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晋中>图说晋中>
介休琉璃非遗国潮:大国工匠的传统艺术绝活焕发全新光彩
2023-09-09 10:00:00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记者 李宏 海莲)走进介休,如同翻开一本厚重的历史长卷,回味无穷的故事俯拾皆是,介休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介子推与东汉时期的教育家郭泰和北宋时期的名相文彦博被后人尊称为“介休三贤”,“寒食清明节”也发源于介休。

在介休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到处是可圈可点的文明精粹,蕴含着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百余处文保、“国保”星罗棋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如点点明珠;陶瓷、琉璃、制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千年的传统技艺,更是千年的民族灵魂。

琉璃,古代称溜离、药玻璃。是一种用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锰和钴的物质为着色剂,配以石英制成的一种低温釉陶器。烧造琉璃采用二次烧成工艺,先制坯胎,把坩泥粉碎、筛选、炼泥、成型,晾干后入窑素烧制。然后根据需要在坯胎上施釉料,二次入窑彩烧制。烧制好的琉璃成品远观有势,近看有形,线条优雅,色泽艳丽。一件琉璃制品的完成一般要经过20多道工序,花费10多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样烧制出来的琉璃作品,具有制作工艺独特、釉料独特、原料独特、造型独特等特点,堪称中华一绝,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介休被称为“琉璃之乡”,据说从宋代就开始进行烧制,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介休的琉璃艺人有的在故乡大显身手,有的把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带到他乡,让这项工艺流传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财富。

远在1200多公里外的辽宁博物馆,近日举办了主题为“何处寻琉璃”海城黄瓦窑荣达的历史与文物展览会。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黄瓦窑的历史、工艺,再现了海城黄瓦窑从民间走入宫廷的辉煌历程。海城黄瓦窑的主人就是祖籍山西介休的侯氏家族。据记载,侯氏一族乃科举世家,原居山西介休,后迁至辽宁海城。侯家在此创建侯家窑,天命六年侯家窑成为清廷御用窑厂,四世至十二世共十七任窑主领受黄封。沈阳故宫屋顶所覆盖的琉璃瓦采用了黄琉璃瓦镶绿色剪边的色彩搭配,开创了宫殿建筑色彩的先河。除沈阳故宫外,还有福陵(沈阳的东陵)、昭陵(沈阳的北陵)和新宾的永陵等,这些琉璃砖瓦的制造者就是海州析木乡侯氏家族。介休的侯氏家族以高超的传统技艺,不仅在当地划出惊鸿一“撇”,在整个琉璃史上,乃至中国建筑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介休市博物馆古洪山窑址的地形地貌图前,讲解员梁键正在为游客讲解:“介休的琉璃艺术源远流长,至少在隋唐时期就有了烧造琉璃的历史,在至今保存的许多古代建筑中,我们还能看到当年无与伦比的精美琉璃饰件,尽管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剥蚀,仍然色泽艳丽、光亮如新。唐代九大名窑之一的洪山窑址,就是介休古琉璃的主要产地之一。”

为什么介休会盛产琉璃和陶瓷呢?这和介休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洪山地区的土质是一种粘土,适宜用作琉璃的烧制材料,洪山源神泉曾经养育了介休一方百姓,加上这里充足的煤炭资源又为烧制琉璃提供了丰厚的燃料,所以琉璃的烧制就得到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件松鼠拖葡萄的琉璃作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纤细的鼠尾弯曲有致,形状各异的葡萄光泽如新。梁键说:“松鼠拖葡萄,鼠多产子,葡萄果实累累,寓意多子多福,家庭兴旺。老鼠葡萄、麒麟闹八宝、绵山景观都是专属于介休地域独特的琉璃文化,也包含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据梁键介绍,介休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当属清·黄蓝釉四狮抬瓶琉璃脊饰,原为介休五岳庙钟鼓楼顶的脊饰,四个狮子中间原有宝瓶,取其谐音喻意为“世世太平”“四时太平”“事事太平”,整座脊饰使用孔雀蓝色烧制。孔雀蓝琉璃是我国古建筑上一种名贵的传统建筑材料,其釉色名称是以孔雀羽毛为标准,釉色偏绿的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孔雀蓝,这种美丽的色釉创烧于元代,兴盛于明清。目前,介休保存完好的琉璃建筑中,不少是琉璃烧造极盛的明代时期留存下来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介休的空王殿、城隍庙、广济寺。

