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孔鹏怀)昔阳县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组织保障向“三农”倾斜,全方位巩固脱贫成果。
“产业发展”从传统初级小散拓展到现代多元集成上。坚持长短结合,推动扶贫产业由短平快为主的种养产业向以二三产业为牵引的长效产业发展。持续巩固扶贫产业发展成果,大力实施“12358”农业项目,着力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加快打造区域性产业集群,做实做细“串点连线”“补链成群”“集中连片”的发展步伐。“1”是实施涉及赵壁等6个乡镇51个村的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是打造大寨5000亩苗木花卉和沾尚万亩蔬菜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廊带;“3”是建设中墨玉米深松秸秆还田和农田粪污输送管网3个三千亩工程,打造有机旱作先行区;“5”是拓宽“菜果猪菌药”五大特色产业覆盖面,重点推动天邦集团种猪等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亿元,新建3个母猪场和1个公猪站,种猪先期突破4万头,初步建成4万亩连翘种植基地,形成1万公斤连翘药茶加工能力;“8”是巩固和发展孔氏4万亩核桃干果、大寨千亩枸杞、西寨500亩食用菌和李家庄乡、三都乡两个5000亩苹果等八大园区,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
“人才建设”从稳定基层队伍拓展到培育职业农民上。实施农村人才回归工程,出台《关于选派科级以上干部回村任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已有28名机关事业干部回村任职。以“乡愁”为纽带,广泛凝聚乡贤力量,鼓励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教师等“老乡贤”积极参与乡村发展治理,吸引培养了128名能人、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回村担任村“两委”主干,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深入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着力把村干部变成“大学生”,切实提高基层干部能力和素质。
“文化引领”从激发内生动力拓展到乡风文明建设上。强化扶贫扶志,深入开展“爱心超市”创建,为参与公益劳动的贫困户发放“劳动积分卡”,为评选为“两示范一标兵”“昔阳好人”“美丽人家”、星级文明户的贫困户发放“美德积分卡”,贫困群众凭积分卡到超市兑换等值物品,改变以往单一的“输血式”帮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选准“文化+”切入点,推动文化与历史、旅游、生态有机融合,大力发掘、继承、发展昔阳特色地域文化,打造了路家峪“拉话文化”、西峪“红色文化”、井沟“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最大限度发挥特色地域文化作用,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着力开展乡风文明集体引领行动,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道德教化、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全域营造乡风文明浓厚氛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生态振兴”从推进生态扶贫拓展到塑造生态宜居上。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将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融合起来,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资源优势、旅游潜质,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资金有序转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做文章、求突破,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持续引深“五大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乡村创建。截至目前,昔阳县垃圾清运保洁村达到293个,覆盖率达87.5%;农村无害化厕所总数达到1.2万户;44个行政村已安装污水管网和净化设备。深入实施村容村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化工程,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形成一批以山为景、以水为魂、以旅为媒、以业为富、以美为荣的美丽村庄,真正把农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组织工作”从建强基层支部拓展到提升治理能力上。强化“三基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力推动“村级组织运行六项机制”规范运行,持续提升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创建示范型党组织138个。同时,持续深化拓展以“六条路径”为核心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占比达70%。推进“三治三零”。全面健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着力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规民约等制度,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到2020年底,昔阳县“三零”村达到60%以上,做到以自治“内消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提高治理能力。先后出台了乡村治理、改进作风、三重一大、农村干部管理四个“20条”,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组织力量,奠定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基础,提升乡村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