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沟新貌
林果丰核桃种植基地
十万亩新红星苹果种植基地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通讯员 刘红英 张健 郝赫)诗画绘沃野,乡村展新姿。近年来,榆次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产业振兴步伐,通过统筹推进稳粮、强菜、优果、壮牧,打好稳产保供 “组合拳”;全面创建“特”“优”农业品牌,着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科技竞争力;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统筹推进农业“三新”资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建设生态美丽宜居家园。2021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23097元,全区208个行政村中,68个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以上,占比32.7%,呈现出农业高效高质、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良好势头。让我们走进这片希望的田野,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榆次密码”。
党建引航 为高质量发展建好“压舱石”
正月十五刚刚过去,天气乍暖还寒,乌金山镇后沟村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等20余人早早就来到村党建服务中心,大家一起学习党建专题知识,谋划新一年里康养项目、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的推进工作。从昔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到 “全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从村集体经济“零收入”到三年间增至60万元,村民们全部住进了水电暖设施齐全的二层别墅,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党员群众干劲十足,乡村面貌日新月异,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党建作为农村发展“压舱石”的作用功不可没。
近年来,榆次区委高度重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突出红色引领、产业先行、三治融合三项举措,不断筑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基。红色引领,点燃乡村振兴“引擎”,印发了《榆次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方案》,落细落实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产业先行,培厚乡村振兴“沃土”,各乡镇党委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集体入股分红等方式,大力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以项目带动、连片发展等模式,积极发展优势产业;三治融合,搭建共建共治“舞台”,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立健全乡村治理长效机制,鼓励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多方联动,达到了党建引领、党员模范带头、政策保障、农户参与的共促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激发出了农村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科技支撑 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发动机”
严冬时节,外面寒风凛冽,但在修文镇内白村白晓杰的日光温室内却温暖如春,绿意盈盈的草莓苗上挂满了红玛瑙般的果实。2020年,白晓杰新建成一个新型全钢架无土温室,将全钢架温室和无土立体栽培模式相结合,将温室墙体进行了有效利用,实现了土地面积利用的最大化,产量比平常的温室大棚提高了40%,同时大棚还应用了大量的现代农业科技技术,“鱼菜共生”模式、水肥一体化、环流风机技术、智能运输车等,自动加温、自动施肥、自动补水、自动补光,还有以虫治虫、硫磺熏蒸器防治各种病虫害……充分展示了现代农业的魅力。在榆次区,越来越多像白晓杰一样的种植户尝到了“三新”技术应用的甜头,致富路越走越宽。
草莓大棚
鱼菜共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榆次区农业农村部门结合榆次实际,实施新特优战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榆次发展的科技兴农新路径,统筹使用好农业“三新”资金,通过建立科研成果示范基地、种质资源示范主体和校地合作农业标准地等,发挥现代科技惠农助农的示范效应,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榆次样板,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领更多农户运用 “三新”技术,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使全区的农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人才回流 为高质量发展输入“生力军”
在2020年全国双创周晋中分会场电视直播现场,来自榆次的青年农民郝卫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进行了4分钟的“云对话”,郝卫芳将自己在“双创”路上的所思、所想、所感讲给总理听。“我将倾力让我们山西功能农产品走向全国,为更多人的健康作贡献。同时,带领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由一名都市白领到返乡创业的青年农业产业带头人,郝卫芳的经历是近年来榆次区注重人才回流,积极为返乡创业人才搭建舞台的生动写照。
人才“当家”、人才“兴业”、人才“带动”。近年来,榆次区把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作为促进“三农”发展的大事来抓,特别注重为返乡创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形成了以产业导向为基础、以技能提升为核心、以政策扶持为关键的榆次模式。在这些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带领下,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农业生产效率,更为榆次区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三产融合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受到了农业农村部专家的充分肯定,榆次区经验在全国推广。
龙头带动 为高质量发展树起“金招牌”
“清清苹果卖相好、口感脆嫩,没想到晋中榆次的苹果品质这么好,这个品牌的货源我们认准了!”去年10月,在天津举行的第105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榆次区的17家参展企业大放异彩,这其中大部分为农业龙头企业,他们以雄厚的企业实力彰显出“榆次品牌”的强劲态势。
北田苹果
自动收菜车
近年来,榆次区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培育打造高端文旅、有机旱作、田园休闲、绿色蔬菜、特色加工“五大区域品牌”,扩大特色农业种植规模,创建绿色高产示范片区5000亩,新扩建省市级蔬菜标准园14个,推广火龙果、百香果“南果北种”设施农业新品种1000亩,示范维纳斯苹果、鲁丽樱桃、春丽桃等特色品种500亩。华顿“什丰谷”小米、“聚丰红”干果等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全区45家市级龙头企业农产品销售额超56亿元。加大品牌农业推广力度,以“榆次品牌”塑造“品牌榆次”,形成了产品品牌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市场化的良好格局,打出了榆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同时凭借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了一批重信誉、重品质、重科技的成长型农业企业。
农旅融合 为高质量发展加持“新动能”
东赵乡后沟村村民张慧亮喜滋滋地说:“我们古村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要保护好!”东赵乡后沟村被誉为“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经典村落”。近年来,该村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相结合,引入民间资本振鹏集团,通过产权置换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两翼齐飞”的美丽乡村样板之路。村民们既可以在景区打工,又能在自家院里开办农家乐,为自家的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获得感满满,后沟村从开始转变到发生蝶变,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村民们也从土窑洞搬到了宽敞明亮、配套齐全的小别墅,“农旅文”相结合拉长了乡村振兴的产业链,古村落焕发了新生机。
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街景
近年来,榆次区围绕特色高端精品定位,以“百里蔬果田园文化体验廊带”和“百里乡村振兴廊带”为主线,将农业产业发展和文旅康养产业串珠成线,乌金山小西沟、后沟栖凤谷等项目快速推进,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打卡地层出不穷,一些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星级民宿、农家乐品牌也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为榆次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春风拂面,万象更新。榆次区将瞄定“一谷引领,四地同建,全力争当省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让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在实干笃行中进一步转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