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太谷区委与山西农业大学协同联动、共谋发展,聚力先行先试,深化产研融合,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县推动共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开展科技攻关 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
围绕蔬菜、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瓶颈、产业需求,破解关键技术短板。一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先行县搭建的“一中心、两平台”(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综合服务中心和生猪、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遴选64名农业专家深度参与共建工作,梳理整合了两个产业的相关项目、成果、技术等22项,设立3个项目、8个课题,形成了6项生猪产业成果和5项蔬菜产业成果,有力支撑了生猪、蔬菜两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成果推介。组织召开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太谷)成果推介会,推介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成果共12个品种4项技术,发布温室番茄蜜蜂授粉技术、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等7大类15项主推技术,为推动太谷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提供了智力支撑。三是做好设备创新。针对我省果树植保装备通用性差、重心高的缺点,农大“植保坦克”研究团队研发出国内首台遥控植保坦克,利用新装备开展“飞机+坦克”的立体植保防控方式,采用人药分离的作业方式,对作物园区进行无死角、无间隙防控,提升了防治效果,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
部门联合行动 建成了一批服务平台
政校企深度合作,通过三方平台建设完善了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两院两协会一联盟一联合会”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两院”:山西农谷生物科技研究院、山西农高数字乡村研究院;“两协会”:果蔬、畜牧两大行业协会;“一联盟”:生猪产业联盟;“一联合会”:太谷区晋猪产业发展创新联合会),激发了内生发展动力。晋猪产业发展创新联合会,以促进晋汾白猪全产业链发展为宗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科技创新为主线,创新政校企发展模式,完善生猪产业链多种体系,进一步解决晋汾白猪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生产瓶颈、流通瓶颈等,促进太谷区晋汾白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山西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由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建设打造并入驻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基地,致力于建成具有科技创新、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供需数据库,构建科技需求和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渠道,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有效衔接,推动农业企业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园区建设 打造了一批示范基地
2023年上半年,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加大7大示范基地的改造力度,持续提升基地的示范展示功能。建设蔬菜良种繁育基地,推动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共完成建设940亩,繁育蔬菜品种15种,预计产出各类蔬菜种子41249公斤,理论上可覆盖全国25.7万亩大田和温室种植,进一步强化了太谷区蔬菜种子繁育能力,提高了蔬菜种子加工生产水平。建成蔬菜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提升了市场消费能力。展示面积50亩,50个蔬菜品种,开展蔬菜新品种展示评价工作,通过展示评价,筛选出5-10个适宜太谷区及周边地区种植的蔬菜新优品种,并掌握相关种植技术,适时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推广带动“新、奇、特”蔬菜品种,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整合各类资金3000万元以上,将范村镇、任村乡2万亩设施蔬菜生产片区打造成为万亩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点开展蔬菜产业链条完整、设施装备先进、园区产出高效、经营体系健全的高质量蔬菜发展示范区建设,通过科技引领、项目带动、园区升级、设施配套等,完善从新品种引进、高新技术示范、加工链条延伸、冷链仓储齐备的蔬菜产业链条建设。
立足发展需求 培育了一批创新人才
联合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开展政校企合作,培育了一批创新人才。一是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技能。围绕春耕备耕、灾后恢复、病虫害防治等产业技术问题,区、乡、村三级技术人员开展实地指导和技术培训,培训农户2万人次以上。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495人,柔性引进10余名院士、40余个高端科研团队,参与服务太谷先行县共建。依托“山西大学生‘互联网+农业’创新创业园”,支持大学生围绕蔬菜、生猪产业开展创业,建立“双创”服务中心,为先行县建设储备人才。二是专家蹲点指导、强化服务。出台了《领导干部包联乡镇制度》《农业专家联系乡镇制度》,组织全区种植、畜牧、农机领域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上学专家学者专业技术和国内外先进典型,下带农户开展业务指导和示范带动,通过挂职、蹲点等方式,对全区152个行政村和84个规模以上农业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实行定点帮扶,基层选取“土专家”、带头人以及乡土人才,利用省市组织的多条培训渠道,提升科技水平、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等综合素质,组成太谷区农村基层实用人才团队,利用个人影响、辐射带动、示范展示、技术服务等方式,全面提高周边农业科技水平。