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记者 李炳仪)净信寺,位于晋中市太谷区阳邑乡阳邑村西南,据寺内碑记创建于唐开元六年(714年),原为尼庵后改僧院,经历代修葺扩建,现存为明清建筑,是太谷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净信寺选址于阳邑古城西门内区域,周边原有多处戏台、寺庙、祠堂、桥梁等建筑,与方志、碑刻、舆图等相关史料相比照,对于研究山西佛教寺庙选址,以及古代城镇建筑、布局、功能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走进净信寺,便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这座寺庙虽然不大,却充满了古朴和典雅的气息。院落中矗立着十多座殿堂,每一座殿堂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净信寺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山门南有影壁,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戏台、毗卢殿、天王殿,两侧有看廊、白衣殿、灰泉殿、钟鼓楼、天王殿、碑廊、观音殿、地藏殿、关公殿。这些殿堂的建筑风格各异,但都显得古朴而庄重。
其中,倒座戏台玲珑雅致,堪称中国现存古戏台中的佳作。戏台建于1.8米的台基上,由两部分组成,后台面宽三间15米,进深四椽4米,抱厦式结构,单檐悬山顶,两侧有八字牌楼式音壁,影壁檐下为多层极繁密九踩重昂斗栱,形制奇特,造型华美。前台面宽三间11米,进深五椽5米,卷棚歇山顶。戏台顶部覆以孔雀蓝琉璃瓦,美轮美奂,孔雀蓝烧制技术今已失传,这种色彩在晋中文物多有呈现,而其它地方已很难看到。双层椽檐,檐下悬清道光四年(1824年)“神听和平”匾一方,生铜铸字,寓意神灵听戏保人间和睦平安。额枋出头处,昂首均雕成龙头,雀替为精雕细镂的木刻二龙戏珠,斗拱昂嘴纤细灵巧,在全国戏台当中罕见。后台明间额书“昭假”,上下场门分别题额“金声”“玉振”,重修后改题为“出将”“人相”。
钟鼓楼檐下挂有明代琉璃匾,黄底蓝字,上书 “发鲸”、“栖鹭”书法精妙,工艺精良,达到很高的冶造艺术水平,成为琉璃佳品,被载入《中国琉璃大观》。
净信寺内彩塑均为明清作品,各殿彩塑神态各异,色彩运用清淡朴实、层次清晰,继承了宋、元彩塑的优良传统,融入当地风土人情,施以新的创意。其彩塑的民间信仰色彩和审美趣味尤为浓厚。那些精致细腻的佛像多圆润丰满、敦厚温和、栩栩如生。金元之后,山西各地寺院道观墙壁作悬塑已蔚然成风。虽然保存至今的古代寺观不及千分之一二,但太谷净信寺却是遗留有悬塑作品的寺院之一,尤其是文殊殿,殿内悬塑基本保留完好。
寺内还保存有完好的大面积壁画,主要集中在毗卢殿和大雄宝殿的墙壁上。毗卢殿以佛传故事为内容所做的佛本行图,采用明代盛行的连环画形式、明式工笔用法绘制,色泽、线条清晰,故事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大雄宝殿东西墙壁绘有诸天礼佛图,采用明式工笔画法,色彩以白、蓝、红色为主,所绘人物有太乙丘方五帝、五通仙众等,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
净信寺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和传奇。这些故事和传奇或许已经被时光遗忘,但它们却永远地镌刻在了这座古老寺庙的每一个角落。站在净信寺的殿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韵味和那份独特的宁静与神秘。(摄影:李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