是张高翔已经有着7年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经验,平时最多的工作就是不厌其烦地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院居民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家庭医生签约等日常琐事。疫情当前,他们冲在一线,更像一群护佑公共卫生的“隐形人”,默默地守护着大家的健康安全。张高翔和他的同事一起,为群众砌起一道“防疫墙”。

张高翔的爱人王亚利,是县人民医院的内科医师。疫情发生后,她不顾家中8个月的孩子,第一时间请缨参加对未落实核酸检测结果的病人进行照顾,忙起来,常常忘记吃饭。

因为工作性质,夫妻二人总是聚少离多,但相互之间从来没有任何埋怨。疫情以来,他们虽然相互挂念,但往往也只是在休息间隙发一条微信、一段视频。“你那边怎么样,晚饭吃了吗?小心点,注意防护!”“你放心,我没事,你也要注意安全,加油!”

忙碌的日子总是那么充实,在休息的间歇,张高翔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要求, 严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做好卡口的疫情防控。我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身先士卒的“检验人”

为了应对疫情的发展,与时间赛跑,从1月8日至今,和顺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中心主任、副主任技师柳瑞红身先士卒,带领全科14名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承担并完成近百个常规检测项目的同时,全员每天轮流进行2-3个批次的新冠核酸检测,做到了24小时不停机,保证收到标本后12小时左右准时发出报告。

为了更快让大家拿到结果,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排除每一位病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入院就诊的患者群体负责,也为各科室的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可靠依据,1月8日当天,他们就完成了550多个常规核酸检测,平日在柳瑞红眼里“个性鲜明”的80、90后队员们,面对困难没有丝毫畏惧,奋战在防疫一线,成为检验队伍实实在在的主力军。

检验科除了处理普通病人标本,还要对核酸检测标本进行处理。整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要经过标本接收、样本灭活、试剂配制、核酸提取、核酸扩增、报告分析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尤其是标本开盖进行核酸提取环节存在高浓度气溶胶感染的风险,需要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检测人员必须采取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穿连体防护服、戴护目镜、N95口罩、三层手套、两层鞋套。为了节约防护服,平均每人着三级防护连续工作4至6个小时不吃不喝,实验结束出来后汗水常常浸透衣服,脸上、脖子后留下重重的压痕,双手被汗水泡得发白。

柳瑞红感慨地说:“自疫情发生以来,在院领导的部署安排下,我们检验科接到核酸检测的任务,虽然面临的压力大,工作强度高,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喊累,非常时期,凝聚力更强了,而且所有人员是前所未有的团结,非常让我感动。我们全体人员承担了这项工作重任,就一定会尽责做好核酸检测,为疫情防控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从事了32年检验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高强度的工作让柳瑞红犯了低血糖的老毛病,晕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清醒后,她动了动扭伤的右脚,继续奔跑在接受标本、录入信息、发送报告的路途中。

在疫情防控的队伍里,还有不少像柳瑞红这样的“老将”,他们冲锋在前,为全县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年轻的同事们都称他们是“定心丸”,只要他们在,再难的工作也能顺利开展。

主管检验师孙兰香说:“自从核酸检测工作开始,主任一直日夜陪伴在我们身边,看到主任的身影,我们就放心了,有这样一位尽心尽责的指挥员在,有这样一位关心关爱我们的战友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

守护一方净土的“消杀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闪光耀眼的名字,却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他们没有慷慨的豪言壮语,却有着朴实无华的言行,防护服、超低量喷雾器是他们的武装,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用行动为我们守护着“一方净土”……他们就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消杀人员。

34岁的李高原在和顺县疾控中心应急处置小组中承担着疫区、疫点消毒消杀组和健康教育宣传组两个小组的组长。1月6日凌晨12点,消杀组接到任务,需要到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一缘酒店进行消毒。李高原和队员李彩英整装出发,穿起厚厚的防护服,背起近40斤的喷雾器,把整栋楼的每个隔离房间、各个区域和公共场所进行了地毯式消杀,连续作战5个小时,消毒面积5000㎡。截至目前,累计消毒34次,消毒面积68000㎡。

该县疾控中心的消杀组共有4人,李高原作为消杀组长承担了更多的消杀工作。经过平时的千锤百炼,他熟练掌握了传染病消毒消杀方法、消毒液的计算配比、消毒流程步骤等基本技能,真正做到“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在工作中,他们要面临消毒剂和病毒的双重威胁,尽管严格自我防护,但刺鼻的消毒剂仍然会被吸入,同时也刺激眼睛。消毒面积大,作业频度高,这样的接触,不亚于一次“生化实验”。每天,他们要背着消毒药水把隔离点里所有的区域消杀一遍,相当于每个人大概走3公里,再加上增添消毒水,每次他们不停脚至少需要3个小时。由于连续负重工作,防护服又密不透风,一天下来自己的衣服基本是湿的!

就是这样一群看起来普通的平凡人,在不知不觉中,切断了公共场所和污染区域的传播链,守护了“一方净土”;正是这些平凡人,面对疫情挺身而出,拼尽全力燃烧自己,温暖世界。

净一方土地,守一方健康。对此,李高原无怨无悔:“我们消杀组的队员们,每当接到奔赴现场执行消毒任务后,从未犹豫,随叫随到,积极执行上级的安排部署。大家配合默契、分工明确、全身心投入,奋战在外防输入的最前线,我们甘愿当好‘守门人’、‘消防员’,愿以恪尽职守的实际行动彰显初心,用汗水诠释责任和担当,圆满完成各项消毒消杀任务。”

[编辑:梁美萍]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http://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