三是发挥展会功能、抢占先机。组织人员去山东寿光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更新观念,促进太谷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召开中国兽医协会人兽共患病防控高峰论坛和兽医检测诊断(山西)高质量发展论坛,深化了合作签约,并为生物兽药产业园以及入驻园区的6家企业集中揭牌;组织召开西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太谷三农智库5310推进会,努力打造太谷西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召开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长山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进长山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乡村共建 建设了一批美丽乡村
一是改善了居住环境。结合省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了农村户厕改造、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环境整治“五大”宜居行动,进一步提升了村容村貌,改善了人居环境。二是促进了产业融合。依托自然禀赋和人文资源开展乡村旅游、采摘观光等活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宜居乡村。三是提升了整体形象。利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7亿元,在108国道沿线、农谷大道沿线、南山旅游路沿线,打造了纵向20公里农业科技示范廊带和横向40公里农业产业示范廊带,建设了27 个美丽乡村。一批经济实力强、产业发展壮、基础设施优、村庄环境美、乡土文化正、基层基础实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
完善建设模式 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
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实践,太谷区“优势统筹+路径共建+系统推进+机制保障”协同推进的先行县共建模式基本形成。一是优势统筹。政策、产业和科教三方面优势统筹,对先行县共建形成了强力支撑。太谷区将先行县建设与晋中国家农高区、国家太谷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体化布局,整体推进,“三位一体”政策优势集聚。蔬菜种植、规模养殖、苗木花卉和干鲜果四大产业优势突出,已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教优势显著,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各类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为农业科技前沿技术集成推广奠定了扎实基础。二是路径共建。通过技术、基地、平台、人才路径共建,形成集聚效应,提升科技服务效能。技术共建,合力攻关。依托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12个专项课题攻关组,破解蔬菜、生猪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园区共建,资源共享。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基地),校县共同打造3个优质设施蔬菜示范基地、1个特色有机旱作示范基地、3个高效畜牧养殖示范基地、1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平台共建,融合发展。强化“政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一中心两院两协会一联盟”六大平台,建成山西农业大学(太谷区)农业科技现代化综合服务中心,山西农谷生物科技研究院、山西高数字乡村研究院,果蔬、畜牧两大行业协会,生猪产业联盟。人才共建,智慧赋能。建成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柔性引进10名院士、40个高端科研团队,共同参与先行县共建。依托“‘互联网+农业’创新创业园”,建立“双创”服务中心,为先行县建设储备人才120余人。三是系统推进。通过畅通转化渠道、推动农技推广社会化、科技服务多元化等系统推进,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见效。依托常态化“政校企”联络机制,畅通成果转化渠道,神农科技集团、协会联盟、农业合作社实现信息成果共享。依托制度化利益联结机制,为科研单位、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搭建互动联络平台,基本形成政府引导、院校支撑、企业园区集成应用、各类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推广社会化体系,推动技术推广社会化。依托“全链条”帮扶共建机制,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协会联盟、优势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政府支持引导、企业协会落实,开展“数据+电商+金融”三大核心业务,实现生猪遗传育种、饲料团购、金融贷款等“全链条”平台服务;果蔬产业协会牵头,培育一批规模大、信誉好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科技服务多元化。四是机制保障。山西农业大学与太谷区成立共建领导小组,由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先行县成立工作专班,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双组长制”高位推动,强化组织保障。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山西农业大学设立先行县专项经费,强化项目保障。校区共同组建蔬菜、生猪全产业链科技服务百余人团队,强化人才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为先行县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孙泰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