介休张壁古堡空王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殿顶部的明代三彩琉璃构件,精雕细琢,体现出古人超凡的造型艺术和琉璃烧造水平,是明代琉璃艺术的杰出代表。整个殿顶采用黄、绿、孔雀蓝三彩琉璃装饰,尤其以孔雀蓝最为出色,脊瓴上有龙凤图案、牡丹花卉、雷公、武士等不同造型,堪称琉璃艺术之精品。同时还有两座明代的琉璃碑,碑身通体用孔雀蓝釉,是国内绝无仅有的琉璃碑珍品。


介休城内的后土庙道教建筑群,被誉为“三晋琉璃艺术博物馆”,现存的琉璃建筑中,规模最大,颜色造型最为丰富。站在高处遥望,后土庙屋顶的琉璃闪耀着黄灿灿的光芒,大殿使用纯黄色琉璃覆盖和装饰,整座殿宇金碧辉煌,颇有皇家宫殿的气势。

后土庙现存的琉璃构件多为清嘉庆、道光年间的作品。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琉璃照壁心的精美构图和巧妙意蕴。三清观前影壁临街一面的壁心为方形,上有两条黄色苍龙上下翻腾于大海波涛之中,当中一夜叉持珠立于海面上。黄、绿为主色调,间以孔雀蓝釉,令简洁生动的画面透露出一种磅礴大气、浑然一体的气势。而内照壁心则为圆形绿色釉为主色调的“麒麟闹八宝”图案,其图案的构思大胆而灵动,居中的麒麟占去了三分之二的画面,在其周边环绕着月亮、双圈、海螺、羚羊角、鹿茸、灵芝、双菱、元宝、钱串,以及松、鸟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其创意非常独特,动感飘逸,个性鲜活。常见的铜钱串不仅串绳飘飞,且带振动的双翼,初看似白鹤展翅,细赏方觉钱串生翼。元宝取俯视角度,上系长长的丝带,翻飞舞动着人们对富裕喜庆的憧憬。这两个照壁心都刻有“道光十五年题记”的字样。

后土庙部分的琉璃照壁也耐人寻味。后土庙东的正方形照壁心,中嵌双竹节串珠,外镶三色云头花边圆心。而临街一面的“蓬莱仙岛”中,仙山后有隐约的亭台楼角,山腰处有一条曲折的悬空鸟道,几位仙人行于其中,道下波涛起伏,海螺游鱼出没期间。内壁心同为正方形,圆心高出壁面12厘米,立体感极强。图案右上方二龙戏珠,左下方渊源鳞介,中以黄色荷花、浅绿荷叶作为填补点缀,使整个作品造型生动、构图新颖,令人过目难忘。


窑火存续,“烧”出一条非遗传承路。近日,介休市非遗展示馆正式开馆,从不同角度,特别是传统琉璃烧制工艺、介休窑古陶瓷烧造技艺等,生动展示了介休特色非遗项目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过程。展示馆以介休非遗文化为主题特色,保护非遗传承人为核心,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示介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介休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传递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

市文旅局三级主任科员苏长生说:“非遗展示馆的建成开放,为广大市民近距离了解非遗文化提供了平台,给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我们相信,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扮过的戏、讲过的故事以及充满智慧的艺术创造将重放异彩,点缀我们美丽的人生,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位于后土庙旁的后土文院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琉璃作品,据工作人员秦海龙介绍,文院致力于琉璃艺术烧制技艺的传承、琉璃文化元素的发掘,让大家零距离感受非遗艺术,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观千年文明,品城市烟火!在介休城隍庙,老人们有的摆开棋盘,有的甩起纸牌,展开一场方寸之间的“较量”;在介休关帝庙,晋剧戏迷票友鸣锣开唱,吼一曲梆子浑身通透,唱一曲嗨嗨腔百转千回。精雕细琢,玉汝于成。千年琉璃作品如一场场大戏,仙人瑞兽就是戏中的角,承载着大国工匠的传统艺术绝活,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将一出出悲欢离合,直唱到天荒地老,抒发着一代代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手机黄河新闻网
www.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