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石静 程煜媛)“十三五”期间,榆社县紧紧围绕文化工作整体规划,顽强拼搏,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开创了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全县文化工作呈现出整体提升上档、局部亮点频现的新格局。
全县文化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榆社县文化设施发生了质的飞跃,投资7000余万元的榆社县文体馆投入使用,成为该县建筑规格最高的文化设施。县文化馆、图书馆告别上世纪60年代的老旧建筑,迁入新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全县9个乡镇和222个行政村全部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为群众提供图书阅览、文体娱乐等服务。乡镇和村文化中心高标准实现了脱贫攻坚文化指标达标服务,为全县脱贫摘帽目标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县文化氛围营造更加深厚。“十三五”期间,榆社县共发展文艺队伍160支,共组织各种文化惠民活动8200余场,其中送戏下乡1500余场;共打造民间节庆活动18个,其中岚峪乡牛栏八大社武术文化节、东汇金秋文化节、崇串民俗文化节等一批节庆活动,成为活跃民间文化、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平台。一年一度的全县春节、元宵节街头文艺表演和“和谐榆社·文明消夏”文艺活动,更成为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惠民成果的亮丽窗口。全县各种文化活动日新月异,四季开花,影响广泛。
非遗保护有序推进。结合传统文化特色,榆社县扎实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深入基层,认真挖掘,在大力宣传非遗保护的基础上,共挖掘和发展省级非遗8项、市级非遗13项、县级非遗63项。组织专人深入全县9个乡镇270多个村,编印了200余万字、收录3000余张图片的《榆社县乡村记忆工程丛书》共12本,成为晋中市首家全面完成乡村文化记忆资料编印的县,并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榆社文化记忆》,对全县文化历史予以全面记录。出版了以省级非遗“石勒传说”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本《乱世枭雄石勒》。
文艺创作成绩可喜。“十三五”期间,榆社县文旅局组织创作的八幕地方小戏榆社土滩秧歌《石勒还乡》搬上舞台,并在全县开展巡演,广受好评。小品《俺也想当贫困户》《精准扶贫》《一顿饭的故事》等成为该县脱贫攻坚、鼓舞士气的优秀文艺作品。《沧桑榆社》《翻山越岭来看你》《北寨以北》等文学作品的出版,《刑警老刘》《月亮船》等微电影的编拍,《耿二不二》《榆社破袭》等电影的上映,使得该县的文化硕果更加丰满喜人。此外,榆社县还完成了榆社县圪坨惨案遗址公园建设,建成全省第一处以抗战惨案发生地为背景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基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工作更进一步得到了发展。