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王雪琴 张卉)“十三五”期间,灵石县围绕文化、文物、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夯实文化基础,加强文物保护,发展旅游产业,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学苑居委的这个文化场所于2016年正式投入运行,五年共接待周边居民2万人次。”西城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学苑社区负责人王晓芬说。该文化活动中心占地600平方米,每天都有居民来这里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参加各类活动。
学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只是该县“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灵石县实现了文化站(室)、286个农村(社区)书屋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硬件设施均达国家标准,2019年,灵石县入选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此外,县文化馆跃升国家一级馆,非遗馆投入使用,与图书馆、博物馆形成了以“四馆”为核心的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随着全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年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其中围绕传统节日和节假日,推出“迎新春有奖猜谜”“正月十五闹元宵猜灯谜”等一系列文艺活动;深入挖掘以禹王文化、介子推忠孝文化、梁中靖廉政文化、王家“家”文化、高地原红色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形成一批以家文化特色小镇、介林忠孝文化教育基地、高地原烈士陵园等为代表的优质文化产业项目,以“盛康源”枣酒、隆聚和泥塑、灵石刺绣等为代表的非遗产业项目;广泛开展民俗演艺、文体竞技、群众汇演等活动,形成一批具有文化辨识度的乡镇一级农民艺术节和村一级特色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十三五”期间,灵石县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景区景点建设步伐,使文化和旅游产业逐步成为该县的新型产业、朝阳产业,为该县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王家庄园正是其中之一,通过精心打造、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成为该县对外宣传的一张“新名片”。
据了解,王家庄园集团公司2017年提出打造“灵石之光煤炭主题馆”,于2020年元月正式对外开放,一直坚持“转型发展与文旅创新”两步走,聚焦转型发展开拓进取,聚焦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聚焦乡村振兴、休闲农业精准发力,聚焦研学教育事业全面跟进,更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努力打造灵石县转型发展与文旅创新标杆品牌。
“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30亿元用于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石膏山景区、红崖峡谷景区、崇宁古堡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少林资寿寺文化园、王家大院5A景区创建等项目有序推进;隆聚和泥塑、老古董布艺、灵尚绣品、莱青山馆等一批非遗文创项目迸发出新动力;一批乡村休闲农业项目发展态势良好;夏门古堡、董家岭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修复工作持续推进。
截至目前,灵石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08处,其中国保6处、省保1处、市保4处、县保6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名村2处;全国十佳明星景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3A级旅游景区1处;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名村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5处;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10余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8项,其中省级8项、市级12项、县级4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