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张新艳)昔阳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延展产业的内在潜力,挖掘激活主体的内生动力,强化产业支撑、人才支撑,蹚出了一条极具昔阳特色的农业产业脱贫之路。
“现在正是升温阶段,升温后松土,然后打杀虫剂。每天都很忙,现在比出去打工挣的钱多。”王彦青是昔阳县李家庄乡王家山村的村民,自从村里办起了合作社,便积极加入,靠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如今的他,一年四季都在村里的大棚干活,着着实实成为产业扶贫的受益人。
村里和王彦青一样享受到产业扶贫红利的还有很多,大家在合作社桥梁纽带的带动下,依托“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依靠劳动和入股分红的形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据了解,王家山村现有合作社2个,提供就业岗位52名,每人每年可增收6000元。村里有469户加入了山水农牧合作社,每户每年分红200元。在大家的共同经营下,村里种植、养殖都发展得很好。村民有了增收渠道,幸福感显著提升。
王家山村村民王胜棠高兴地说:“我现在有20多只羊,一只羊利润1500左右,一年下来能挣3万元左右,感觉生活挺有奔头。”
王家山村是昔阳县产业扶贫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昔阳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治本之策和重要抓手,自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出台产业扶贫政策,增加产业扶持项目,持续壮大特色产业覆盖面,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精准对接。产业政策有保障,增收渠道得拓宽,越来越多的农户搭上增收致富“顺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