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新华展示她种的西葫芦
刘志忠爱人在打包黄瓜
科芯公司的茄子大棚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阴娜 郭晓云)十二月的太谷,天空湛蓝,北风劲吹,寒意十足。范村镇闫村成新华的西葫芦大棚里却温暖如春,两个工人在忙着采收,她麻利地打包装箱。“这棚西葫芦是九月份种的,十月份就上市了,还能种到一月底,一天收一千多斤,活儿得紧着干,其他几个拱棚都拉秧了,歇不了几天又得种了,当菜农,一年没有几天休息日。今年冬天的西葫芦两块多一斤,行情赶得不错。”成新华说得含蓄,但言语间的开心却是掩饰不住的。
棚外的园区里,因为立冬大雪压塌的两个大棚空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着抢修,这是村委主任成小五的大棚,“棚太大,那场雪又急又大,来不及清理就压塌了,重建也得两三个月,重建肯定得建得更加坚固、更加科学一些,争取尽快建成投产。”
工人们抢修大棚
园区东面的空地里,人来车往热闹得很,很多人在选择新建大棚的位置,虽然是冬天,可这里没有一点冬闲的气氛。成小五称,以前村里还有一部分人依靠运输谋生,这两年村里的大棚发展得好,一户种上4-5亩的一个棚,3-4个月的纯利润都在十几万块钱,用农民的话说是相当保险,比养货车的风险要小得多,好多以前“养车”或做生意的村民就都返乡回来种大棚了,像刘志忠、成健康等人的大棚已经见了效益,他们的带动力也是巨大的。“以前的村民是县里给补助才建棚,现在自发地开始建大棚,去年光拱棚就建了100多亩,今年又新建了100多亩,全村共有3000多亩土地,2000多亩已经全部种了大棚,现在主要在沟里发展,直接就种到范村地界了,我们计划再努力几年,让全村都种成大棚。”成小五信心满满地说。
说起这个园区,成小五感慨万千,闫村人种大棚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规模一直不大,2018年底,在多番考察后,闫村村委一帮人下决心带领村民发展连栋拱棚。万事开头难,对村民来说,建连栋拱棚一缺经验、二缺资金,面对村民的质疑,村干部边解释边想办法。他们明白,有些事自己干好说,但要带领大伙一起干、干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村党支部书记成臻刚、村委主任成小五自筹资金,加上村集体的一部分投资,流转回连片土地,然后租赁给大户耕种管理,希望用示范的力量,坚定大家发展的信心。前年9月,村民成卫兵建起一个西葫芦连栋拱棚,从9月一直卖到12月,卖了9万多元钱。去年,他的连栋拱棚发展到6个,最大的棚有6.5亩,以西葫芦为例,从4月初一直能卖到6月,每个月大约能卖6万多元。村民看到了实惠,也看到了决心,纷纷要跟着一起干。成臻刚说,今年大家发展连栋拱棚的积极性特别高,村里已经建起600亩连栋拱棚园区,有人的一下子就包了几十个棚,最大的西红柿棚面积达到15亩。在种植模式上,从一开始单一的冬棚种植,逐步发展到如今的春提早、秋延后和冬棚种植三种模式,真正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供应的目标。目前全村建有大棚、拱棚800余座,面积2100余亩,基本达到了户均一棚、人均一亩的规模,名副其实地成为山西农谷设施蔬菜发展的排头兵。
村民们抓紧时间新建大棚
菜农都知道,种菜的不如贩菜的,为了保障村民的稳定收入,村“两委”干部把为群众解决“卖菜难”当作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加强园区集约化种植、规范化管理,一方面成立专班蹲守太原,为闫村蔬菜“找婆家”,为省城“菜篮子”作贡献。村“两委”干部风里来雨里去,“闫村蔬菜”在省内外市场上渐渐打出了响亮的品牌。2018年,太谷区抓住全市大力推进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的宝贵机遇,由区政府投资22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近300万元,在闫村建起了蔬菜集中批发市场,集蔬菜经纪、收储、运输、销售为一体,彻底解决了制约农民的“卖菜难”问题。这个市场分为两层,一层的摊位全部租赁给投资商,村里每年只收投资商少量的租赁费,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发展壮大积累。市场常年驻扎着全国各地的蔬菜经纪人,源源不断地把新鲜的“闫村蔬菜”通过这里分拣、包装、运输、销售。每年有12万吨蔬菜从闫村的地头走向全国各地市民的餐桌,闫村名副其实地担起“菜篮子”的称号。
闫村蔬菜交易中心
闫村全村有2000多人,从事蔬菜种植的达到一半以上,村里建有四个种苗厂,二十多名蔬菜经济人,从建棚、育苗、肥料供应、大型包装厂、运输等产业链条完整,可以说村里能干活儿的人基本都做着和蔬菜有关的工作,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使闫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村”,“菜篮子”也成为村民的致富的“钱袋子”。
村民在大棚里劳作
韩胜亮是园区内山西农谷科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雇佣的工作人员,负责园区的全面管理。水肥一体化数字系统、滴灌、熊蜂授粉、无土栽培等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让他受益匪浅,“看了人家先进的技术,我们也学到了不少,也应用到自己的大棚里,科技的力量确实是无限的,过去我们种菜基本都是自己摸索经验,现在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借鉴就行。”作为一家芯片和物联网应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科芯两年前落户闫村,运用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聚焦农业生产种植环节,服务产前、产中、产后农业数字化,提供生态农业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致力于“让天下没有难种的地”。在科芯的大棚里,先进技术一应俱全,茄子、黄瓜、西红柿生机勃勃,科芯的存在,无疑是闫村园区的一盏技术明灯,照耀着村民的科技致富之路。
产业好了,收入高了,村里的建设也没落下。依托600年历史的“成氏祠堂”文化,闫村探索出了“三治”融合村级治理之路,成为2019年晋中市乡村振兴廊带建设示范村,新建了以“三治融合、文明闫村”为主题的街心公园,让德治、法治、自治深入人心;进行了街道两旁的立面改造,让闫村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配备了分类垃圾箱,鼓励村民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宜居环境的守护者;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彻底告别“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状况;全面进行卫生厕所的改造,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如厕和卫生习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创建“美丽人家”和“十星级文明户”的活动,闫村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今年还被评选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街心广场悠闲的老人
村规民约
园区鸟瞰图
“闫村就是范村镇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典型范例,这个村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差到美,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一个战斗力超强的领导班子、一个链条完善的富民产业、一套成风化人的治理模式,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范村镇党委书记范俊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